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总体规划
贵州省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总体规划
姓名:张纪元
学号:20110555176
指导老师:周丽
日期: 2014.6.21
贵州省盘县石桥镇妥乐村总体规划
目录
一、项目背景(一)自然条件(二)人文历史
二、规划依据
三.规划理念
四、设计说明
五、道路系统规划
六、功能分区 1.民俗观光旅游区 2. 寻古觅踪区 3.自然野趣密林区 4.民俗风情体验区
七、局部景点规划 1.滨河地带 2.古银杏苑
一.项目背景(一).自然条件妥乐古银杏风景区
位于距盘县城关镇35km 之石桥镇妥乐村。
妥乐古银杏村位于盘县石桥镇,距盘县新城红果25公里的石桥镇妥乐村
是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这里流水潺潺,古树绵绵,
小桥映虹,奇峰傍寺。
全村拥有古银杏1200余株,胸径一
般在50一150cm,最大220cm。
一般树龄在300年以上,
最长者为500余年,树干高达几十米。
是世界上古银杏生
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主要居住民族有彝、白、汉,村寨总人口1713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34%,人均年
收入3728元。
2008年10月,妥乐村被批准为“贵州省摄
影家协会创作基地”。
银杏树是繁茂生长在3亿——1.7亿
年前,古生代二迭纪至中生代三迭纪侏椤纪时期,第四纪
冰川期后仅在我国山东、贵州有少量保存。
是地球遗留下
来的古植物,人称“活化石”,银杏树的树形、叶片奇特、
精巧,四季分明,春天青翠,秋天金黄,其果实“白果”
可以人药,是不可多得的观赏树种。
(二).人文历史据考证,妥乐村600 多年前为彝族聚居地,因明初西南屯军而变为彝汉杂居。
随着历史发展,妥乐村居民虽有所演化,但“人树相依”的文化却亘古未变。
西南林业大学专家研究认为,这种文化有个性鲜明的特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可以概括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树文化之魅力村寨。
目
前该校正在妥乐筹备成立中国第一个树文化研究基地。
贵
州旅游“十二五规划”也将妥乐村列为特色村寨,纳入乡
村旅游发展的重点。
千年银杏树是妥乐村人对长寿和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银杏树可以遮阳避暑,叶可制茶提神,皮可入药补体,果可剥食充饥,其形神俱美的品质孕育成了妥乐人世代崇拜和爱树的美好风范。
他们认为,雌树如母,儿多母苦,授粉挂果应顺其自然,不可刻意为之;树中有我,我中有树,人树合一,不可分离。
寨里规定,毁树者以不敬神灵祖宗论处,“轻则罚跪,重则棒捶”。
逢年过节要杀猪宰羊,举行隆重的祭树活动,包括念祭文、唱山歌、跳板凳舞等。
随着文化的传播,佛教也走进了这片青山绿水。
明弘治年间村寨北面兴建西来寺,清乾隆年间重修,妥乐一度成为古代盘州香火圣地。
在村民的精心呵护下,银杏树自由生长,“姊妹树”、“夫妻树”、“瀑布树”蔚为壮观。
村民房屋均为清瓦木墙,呈线形伫立于树荫下,人间胜境浑然天成。
更为叫绝的是,居然有树根穿过石拱桥,与六百年古驿道、盘州古民居和清澈见底的小溪,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优美画卷。
专家和旅游观光者称妥乐是灵魂深处的梦幻庄园。
已有加拿大、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慕名前往,中央电视台等强势媒体曾多次作过报道。
妥乐村的秋色那么古色古香,古老的银杏树、古老的村落,古银杏群落和古村落如此紧密地融为一体,不能不让人称奇。
二.规划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
1999)
三.规划理念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
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要有利于学院学习工作环境,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中配臵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
在镜湖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
选择适生树种和土树种,要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的庭院环境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
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该区的景点主要是森林为主,给人幽深探险的感觉,不同的绿化景观,给人不同的享受,一望无际的植被景观,给人以美得享受。
绿化带、景观绿地、野趣密林都把人们带入了大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四、设计说明该次的规划内容是对贵州省盘县石桥镇妥乐村进行总体规划,规划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道路系统规划、景区分区规划、其中两个景点的详细规划。
现状分析妥乐古银杏风景名胜区是贵州省盘县古银杏省级
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盘县古银杏省级风景名胜区
南起乐民镇欠屯村,西起平关镇硝洞哨村,东北至城关镇
盘县一中。
总面积为72平方公里,它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
是贵州西线旅游区的延伸,邻近有贵州红枫湖、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万峰湖、云南滇池、路南石林
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古银杏景区包括妥乐和乐民两部分,面积约16平方公里。
其中妥乐有着充满独特韵味的古银杏杏林、浓郁乡土风情的妥乐村寨、满载历史回音的小石桥
和西来寺等景点。
无不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内涵的掩映下通过自身的各个方面来展示古银杏成片成林的四季寓
境景观。
景区内森林山水资源丰富,山形有高有凸,有曲
有深,有峻而险,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
总体上呈峡谷状,其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既
有森林之幽深,又有溶洞之奇险,既有森林、山水,银杏之葱郁,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幽静。
景区分区规划根
据该地形的主道路、景点分布、居住区分布和各功能的分布,总体规划分为了四个区:1.民俗观光旅游区2. 寻古觅
踪区3.自然野趣密林区4.民俗风情体验区
五、道路系统规划该地的道路,除了主道路是根据原有延水的主路规划而成,其它的道路在原有电路上稍有改变,根据该地的地形、高差、高程设计出合理的道路。
主路6-8米,次路4-5米、小路1-3米。
每个景点都有可到达的道路。
六、功能分区在整个风景区范围内,基于人文景源和自然景源及旅游资源的开发,整个某景区由四大部分组成:民俗观光旅游区、寻古觅踪区、自然野趣密林区、民俗风情体验区。
规划内容与景观设想 1.民俗观光旅游区该区为主要的旅游区,不仅包含了原有的十四个景点,而且其他新建景点也主要集中在该区,其他新建景点大多也是根据原有地形、植被和功能等新建而成。
如佛教文化堂、观雾亭、踏云走廊、古屋古树、演绎广场、情人林、漫步坡、回忆道、风情园、摘果园等景点。
总体景点都想表达体现妥乐的人文风情、古香古色,让妥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完美的展现出来。
2. 寻古觅踪区探寻妥乐古银杏的历史悠久是该区想表达的中心,同时该区旁有古墓群,所以特地在该区设计了古墓文化馆,即增加了妥乐的特色,又为该旅游景点蒙上一层神秘之纱。
该区延水种植了大量的柳树,让人感觉垂柳如烟。
该地还有丰富的杜鹃,所以就地设计了杜鹃园,增加了该区的丰富性。
此外还有不同功能的景点供旅人游览观光,如:柏之森林、林荫
广场、栖风茶坊等。
3.自然野趣密林区该区景观也是以大型乔木为主,保护原有植被。
该区有大量云杉,所以设计了云杉林,除此之外还有风景林、七彩绿地、密林河畔等景点可供人们观光旅游。
4.民俗风情体验区该区有一定的居民区,还有一些种植场、养殖场、水果园,所以特此设计了一些体验农村生活的景点,如:梨园、养殖文化体验区、蟠桃园等和农村生活相关的文化生活。
此区也体现出妥乐村的人文风情、风俗习惯,让旅人们亲身体验到妥乐的风情。
七、局部景点规划详细规划的两个景点都属于主要旅游区——民俗观光旅游区。
我选择了该区的两个景点:滨河地带和古银杏苑的详细规划。
1.滨河地带根据原有的资源:植被、水体、山石设计出自然风格的风景区景点。
该点的主要景色是水体,沿着水体设有小桥、观鱼亭、亲水平台、漫步汀道等景色,水体旁设有休憩草坪、亭子、花架、休息座椅等小品。
植物布置根据原有植物为主,保留原有植被为主,增加为辅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
2.古银杏苑该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银杏的独特韵味,秋季的古银杏落叶纷飞,洒满了休息的绿地,黄澄澄一片,给人宁静之美得享受。
主要景观就以原有古银杏为主,加以仿古的矮围墙和门,幽静的秋月亭,配之有韵味的石景,幽静美好,带着来自古老文化的气息,有清新、梦幻的感受。
该地的植物配置主要以原有的古银杏为主。
金黄的古银杏种满整个古银杏苑,黄灿灿的杏叶洒满整个古银杏苑,身在其中,感受着古银杏的独特韵味,享受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