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长激素教案

植物生长激素教案

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知识结构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经典实验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探究思路、原则及基本步骤。

二、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思路、变量、步骤、结论等。

[解决方法]
动画展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解决方法]
⑴让学生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动画,叙述实验设计方案,分析讨论实验变量、对照处理,实验步骤的实施,依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对应的实验结论。

⑵结合实验评价加深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理解,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分析讨论。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导学案篇子。

七、学生活动
⑴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温特的实验思路、步骤、现象和结论。

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试验设计练习。

八、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激趣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组植物向光性图片,引出向光性的概念,植物本身没有神经系统,但对外界刺激仍能发生反应,即具有应激性。

植物对单向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叫做向性运动。

如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向光性。

从而引出问题: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重温一下生长
素的发现过程吧!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首先阅读教材80页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结合教材,解决一个问题:胚芽鞘是什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胚芽鞘:单子叶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胚芽外的锥形状物。

它能保护生长中的胚芽。

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钻出地面,出土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然后多媒体动画显示达尔文的实验,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内因。

设置下列问题:
1.结合实验一,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 结合实验二,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3. 结合实验三,分析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教材与多媒体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以上问题。

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
实验1的分析单一变量:有无单侧光的照射——单一变量,对照组直立生长;实验组向光生长。

有无胚芽鞘尖端——单一变量实验组不生长;对照组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向光性弯曲与尖端有关。

实验二的分析两实验差异:现象:锡箔套或罩遮光部位不同——单一变量,实验组1直立生长;实验组2向光生长。

结论:胚芽鞘的生长与弯曲与尖端有关,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通过上述实验,达尔文得出什么结论? 两实验差异:现象:实验三的分析总结上述三个实验,达尔文提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结论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琼脂片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三)拜尔的实验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如何证明?即:尖端是通过产生的某种物质影响下部生长初步证明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1、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
2、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
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
4、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5、达尔文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
教师总结归纳。

顶端产生的刺激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
动画显示詹森、拜尔的实验。

詹森选择实验材料“琼脂片”证明“刺激”向下传递;拜尔选择黑暗环境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刺激”向下传递分布不均匀所致。

“刺激”是什么?科学家推测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

动画显示温特的实验。

设问:
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什么?
生长素究竟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P47—48相关内容。

整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如下:
[技能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题目。

2、假设。

即对可见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符合事实——假设成立
提出假设——寻找证据
不符合事实——假设不成立
3、预期。

即在检测一个假设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

如果预期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如果预期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4、实验。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具体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

在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中,必须遵循对照的原则。

对照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条件对照: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在实验中要注意“变量”的控制,一般只确认一个变量,即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

5、观察和收集数据。

在实验方案中要事先设计定时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次数,同时应按要求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

有的实验还需要收集数据。

6、分析。

对记录下来的现象、结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的可以用图表表示出来。

7、推论。

即根据实验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8、交流。

即写出书面实验报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49实验设计。

(三)总结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四)作业布置
教材P49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尖端产生一种影响
2、鲍森.詹森:该影响可穿过琼脂向下运输
3.拜尔;该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在下部分布不均匀是弯曲生长的原因
4.温特: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为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1、生长素的产生
2、生长素的运输
极性运输
非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主动运输
3.生长素的分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