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71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271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庆云县渤海中学一、模式理念:没有不学习的学生,没有不会学习(学不会)的学生。

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构建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先学后导,展示提升的有效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享受到脑力劳动的快乐。

实现“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变,打造“亦师亦生、学教合一;亦生亦师、教学相长”的课堂景观。

二、理论支撑:(一)、认知主义理论: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受习惯所支配。

(二)、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

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的不同,也由于每个学生的情感活动的特殊性,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也是各不相同的。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在学生主体中双向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三)、合作学习的理论: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

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同舟共济,共同提高。

三、基本内涵“3”指三个问题单:导学单、生成单、训练(拓展)单,是对学案的再创造,强调“试题化”向“问题化”回归,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桥,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具备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一个“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创建一个学习共同体。

主要是三个环节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当堂达标”三个环节。

学生在结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几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完全是主动地参与,能够对学习的效果和过程不断反思、多元评价,最终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梳理知识、拓展提升的目的。

人人都能参与,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力求人人都能达标。

“8”指8种课型:①问题发现课②问题生成课③问题解决课④问题拓展课⑤问题综合解决课⑥单元回归评价课(专题复习)⑦能力测试讲评课(四步展评)⑧自主合作探究课四、基本课型操作流程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2、自主学习,发现生成3、合作交流,精彩展示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5、梳理归纳,拓展延伸我们通常运用最多的是“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和“综合解决课”是五种课型。

(一)“问题发现课”课型流程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4分钟)2、自主学习,问题发现(10-15分钟)3、合作交流,小组评价(8-10分钟)4、个性问题,组内解决(5-10分钟)5、共性生成,展讲评价(3-6分钟)在实施“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预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要求,如何实现“预习”呢?有效教学的思维是,把培养学生学习技能、学习习惯的任务拿到课堂上来,采用结构化预习策略,通过阅读走进文本,保证阅读的遍数(5-10遍),也可采用《有效学习阅读评价表》或“阅读评价章”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指导学生根据“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完成预习导学单的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培训(训练)后,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习惯的养成和技能的演练,(学生逐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学会了预习的技能)也可把“预习”任务从课堂移到课外。

“问题发现课”的任务是: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与组间合作中,生成小组问题。

(二)“问题生成课”课型流程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2、自主学习,合作评价(6-10分钟)3、个性问题,组内展示(10-12分钟)4、小组问题,组间交流(5-10分钟)5、共性展示,问题生成(5-10分钟)“问题生成课”的基础在“问题发现课”基础上。

是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度“预习”之后,通过这一课型实现对文本的更深层解读。

任务是在个人问题发现、小组问题生成的基础上,实现对班级问题的生成。

这一课型上完成的任务还是生成问题,只是这些问题较之于“问题发现课”的问题层级更高了。

本堂课上生成的问题还不是能带入下一节课的问题,这中间还要经过教师对学生上报的问题生成单的问题的进行整理、整合之后再投放给学生。

(三)“问题解决课”课型流程1、创设情境,任务呈现(1-3分钟)2、自主学习,解疑问难(5-12分钟)3、组内交流,展示解决(5-15分钟)4、问题训练,补充完善(6-10分钟)5、总结概括,拓展提升(2-5分钟)“问题解决课”是“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中的最重要的课型。

上“问题解决课”的前提是“问题生成课”,目的是通过上课,完成学习目标,解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生成的共性问题或者是寻求帮助的问题。

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问题生成单》或者是老师整理成多媒体课件展示,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后,定向展示解决问题,注意展示规则,针对展示技能、展示水平、教师恰当的点拨、引领及拓展。

最后要在课堂上进行及时有效的针对性训练,综合性、拓展性的训练是实现巩固与迁移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问题拓展课”课型流程1、创设情境,感知目标(1-5分钟)2、呈现任务,自主归纳(5-10分钟)3、合作交流,展示提高(5-10分钟)4、问题训练,抓住关键(5-10分钟)5、重点展讲,规范指导(3-5分钟)6、问题归纳(体系构建),拓展体验(1-5分钟)针对所学知识,我们还要做好复习,“问题拓展课”这一课型也就能得到充分应用。

“问题拓展课”是基于“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或“综合解决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以实现对前面所学进行“复习、巩固、拓展、提升”为目的的一种课型。

教师可以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对于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与此同时,实现拓展与提升,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的愉悦,尤其是考前复习,则会实现最大限度的个人成绩的提升,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五)“综合解决课”课型流程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2、自主学习,发现生成(8-12分钟)3、合作交流,展示解决(8-15分钟)4、问题训练,巩固迁移(5-10分钟)5、(归纳总结)总结概括,提升意义(1-5分钟)“综合解决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型比较适合教学容量少的课程或教学任务较轻的单元。

教师设计《问题导读单》,引导学生的自学;同时要设计《问题训练评价单》为学生当堂的训练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对课堂做好充分的问题预设,并在课堂上作恰当的呈现,以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

以上五种不同课型,除了目标任务不同,课堂上教师的导学动作,学生的学习动作都是大同小异,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课堂任务的需要对这些流程做出合理的调整。

只要不违背“学”的规律、“教”的规律和知识本身固有的规律,根据学科特点,完全可以做出自己喜欢的调整。

比如我校语文学科开发的“问题发现生成课”、“解决拓展课”、“自主合作探究课”、“试题四步展评课”等,还有英语学科的“听说训练课”、“读写训练课”等。

五、行动策略及辅助工具开发(一)行动策略1、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目标进行引领,目标要具体、立体,及时到位。

学生自己要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明确的目标追求,有学习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有成长的欲望,大胆质疑提出个人问题,主动探究,能够进行多元化的理解,并能够及时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总结,清点学习收获,总结学习方法,重新认知学习内容。

2、教师要勇于将舞台让给学生,要在学生展示、点评过程中学会沉默,学会倾听,甘当学生,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中获得真知,要让“听”的课堂变成“说”的课堂,让“静”的课堂变成“动”的课堂,让“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

学生最佳学习状态是自主和自信,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是竞争和合作。

3、要结合有效教学的理论,做好组长、学科长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评价,了解老师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以及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

4、展讲、点评、补充。

问题导学的课堂必须全员参与,切忌让课堂变成优生的独角戏。

展示的问题的要求要有所不同,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老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安全环境,学生来当老师,让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勇于点评,不怕说错。

学生点评补充时,老师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帮助,可以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还要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5、总结反思,当堂训练。

要组织学生认真归纳梳理当堂学习内容,构建清晰的课堂知识网络,可以画出知识树。

问题训练单不能提前发放,训练时要迅速、(限时)独立完成当堂检测。

最后要要及时写教学心得和反思。

6、学习评价,学科长及组长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小组成员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按照分层原则可以在赋分方面有所区别,优秀学生回答正确可以记1分,中等生记2分,学困生可以记3分,鼓励所有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适当加分。

根据班情在评价时可以当堂统计得分评选出课堂表现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个人。

(二)辅助工具的开发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文本内容和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辅助工具,我们借鉴开发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工具。

1、问题导读单2、问题生成单3、问题训练评价单4、问题拓展训练单5、有效学习评价单6、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271高效课堂基本模式一、基本模式“271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三段五步”: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五步为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2、走入文本、自主探究3、师生反馈、精讲精练4、总结提升、重点突破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4分钟)2、自主学习,问题发现(10-15分钟)3、合作交流,小组评价(8-10分钟)4、个性问题,组内解决(5-10分钟)5、共性生成,展讲评价(3-6分钟)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