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报告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检出情况,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准确评价,并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感染办于8月23日,根据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计划书,组织我院的院感监控医生和院感专职人员组成6个调查小组,采用普查方法对调查时间段内所有在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对象 2014年8月23日进行,调查我院8月22日0点至24点期间各科在院病人,包括当天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调查人员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医师组成。
调查前一天对参加调查人员进行了培训和学习,内容包括:“我院常见部位医院感染诊断要点、“2014年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计划书解读-调查方法、床旁调查表和个案调查表项目填写说明”等。
在调查过程中,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
1.3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所有在调查时仍为医院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入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患者为入院时已经存在的感染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患者,以及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发生在入院48h以内的患者。
如有诊断疑问,小组讨论后确定。
1.4 质量控制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调查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调查前4天通过OA将进行现患率调查的通知下发,要求临床科室完善住院病人与感染性诊断相关的各项检查,并上传参加调查人员名单,要求科室提前做好排班,按时参加培训和调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
调查时,院感专职人员分别担任6个调查小组的组长,对每个病区的调查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以保证信息采集的正确性。
调查结束后,收集并复核调查表,同时根据微机中心提供的调查日在院病人信息数据核查实查率。
1.5 资料处理将1400份个案调查表相关信息逐份输入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平台系统,录入完毕显示录入资料符合要求,由系统软件进行汇总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应调查在院患者1400人,实际调查1400人,实查率100%。
其中,男
性患者739人,女性患者661人。
年龄最小不足1天,最大94岁。
2.2医院感染现患率本次调查共监测到医院感染26人次,医院感染现患率1.86%;感染27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1.93%;与2012年我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的全省的平均感染率
3.35%相比,我院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医院感染率。
下面是按上报信息系统要求的标准科室汇总统计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见表1、图1)。
表1 2014年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汇总表
2.2.1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本次现患率调查共发生医院感染27例次,居第1位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感染13例次,占48.15%;其次为泌尿道感染4例次,占14.82%;胃肠道感染3例次,占11.11%。
具体数据详见汇总表2和图示2
2014年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汇总表表2
2012-2014年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对比图示3
2.2.2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构成比
2014年现患率调查共检出病原体13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株,占30.77%;铜绿假单胞菌3株,占23.08%,嗜麦芽单胞菌2株,占15.38%,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占7.69%,大肠埃希菌1株,占7.69%;肠杆菌属 1株,占7.69%,其他病原体1株,占7.69%,具体见汇总详见表3。
2014年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构成比
2.3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2014年现患率调查社区感染病人284人次,社区感染患病率20.3%;社区感染294例次,社区感染例次率21.02%。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儿科非新生儿组94.12%,呼吸科组87.72%,儿科新生儿组66.67%,综合ICU55.56%,普外科50%,耳鼻喉科50%。
具体汇总详见表4
2014年现患率调查全院各标准科室社区感染汇总表
2.3.1各科室社区感染部位构成比
2014年现患率调查共调查社区感染部位239例次,居第1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102例次),占42.68%;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55例次,占18.71%,第三位是胃肠道46例次,占15.65%。
2013年现患率调查的社区感染部位的前三位相同,由高到低分别为下呼吸道191例,上呼吸道51例,胃肠道41例。
具体见汇总
表5
2014年现患率调查社区感染部位构成比
表5
2.3.2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构成比
2014年现患率调查共检测出病原体29株,其中前三位的病原体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其他病原体。
具体数据见表6
2014年现患率调查社区感染病原体监测汇总表
2.4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情况
本次现患率调查共监测手术患者317人,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人次,手术部位感染率1.26%,低于2012年我省现患率调查的平均手术部位感染率6.72%;其中,I 类手术切口患者121人,手术部位感染1人次,感染率0.83%;II类手术切口患者111人,手术部位感染0人次,感染率0;III类手术切口患者62人,手术部位感染0人次,感染率0;Ⅳ类手术切口患者23人,手术部位感染3人次,感染率13.04%。
2014年现患率调查手术部位感染率与2012年山东省
相同规模医院平均手术部位感染率对比图示 7
I类手术II类手术III类手术Ⅳ类手术
2.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在参加现患率调查的1400名调查对象中,使用抗菌药物者461人,抗菌药物使用率32.93%。
其中预防用药169人,占36.66%;治疗用药275人,占59.65%;预防+治疗用药17人,占3.69%;一联用药335人,占72.67%;二联用药124人,占26.90%;三联用药2人,占0.43%;无四联及以上用药;275人治疗用药与17人治疗+预防用药中,152人送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48.63%;送检的细菌培养共检测出病原体42株,阳性率27.63%,明显高于2013年现患率调查9.82%的标本阳性率。
本次调查共监测I类手术病人121人,使用抗菌药物24人,抗菌药物使用率19.86%,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7人,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05%。
2.6 调查结果汇总、对比情况
我院2012—2014年现患率调查主要结果对比汇总表
表7
2014年现患率调查数据与2014我省现患率调查数据对比汇总表
本次调查结果通过对比显示,我院医院感染现患率低于2014年我省平均现患率2.73%,与我院2012、2013年现患率相比呈现下将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病原学送检率有了小幅度下降,标本送检阳性率从2012年的 5.11%上升至2014年的27.63%,说明我院的送检标本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微生物室对标本分离、细菌培养技术的完善。
具体数据见表7、8。
以上数据表明,我院的医院感染监测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的复审和三级医院的创建,得到了规范和发展,医院感染控制有效。
3、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部分主管医生未及时完善相关检查,调查时存在诊断依据不足,未及时追回送检结果,个案调查表填写不全,漏填诊断及社区感染部位,字迹不清等现象,存在对手术切
口分类掌握欠佳,特别是Ⅳ类手术切口有归为III类切口现象,导致本次现患率调查的Ⅳ类切口感染率高于我省的平均水平。
感染办将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手术切口分类和填表方法的培训和审核,以提高医生对院内感染病人的诊断报告水平与填表质量,保证现患率调查的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