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仅适用于改扩建工程配套供热项目锅炉及辅助工程,上海锅炉厂生产SG-410/9.81-592高温、高压、单锅筒自然循环流化床锅炉钢架的安装。
2.编制依据2.1《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电力建设施工、验收及质量验评标准》锅炉篇。
2.2上海锅炉厂提供的锅炉图纸(仅1至4层钢结构图)及技术资料(仅有浙江镇海炼化相类似型号锅炉电子版说明书)。
2.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4《辽宁华锦化工集团乙烯改扩建工程配套供热项目锅炉及辅助工程锅炉专业施工组织设计》。
2.5近几年施工过的同类或类似工程的成熟施工经验。
3.设备检查、验收锅炉钢架设备(柱、梁、支撑、平台、扶梯等)从制造厂出厂,均为裸装,附件(如接头板、小件铁板、高强螺栓)由厂家用木箱包装。
在锅炉钢架安装前应根据供货清单,装箱单和图纸清点数量,对锅炉钢架及有关金属结构件进行清点和检查,并作出记录。
3.1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及技术要求,其允许误差如下:3.1.1钢结构件的长度偏差如下表3.1.2柱脚底板的不垂直度为长度或宽度的5‰; 3.1.3柱上的托架平面水平倾斜度不得大于2mm ; 3.1.4柱的弯曲度组对后≤10mm ;3.1.5柱的扭转值不大于全长的l ‰。
且不大于10mm ; 3.1.6各承重梁的挠度与本身跨度的比值不超过以下数值: 大板梁: 1/850 次 梁: 1/750 —般梁: 1/500空气预热器支撑大梁: 1/l000其它各种金属构件的允差见《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47一95中附录A:锅炉钢结构的制造和装配公差)。
3.2外观检查有无锈蚀、重皮、裂纹等缺陷; 3.3外观检查焊缝和其它焊接部位的质量;3.4凡经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尺寸超差的金属构件影响安全使用性能时,应向业主及监理及时报告,求得处理意见,同时向供应部门反映,并作好记录,在记录上注明。
对不合格构件作出明显的标识,并单独存放。
处理合格后方可参与组装;3.5设备到货后要按安装工艺进行储放,尽量减少二次搬运。
对于较大构件要一次送至安装位置附近。
4.主要施工机具及人力资源配置4.1主要施工机具4.2劳动力组织:4.2.1钢架安装工:70人。
4.2.2 起重工:12~16人。
4.2.3 电焊工:20~25人。
4.2.4 气焊工:6~10人。
4.2.5 现场安全、卫生检查与施工人员:5人。
组织机构及责权划分表5.施工作业必须具备的条件5.1施工现场平整,道路畅通;设备到场及时,堆放整齐有序,方便清点,便于及时转运;5.2施工用电、氧气、乙炔等到位,能具备施工条件;5.3图纸、主要工艺设备、材料等应满足施工要求;5.4柱底板经各级验收合格;5.5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图纸、本作业指导书,并接受安全、技术交底。
6.进度计划7.钢架安装施工工艺7.1钢构架概述:锅炉构架采用全钢结构,双排柱形式,炉顶设置轻型钢屋盖。
锅炉钢结构总重约1700t,其中包括扶梯、栅架、扶手栏杆。
锅炉构架柱距自G排柱至K排柱总深度为33500mm,主跨宽度为18400mm,左右副跨宽度各为5000mm,高度为53700mm(炉顶钢架)。
锅炉柱底为地脚螺栓连接方式,柱底板下表面标高为-450mm。
在高度方向上设置5层刚性平面(包括炉顶钢架),刚性平面的标高分别为EL.19500、EL.33800、EL.44700和EL.52200,保证整个构架的稳定性。
锅炉钢结构除了设置有刚性平面外还在垂直立面中设置了G排、H排、J排、K排和2(4)列垂直支撑,垂直支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锅炉钢结构稳定,传递风力、地震力的主要构件。
钢结构主要包括:炉顶钢架、炉顶支撑、预热器和省煤器钢架、各层刚性平面和平台、扶梯以及其它所需的支吊结构。
锅炉构架除了承受锅炉本体荷载外,还能承受锅炉范围内的汽水管道、烟、风、煤、油及石灰石管道、吹灰设备、轻型屋盖、防磨保温材料等的荷载,以及电梯井传来的部分荷载(包括风载、地震力)。
钢结构共分5个安装层,并按先后顺序进行设计、制造、发运和安装。
第一层标高自0m至+9.0m,第二层自+9.0m至+19.5m,第三层自+19.5m至+33.8m,第四层自+33.8m至+44.7m,第五层自+44.7m至锅炉炉顶支撑。
钢架决定炉体的外形,是安装锅炉受热面和其它部件时找正的依据和基础。
锅炉构架主要构件采用摩擦型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一般构件采用焊接连接。
主要构件在工地采用摩擦型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螺栓直径M22,整台钢结构需要约32500付高强度螺栓。
高强度螺栓螺栓材20MnTiB,螺母材料为35#钢,垫圈材料为45#钢。
连接前应先在地面用钢丝刷或钢丝盘除去连接部位的浮锈以保证连接部位的磨擦效果。
工字钢、槽钢以及角钢采用Q235钢,大型的H型钢采用Q345钢。
锅炉主扶梯集中布置于锅炉两侧,靠近炉前,它与平台组成一个供锅炉维护、监督和检修用的通道系统。
平台、步道和扶梯的设计留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运转层平台的活荷载为10kPa(不包括平台自重);检修平台的活荷载为4kPa;其余各平台的活荷载为2.5kPa;扶梯的活荷载为2kPa。
锅炉运转层设在9m,锅筒司水小室平台敷设花钢板,其它通道平台采用镀锌栅格板。
7.2 钢架吊装说明吊装钢架的安装采用单件吊装、部分地面组合方式吊装的方案,底层钢架的吊装选用ST70/27型塔吊或25t汽车吊作主吊,16T汽车吊作辅吊;二、三、四钢架的吊装选用ST70/27型塔吊或50t汽车吊作主吊,16T汽车吊作辅吊;大板梁的吊装选用ST70/27型塔吊直接吊装就位。
钢架检验、划线、地面组合等主要采用ST70/27型塔吊和16T汽车吊。
在安装至第二层钢架前将50t汽车吊放置于锅炉炉膛中心处,以便于各层钢架的吊装。
钢架各层部分连梁、支撑采用5t、3t卷扬机辅助吊装的方法。
部分钢架根据汽包等受热面的吊装需要进行预留,其吊装完毕后及时恢复。
由于受热面设备吊装需要,炉顶预留部分梁和支撑,待受热面设备吊装后再进行补位。
7.3钢架施工顺序立柱、横梁等钢构件外形尺寸检查→基础验收、轴线标高复核→柱脚底板的调整安装→第一层立柱安装、找正→第一层横梁、垂直支撑、水平支撑安装、找正→第一层钢架尺寸找正→第一层钢架高强螺栓初紧→第一层钢架尺寸复核找正后高强螺栓终紧→第二层立柱安装、找正→第二层横梁、垂直支撑、水平支撑安装、找正→第二层钢架尺寸找正→第二层钢架高强螺栓初紧→第二层钢架尺寸复核找正后高强螺栓终紧→第三层立柱安装、找正→第三层横梁、垂直支撑、水平支撑安装、找正→第三层钢架找正→第三层钢架高强螺栓初紧→第三层钢架尺寸复核找正后高强螺栓终紧→第四层立柱安装、找正→第四层横梁、垂直支撑、水平支撑安装、找正→第四层钢架尺寸找正→第四层钢架高强螺栓初紧→第四层钢架尺寸复核找正后高强螺栓终紧→柱顶找正、划线→顶板梁吊装、找正→顶板梁、各连接次梁安装、找正→第五层钢架尺寸复核找正→钢架高强螺栓终紧→整体钢架复查、找正、验收注:平台、扶梯随层安装完善;第一层钢结构校正验收完毕后进行二次灌浆,并经过一定的保养期,当二次灌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安装第二层钢结构。
7.4 施工工艺7.4.1 检查、验收7.4.1.1见37.4.1.2钢架现场焊接质量检查。
主要是检查其外观质量,内容包括:a.对接焊缝和角焊缝的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对接焊缝的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角焊缝的焊角尺寸不允许有负偏差;b.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夹渣、密集气孔和烧穿等缺陷;c.焊缝咬边深度不大于0.5mm。
7.4.2 锅炉基础复查、划线和标高复查。
7.4.2.1 锅炉开始安装前,必须根据基础验收记录对基础进行复查。
基础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必须经业主、监理验收合格,质量证明文件齐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符合设计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其基础的允许偏差如下:b.锅炉的中心线,各柱纵、横向中心线应与厂房建筑标准点核查无误。
7.4.2.2 锅炉基础的划线a.锅炉基础上应划出纵、横向中心线和标高基准点,基础划线允许误差为:(1)纵、横向中心线应互相垂直;(2)柱子间距≤10m ±1mm;>10m ±2mm;(3)柱子相应对角线≤20m ≤3 mm;>20m ≤4mm。
b.在锅炉纵、横向中心线的两端(基础之外)预埋柱桩作为安装时检查和复核的基准,并在柱的样板上划出中心线,标高的测量以厂房原始基准点标高为准,用水准仪将基准点过渡在每个柱桩的侧面,标上其标高值。
c.在铲平的基础上按锅炉中心轴线方向划出十字中心线,并加以红漆作出标记,以此作为安装立柱时找正的依据。
d. 在基础放线中如发现基础外形尺寸等与图纸不符或锅炉基础和厂房中心线间发生整体偏差,应对距中心线进行修正。
有关修正与问题处理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土建和安装单位四方协商解决并办理签证手续。
e. 检验方法资料核查、现场实物抽查。
对于基础划线抽查一般采用的简单办法是直接用盘尺测量或拉线测量,也可以采用水准仪、普通标尺及经纬仪测量等。
基础划线测量基本方法:根据厂房基准线,划出基础纵、横中心线,然后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原理验证两条基准线是否垂直。
在横向基准线上取BD = CD,在纵向中心线上任取一点A ,若AB = AC ,则表示两条线垂直。
以这两条基准线为准,根据坐标系原理,确定各柱子的位置,然后在各柱纵、横中心线、对角线、拉上钢丝BDCA7.4.3柱脚底板的安装调整7.4.3.1柱底板必须在地脚螺栓全部埋没,固定和校正后,才允许安装。
7.4.3.2地脚螺栓中的螺母用于调整和固定底板标高,柱底板边上的三只螺母,用于调整底板水平度。
7.4.3.3锅炉立柱柱底板下表面安装标高均为-450mm 。
为了保证柱底灌浆层的厚度≥50mm ,对复查出来柱基砼表面到柱底板下表面净距比50mm 小的,联系有关单位对该柱基砼表面进行凿深处理。
7.4.3.4柱脚底板(基础标高)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对应钢柱的预检工作上,其调整方法为螺母调整法。
这种方法是在地脚螺栓上安装一个螺母,测量并调整螺母上面的标高,安装时立柱柱底板放在螺母上,即可保证标高数值。
螺母标高的精度可达±0.5mm。
用此法调整标高,钢构架吊装第一层后,应进行二次灌浆,因为承重的螺母无法承担两层的重量。
7.4.3.5柱底板安装时允许偏差:a.各柱底板间的相对标高±1mm;b.相邻二底板中心线之间每米±1mm,但最大不超过5mm;c.第一排至最后一排底板中心线之间最大误差不超过±10mm;d.柱底板间对角线长度最大不超过±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