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有什么区别?答:(1)规划是对未来的发展计划,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就是指在熟悉网络架构、信道、频率对网络容量的影响,GSM网络C/I的计算,GSM的复用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布局的方案。
(2)网络优化是移动通信网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是在网络规划好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改善网络的通信质量。
通过对频率分配、基站参数、网络等的调整,来建设一个覆盖良好、话音清晰、接通率高的优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 覆盖规划的几个主要步骤是什么?答:覆盖规划的几个主要步骤:(1)提供网络预规划模块,快速得出基站规模及其覆盖半径;(2)根据规划区域的地理信息,客观地校正出合适的传播模型;(3)在导入网络元素及其相应的参数后,进行频率规划、覆盖分析和仿真分析;(4)通过分析结果,调整网络相关参数(比如进行码规划、邻区规划等),得出较为理想的无线网络覆盖部署方案。
3. 给出容量规划的步骤?答:(1)确定数据业务模型从而计算忙时每用户的平均数据速率。
(2)根据业务信道的特点和编码方式计算出每个信道能够承载的数据速率。
(3)确定规划区域内的在网数据业务用户数,通过GSM用户数量来估算或者从系统查出该范围内登记的数据业务用户数量。
(4)根据规划区域内数据业务用户数和忙时每用户的平均数据速率,可以得到该区域内需要承载的总数据吞吐量。
(5)根据区域承载的总数据吞吐量和每信道能够承受的数据速率,可以得到需要配置的业务信道数量。
4. GSM的天馈系统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答:(1)天馈系统包括:全向或定向天线、7/8”主馈线、7/16”、DIN-F型连接器、1/2”超柔跳线、7/16”DIN-M和N-M型连接、天馈避雷器EMP、合路器、分路器、塔顶放大器、塔顶增强器MHB、安装附件。
(2)功能:全向或定向天线是用来发射或接受电磁波信号;馈线和跳线是用来传输电磁波;双工器将不同频段的收发信号从同一个信号中分离出来。
使用双工器 , 可以使用同一个天线完成RF信号的收发;合路器是将多个RF射频输出信号,合成一路信号 , 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分路器是接收天线端接收的微弱的RF信号, 经过放大后, 分成多路RF信号,并提供给多个接收机使用.5. 什么是频率复用?4*3复用模式是什么含义?答:(1)频率复用就是,使同一频率覆盖不同的区域(一个基站或该基站的一部分(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域),这些使用同一频率的区域彼此需要相隔一定的距离(称为同频复用距离),以满足将同频干扰抑制到允许的指标以内。
(2)4*3复用模式是针对每基站划分为3扇区的规划区域。
12个频率为一组,并轮流分配到4个站点,每个站点可用其中的3个频率。
6. 传播预测模型是计算什么量的?选择传播预测模型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传播预测模型是计算路径损耗的。
应考虑地形、天气状况、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系统的工作频率和移动台运动等因素7. 天线增益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答:(1)天线增益一般用DBi和DBd表示.(2)天线增益是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
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
DBi是相对于点源天线的增益,在各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DBd 相对于对称阵子天线的增益DBi=DBd+2.15。
相同的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的距离越远。
8. 基站选址应考虑哪些因素?答:基站选址需考虑:技术合理:满足移动网络的技术要求。
需确定主选站点和备选站点;主选站点和备选站点都应满足站址选择的技术要求。
经济合理:需满足其经济性,尽量兼顾交通、传输、供电等环境因素,并结合电信网络资源现状及滚动规划,综合选定站点。
尤其是需考虑铁塔的建设、搬运的难易度。
根据无线网络规划,基站机房地址宜选择在规划点的位置附近,其偏离的距离城区宜小于1/8基站区半径、乡村宜小于1/4基站区半径。
基站四周应视野开阔,城区基站的主波瓣前方200~300米范围内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的高大建筑物阻挡,在乡村1/2~1/3基站覆盖半径附近没有高于基站天线高度高山的阻挡。
各基站站点机房选择应结合当地的市政规划、环保,并与市政规划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避免由于对市政规划不了解而造成的工程调整。
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选择站点,严禁在民航航线上、军事管制区、军事航线上选择站点,不宜在道路、江河航道、高速公路及其他控制区内选择站点。
拟建地面塔的站点距离电力、通信线路、加油站、加气站、铁路、其他建筑物等危险、重要设施的水平距离宜不小于地面塔高的1.3倍。
机房站点安全性要求1 各机房站址应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宜选在地形平坦、地质良好、坚实的地段。
应避开有可能塌方、滑坡的地方2 郊区(农村)基站应尽量避免设在雷击区,大功率变电站附近,并距离大功率变电站直线距离200米以外。
3 站址应选择在比较安全的环境内,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场所附近,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以及散发有毒气体、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
4 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其他强干扰源附近设置基站机房。
充分考虑站址获取的可行性,充分考虑利用现有电信机房资源,尽量选择交通方便、容易协商的物业、土地、交流供电。
在基站站址选择时若有相邻几个建筑均可选时,首选取框架结构建筑作为基站站址,其次考虑选用砖混结构建筑作为基站站址。
9. 根据地形或话务量的分布如何选择天线?答:(1)市区基站天线选择应用环境特点:基站分布较密,要求单基站覆盖范围小,希望尽量减少越区覆盖的现象,减少基站之间的干扰,提高频率复用率。
(2)农村基站天线选择应用环境特点:基站分布稀疏,话务量较小,覆盖要求广。
有的地方周围只有一个基站,覆盖成为最为关注的对象,这时应结合基站周围需覆盖的区域来考虑天线的选型。
一般情况下是希望在需要覆盖的地方能通过天线选型来得到更好的覆盖。
(3)郊区基站天线选择应用环境特点:郊区的应用环境介于城区环境与农村环境之间,有的地方可能更接近城区,基站数量不少,频率复用较为紧密,这时覆盖与干扰控制在天线选型时都要考虑。
而有的地方可能更接近农村地方,覆盖成为重要因素。
因此在天线选型方面可以视实际情况参考城区及农村的天线选型原则。
(4)公路覆盖基站天线选择应用环境特点:该应用环境下话务量低、用户高速移动、此时重点解决的是覆盖问题。
而公路覆盖与大中城市或平原农村的覆盖有着较大区别,一般来说它要实现的是带状覆盖,故公路的覆盖多采用双向小区;在穿过城镇,旅游点的地区也综合采用三向、全向小区;再就是强调广覆盖,要结合站址及站型的选择来决定采用的天线类型。
不同的公路环境差别很大,一般来说有较为平直的公路,如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等等,推荐在公路旁建站,采用S1/1/1、或S1/1站型,配以高增益定向天线实现覆盖。
有蜿蜒起伏的公路如盘山公路、县级自建的山区公路等等。
得结合在公路附近的乡村覆盖,选择高处建站。
站型得灵活配置,可能会用到全向加定向等特殊站型。
不同的路段环境差别也很大,如高速公路与铁路所经过的地形往往复杂多变,有平原、高山、树林、隧道等,还要穿过乡村和城镇,所以对其无线网络的规划及天线选型时一定要在充分勘查的基础上具体对待各段公路,灵活规划。
(5)山区覆盖基站天线选择应用环境特点:在偏远的丘陵山区,山体阻挡严重,电波的传播衰落较大,覆盖难度大。
通常为广覆盖,在基站很广的覆盖半径内分布零散用户,话务量较小。
基站或建在山顶上、山腰间、山脚下、或山区里的合适位置。
需要区分不同的用户分布、地形特点来进行基站选址、选型、选择天线。
以下这几种情况比较常见的:盆地型山区建站、高山上建站、半山腰建站、普通山区建站等。
在盆地中心选址建站,如果盆地范围不大,推荐采用全向O2站型;如果盆地范围较大,或需要兼顾到某条出入盆地的交通要道,推荐采用S1/1/1或O+S的站型。
有时受制于微波传输的因素,必须在某些很高的山上建站,此时天线离用户分布面往往有150米以上的落差。
如果覆盖的目标区域就在山脚下附近,此时需配以带电子下倾角的全向天线,使信号波形向下,避免出现“塔下黑”的现象。
在半山腰建站,基站天线的挂高低于山顶,山的背面无法覆盖。
因此只需用定向小区,用半功率角较大的天线,覆盖山的正面。
普通地形起伏不大的山区,推荐采用S1/1/1站型,尽量增加信号强度,给信号衰减留下更多的余量。
(6)近海覆盖基站天线选择应用环境特点:话务量较少,覆盖面广,无线传播环境好。
经研究表明在海上的无线传播模型接近于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对近海的海面进行覆盖时,覆盖距离将主要受三个方面的限制,即地球球面曲率、无线传播衰减、TA值的限制。
考虑到地球球面曲率的影响。
因此对海面进行覆盖的基站天线一般架设得很高,超过100米。
(7)隧道覆盖基站天线选择应用环境特点:一般来说靠外部的基站不能对隧道进行良好的覆盖,必须针对具体的隧道规划站址及选择天线。
这种应用环境下话务量不大,也不会存在干扰控制的问题,主要是天线的选择及安装问题,在很多种情况下大天线可能会由于安装受限而不能采用。
对不同长度的隧道,基站及天线的选择有很大的差别。
另外还要注意到隧道内的天线安装调整维护十分困难。
特别是铁路隧道在火车通过时剩余空间会很小,在隧道里面安装大天线不可能。
(8)室内覆盖基站天线选择应用环境特点: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厉害,很难进行正常的通信。
在一些高层建筑物的低层,基站信号通常较弱,存在部分盲区;在建筑物的高层,则信号杂乱,干扰严重,通话质量差。
在大多数的地下建筑,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场所,通常都是盲区。
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区,基站密度都比较大,通常进入室内的信号通常比较杂乱、不稳定。
手机在这种环境下使用,未通话时,小区重选频繁,通话过程中频繁切换,话音质量差,掉话现象严重。
为解决室内覆盖问题,通常是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将基站的信号通过有线方式直接引入到室内的每一个区域,再通过小型天线将基站信号发送出去,从而达到消除室内覆盖盲区,抑制干扰,为室内的移动通信用户提供一稳定、可靠的信号供其使用。
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号源设备(微蜂窝、宏蜂窝基站或室内直放站);室内布线及其相关设备(同轴电缆、光缆、泄漏电缆、电端机、光端机等);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室内天线等设备。
10. 阴影衰落是由什么引起的?如何表征?答:阴影衰落是由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电波传播路径的阻挡而形成,与传播地形和地物分布、高度有关。
传播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分贝式:式中:r 移动用户和基站的距离,ζ由阴影产生的对数损耗(dB),服从零平均和标准偏差σdB的对数正态分布,m 路径损耗指数实验数据表明m=4,标准差σ=8dB是合理的二.设计题(以下两题任选一个完成)1. GSM系统基站容量设计在我校临潼校区综合楼顶放置一GSM基站(BTS),假设其主要覆盖我校临潼校区,覆盖区用户数为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