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第十三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指任何改善了某些人的福利,同时又不损害其 他人的福利的变化。
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2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垄断与寻租
1.
垄断导致低效率
市场势力:企业在市场上影响价格的能力。
市场势力引起市场的无效率。 寡头垄断 市场势力逐渐从大变小 垄断竞争
完全垄断
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和更少 的产出,社会总福利降低。
科斯定理
定义:只要财产是明确的,并且交易费用为 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 谁,都能克服外部性,实现最优状态。
产权: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利。 交易费用:交换所有权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
科斯定理的例证:P294
科斯定理的应用条件:产权的界定和交易费 用的大小。
11
2012-10-17
负面作用:收入分配不公、管理低效率、创新动 力不足、寻租行为。
3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垄断与寻租
2.
垄断导致寻租
寻租: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 利润的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ABPcPm中的一部分, P 甚至全部会成为寻 租活动的经济损失。 Pm
经济租 A B MR
Qm Qc
二、外部影响
2.
外部影响的后果
只要存在外部经济,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 于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
只要存在外部不经济,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 高于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
不管外部效应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从社会 的角度来看,都会导致社会资源配臵的失当。
9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二、外部影响
3.
纠正外部影响的措施
行贿受贿来游说政 府或官员来维持垄断。 Pc
C MC=AC D
Q
4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垄断与寻租
3.
政府对垄断的管制
管制:政府机构通过价格决定、产品标准与 类型以及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条件对经济 活动进行管理、限制的规则。 管制试图达到的标准
提高效率,实现帕累托最优。
实现公平,减少或消除超额利润。
管制的范围:自然垄断行业和非自然垄断行 业。
5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一、垄断与寻租
4.
反垄断立法
反托拉斯法:控制和禁止垄断或垄断行为这 类市场行为的法律。
反托拉斯法的代价
阻拦了企业的并购,扩大规模,不利于国际竞争。 不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强。 波音和麦道飞机制造公司的合并。 微软的拆分最终被驳回。
2012-10-17
公共物品的提供应由政府解决。
14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3.
缺乏限制地自由使用公共资源必然产生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寓言:陷于囚徒困境的牧民从个 人利益出发,却使大家境况变得更糟。 公共资源常常被过度使用。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或管制来解决此问题。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调节并非十分有效。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 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17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四、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
3.
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逆向选择:令双方传递市场信号。
优势方:信息传递,展示优点。
劣势方:信息甄别,区分不同类别。
劳动力市场上,员工比雇主掌握信息更多。
2012-10-17
16
微观经济学原理
四、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
2.
后果: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柠檬市场:“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 品”或“不中用的东西”。
典型:二手车市场,医疗保险,劳动力市场。
6
反垄断中的异军突起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二、外部影响
1.
外部影响的含义和类型
外部影响:又称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行为 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 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 易反映出来。
好的或积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即个人从其 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 利益。 坏的或消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即个人为 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 会成本。
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
即将外部影响内部化:例如让造纸厂与隔壁农家 乐饭庄合并。 “庇古税”方案:政府给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 征税,政府向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补贴。 让排污权可以通过市场买卖:CO2排放权。
10
使用税收和补贴。
使用产权明确的办法。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二、外部影响
4.
微观经济学原理
第十三章 市场失灵 与微观经济政策
垄断与寻租
外部影响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
微观经济学原理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 资源配臵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即资源配 臵无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一种竞争均衡状态。 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 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认为 A优于B。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1. •每一单位只能有一个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区别 人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是 竞争性•兼具竞争性和排他性。 否 私人物品 准公共物品 是 电脑 通讯光纤 轿车 有线电视 排 拥挤的收费道路 •不具备竞争性的物品都 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他 是公共物品。 公共资源 纯公共物品 性 •准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 海洋中的生物 国防 •具有竞争性,但不具 自然环境 基础研究 否 •不具有竞争性,也不具 有排他性的物品。 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有排他性的物品。
解决道德风险:外部竞争规范,内部约束增 强。 市场机制不能完全有效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 需要政府进行信息调控。
18
4.
政府对信息问题的调控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本章结束 再见!
2012-10-17
19
7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二、外部影响
1.
外部影响的含义和类型
生产的外部经济
养蜂场与苹果园、荒山植树、新药品 整容、化妆、受教育 造纸厂、飞机场、印染厂 吸烟、南非的“嗡嗡祖拉”、宿舍的宠物、汽车
8
消费的外部经济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15
4.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2012-10-17
微观经济学原理
四、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
1.
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
信息的不完全性:经济活动主体不能充分了 解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信息的不对称性:经济交易的双方对有关信 息了解和掌握的不一样多。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一种典型情况。
产品市场上,厂商比顾客掌握信息更多。
2012-10-17 13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2.
市场机制不能提供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搭便车与市场失灵
搭便车者是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避开为此支付 的人。 纯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消费者可能做一个 “免费乘车者”,免费享用公共物品,平等地享 用公共物品。 私人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率的结果,市场本身提供 的公共物品通常低于最优数量。
微观经济学原理
三、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1.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区别
——用以分类的两个基本特征:
排他性:只有支付者可以消费商品 。
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 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依据上述特征可将物品分为四类。
12
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