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00方生活水处理方案

1500方生活水处理方案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概况 (1)§1-2方案编制单位 (1)§1-3方案编制依据 (1)§1-4方案编制原则 (2)§1-5方案编制范围 (3)第二章水量、水质和处理目标 (3)§2-1 设计水量、水质 (3)§2-2处理目标 (4)第三章工艺方案设计 (4)§3-1工艺流程的确定 (4)§3-2具体工艺流程 (6)§3-3各单元介绍 (6)第四章各主要构筑物去除效果 (11)第五章工艺构(建)筑物设计及设备选型 (11)§5-1 废水处理部分 (11)§5-2污泥处理部分 (18)§5-3 车间 (19)第六章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20)§6-1 总体说明 (20)§6-2 被控设备统计 (20)§6-3 系统功能 (20)§6-4 系统余留 (21)§6-5 电控柜 (21)§6-6用电负荷 (22)第七章总体设计 (22)第八章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24)§8-1劳动定员 (24)§8-2工作制度 (24)第九章建设工期 (24)第十章工程投资概算 (25)§10-1建设规模与工程内容 (25)§10-2工程直接投资概算 (25)第十一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效益分析 (27)§1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7)§11-2 效益分析 (27)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29)§12-1 环境保护 (29)§12-2 安全卫生 (30)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菏泽市****新城1500m3/d中水回用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单位:菏泽市****。

项目建设地点:菏泽市****。

3、项目简介菏泽市****本着保护环境,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拟建中水站一座,将小区内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

处理能力为1500m3/d,处理后的水回用于冲厕、绿化、道路保洁等。

§1-2方案编制单位1、方案编制单位****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2、方案编制单位简介§1-3方案编制依据1、菏泽市*****关于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具体的建设要求;2、国家有关法规、设计规范: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⑵《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⑶《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⑸《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⑹《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⑼《环境空气质量》(GB3095)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⑾《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⑿《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⒀《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⒁《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052-95)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3、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4、我公司在类似废水治理方面的工程经验。

§1-4方案编制原则1、污水处理工艺成熟可靠,操作简便,自控程度高,投资适中,运行费用低;2、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先进,水质能稳定达标;3、工程布局合理,外观设计新颖、美观,能够与周围环境及建筑风格和谐统一;4、噪声指标能够达到或超过对噪声的指标要求;5、设备配备能满足分段运营的使用要求,选型先进,质量可靠;6、节约能源消耗、人力资源。

§1-5方案编制范围本工程的方案设计范围包括以下内容:1、中水处理站总平面布置图设计。

2、土建构(建)筑物设计。

3、设备工艺、管道等设计。

4、电气及自动控制设计。

第二章水量、水质和处理目标§2-1 设计水量、水质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本污水站进水水质如下:CODcr:250~450mg/L;BOD5:150~250mg/L;SS: 150~300mg/L;氨氮:40 mg/L;总磷:7 mg/L;本技术方案设计水质确定如下:CODcr:450mg/L; BOD5:250mg/L; SS:300mg/L;氨氮:40mg/L,总磷:7mg/L;§2-2处理目标处理后水全部回用,需符合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确定出水水质如下:COD cr≤50mg/L;BOD5≤10mg/L;pH:6.0-9;浊度≤5度;色度:30倍;大肠菌群≤3个/L;臭:无异味感觉;氨氮≤5mg/L;总磷≤0.5mg/L第三章工艺方案设计§3-1工艺流程的确定生活污水主要是厨房的淘米水、洗菜水,卫生间冲厕水、洗澡水、洗涤水等,这类水的水量及水质均会随季节而有所变化,一般夏季用水量多,废水浓度低,冬季水量少浓度高。

生活污水含有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还含有洗涤剂以及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等。

此类污水可生化性能较好,处理此类废水国内多采用比较成熟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此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管理简单方便。

为提高好氧处理效果和可靠性,在好氧生化处理前增设水解酸化工艺,使污水中的SS降低到最低点,改善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提高全流程的去除效率。

工艺流程简介:污水先经机械格栅去除粗大漂浮、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内缓冲水量,均匀水质,以避免冲击负荷对生化处理的影响,在调节池设置穿孔曝气装置及引风装置。

调节池出水提升到水解酸化池进行沉淀,同时去除部分SS、COD、BOD等物质。

经预处理的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COD和BOD 进一步降解,同时去除氨氮。

运行过程中,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进行供氧。

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去除掉老化脱落的生物膜。

水解酸化池及二沉池的剩余污泥进行排入污泥井,经泵提升后进入污泥脱水机干化脱水。

§3-2具体工艺流程本设计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水泥气药鼓风机泵用§3-3各单元介绍预处理工序:1、机械格栅机械格栅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回转式细格栅,栅缝为5mm,宽度为600 mm。

2、调节池由于小区内各时段的污水水量不均匀且波动性较大,故设调节池来缓冲水量,均匀水质,以避免冲击负荷对生化处理的影响。

调节池采用全地下式,地埋式,上面敷土绿化。

设计停留时间为8.4h,有效容积为528m3,工艺尺寸为:12.5 m×8.0m×6.0m。

本池设置立式排污泵2台(1用1备),Q=70m3/h,H=11m,放置在管廊内,将调节池内污水提升至水解酸化池;同时设置穿孔曝气管,起搅拌混合作用,防止污水中悬浮物沉积在池底。

调节池出水管道接毛发过滤器,用以去除毛发。

生化处理工序:1、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

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同时,生物滤池反冲洗时排出的剩余污泥(剩余微生物膜)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打开,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达到剩余污泥减容化的目的。

由于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15~20天),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水解酸化池代替常规的初沉池,除达到截留污水中悬浮物的目的外,还具有部分生化处理和污泥减容稳定的功能。

水解酸化池设计停留时间为3.2h,有效容积为200.64m3,工艺尺寸为:8.0 m×4.4 m×6.0m。

水解酸化池上封顶,覆土绿化。

水解酸化池泥层高3.0m,排泥位置主要位于泥层上部,泥龄一般18天左右,设计污泥混合区浓度20g/L。

水解酸化池配套有布水系统和排泥系统,材质为ABS。

水解酸化池出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

2、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作为本工艺的主体操作单元,由池体、填料、布水和布气系统四部分组成。

水解酸化池溢流出的废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自下向上流动,运行中废水与填料接触,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并部分转化为新的生物膜,废水得到净化。

该工艺在填料下直接布气,生物膜直接受到气流的搅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其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能够克服堵塞现象。

本工艺处理能力大,COD容积负荷可达到1.0-2.5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90%,气水比8:1,污泥生成量少,污泥产率0.2-0.4kg 干污泥/(1kgCOD去除),运行中不会产生污泥膨胀,能够保证出水水质的稳定。

由于该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者的优点,且可降低一次性投资及占地面积,在中水治理工程中得到较多的推广及应用。

3、二沉池此工艺的主要作用是去除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中的悬浮物质,主要为老化脱落的生物膜。

深度处理工序:1、流砂过滤器本工艺过滤环节采用新型的流砂过滤器。

高效流砂过滤器有以下特点:(结构见下图)1、24小时连续运行,不需停机反冲洗及相应的设备。

2、系统结构及配置简单,设计、安装方便。

3、可实现无人操作,维护工作极少。

4、特选材质,使用寿命长。

5、均质滤料,过滤效果稳定良好。

6、滤料始终处于流化状态,不板结。

流砂过滤器的使用可分为原水过滤和滤料清洗再生两个相对独立又同时进行的过程。

二者在同一过滤器的不同位置完成,前者动力依靠高位差或泵的提升,而后者则通过压缩空气完成的。

原水过滤:当原水由高位槽自流或提升泵泵入过滤器底部的配水环,经导流槽和锥形分配器均匀向上逐渐逆流经过滤床,原水中的杂质被不断截留、吸附,最终滤液从过滤器顶部的溢堰流排放,完成过滤过程。

砂的清洗和再生:当过滤不断进行时,原水中的杂质也不断地被累积和截留在滤料表面,而滤污量最大的是底部的砂。

根据底部的砂的阻力损失,传输信号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设在过滤器底部的压缩空气提砂装置首先将此部分砂通过特殊材质的洗砂管分批定量提送至顶部的三相(水、气和砂)分离器中,空气排放,水和砂再进入相连的洗砂器中清洗,洗砂水由单独的管道排放,洗干净的砂又重新散落分布到整个滤床表面,实现了砂的清洗和循环流动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