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控技术》第二章(第一、二节)(2-3次课)
《数控技术》第二章(第一、二节)(2-3次课)
夹紧力朝向主要的定位面
夹紧力与工件刚性的关系
夹紧力作用点靠近加工面
斜锲夹紧机构
单螺旋夹紧机构
螺旋压板夹紧机构
偏心夹紧机构
2、工步与走刀路线
加工线路的选择应遵从的原则:
尽量缩短走刀路线,减少空走刀行程以提高生产率; 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保证零件的工艺要求; 利于简化数值计算,减少程序段的数目和程序编制的工作
数控技术
武汉科技大学 机械自动化学院
第二章 数控加工工艺及数学处理
• 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 • 数控加工的工具系统 • 程序编制中的数值计算
第一节数控加工的工艺设计
一、数控工艺特点
1、工艺详细 工艺内容具体、完整。必须详细到每一步走刀和每 一个操作的细节;有完整的加工程序。 2、工序集中 设备刚度大、精度高、刀库容量大、切削参数范围 广、多坐标、多工位,一次装夹中完成多种加工方 法和由粗到精的过程。 3、加工方法特点 用多坐标联动自动控制加工方法,加工质量与生产 效率显著高。
4 3 2 1
可先按图中的方法进行1~4 次粗加工,再精加工成形
。
平面轮廓零件的加工方法汇总 这类零件常用NC铣床加工。在编程时则应注意,为保
证加工平滑,应增加切入和切出程 序段,若平面轮廓为数控 机床所不具备插补功能的 曲线时,则应先采用NC机 床所具备的插补线型(直线、 圆弧)去逼近该零件的轮廓。
对以上三种切削进给路线,经分析和判断后 可知矩形循环进给路线的进给长度总和最短。因 此.在同等条件下,其切削所需时间(不含空行程 )最短, 刀具的损耗最少。
大余量毛坯的阶梯切削进给路线 图4—12所示为车削大 余量工件两种加工路线,图4—12a是错误的阶梯切削路线, 图4-12b按1—5的顺序切削,每次切削所留余量相等,是正 确的阶梯切削路线,因为在同样背吃刀量的条件下,按图4 -12a的方式加工所剩的余量过多。
个移动轴(X、Y、Z)外,还应作螺旋角(与
R有关),与后倾角(与有关)的 摆动运动。并且还要作相应的附加 j(后倾角)
Z
m4
补偿运动(摆动中心与铣刀的刀位
m3 m2
点不重合)。综上所述,叶面的加
m1
工需要五轴(X、Y、Z、A、B) 联动,这种编程只能利用自动编程 系统。
i (螺旋角)
O Rj
j
几种不同切削进给路线的安排
上图4-11为粗车图4-8所示例零件时几种不 同切削进给路线的安排示意图。其中图4—11a表 示利用数控系统具有的封闭式复合循环功能控制 车刀沿着工件轮廓进行进给的路线;图4-11b为 利用其程序循环功能安排的“三角形”进给路线; 图4—11c为利用其矩形循环功能而安排的“矩形” 进给路线。
数控加工流程
加工图样
加工方案
装夹方法
刀具选择
标准夹具
特殊夹具
标准刀具
特殊刀具
加工中心数据表
设计加工程序
刀具对刀
编制程序表
试运行、试切削
程序输入
工件毛坯
数控机床
加工零件
二、工序划分与机床选用
1、工序集中原则 2、零件数控加工与普通加工工序的划分 下列情况应考虑插入普通机床加工工序: ①铸、锻件毛坯的预加工; ②粗定位基准的预加工; ③数控加工难以完成的个别或次要部位; ④大型、复杂零件中的简单表面; 3、数控加工部位的工序划分 ①车间的机床不能满足一个零件的全部加工部位;批量 较大时,可分散在几台数控机床上加工; ②粗加工的热变形或力变形较大时,粗精加工分开;
是相同的。以数控铣床夹具为例,
下图2—1所示为在数控铣床上铣连杆槽夹具。 该夹具靠工作台T形槽和夹具体上定位键9确定其 在数控铣床上的位置,用T形螺钉紧固。加工时, 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靠夹具体1的上平面、 圆柱销11和菱形销10保证。夹紧时,转动螺母7, 压下压板2,压板2一端压着夹具体,另一端压紧 工件,保证工件的正确位置不变。
连杆铣槽夹具结构
数控机床夹具由以下儿部分组成: 定位装置:定位装置是由定位元件及其组合而构 成,用于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不变。 夹紧装置:用于保证工件在夹具中的既定位置, 使其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移动。它包括夹紧元件、 传动装置及动力装置等。如图2-l中的压板2、螺 母3和7、垫圈4利5、螺栓6及弹簧8等元件组成的 装置就是夹紧装置。 夹具体:用于连接夹具各元件及装置,使其成为 一个整体的基础件,以保证夹具的精度和刚度。 其它元件及装置:如定位键、操作件和分度装置, 以及标准化连接元件等。)
行切法示意图
下左图为两轴联动三坐标行切法加工的刀心 轨迹与切削点轨迹示意图:
刀心轨迹 是一条平面曲线,曲面曲率变化时,
会导致球头刀与曲面切削点的位置改变,切削点 的连线是一条空间折线,在曲面上形成扭曲的残 留沟纹。 (2)三坐标联动加工
X、Y、Z三轴同时插补联动,应使球头刀与 曲面的切削点总是处在平面曲线ab上,获得规则 的残留沟纹。刀心轨迹是一条空间折线。
BY
A
X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主要是车削和磨削。当表面 粗糙度要求较小时,还要经光整加工。
若采用三座标联动加工,则只能用球头刀。不仅效率低
,而且加工表面粗糙度差,为此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圆柱
铣刀周边切削方式在四轴联 动机床上进行加工。由
O1 Z
于计算较复杂,故一般
采用自动编程。
O2
五轴联动加工
船用螺旋桨是五座标联动加工的典型零件之一。由于
其曲率半径较大,一般采用端铣刀进行加工,为了保证端
铣刀的端面加工处的曲面的切平面重合,铣刀除了需要三
径向切入 切向切入
Y
Z
刀具运动轨迹
工件轮廓
R50 f20
C
X R30 R20
铣削平面零件外轮廓时,一般采用立铣刀侧刀切削。
刀具切入零件时,应避免沿零件外轮廓的法向切入,以避 免在切入处产生刀具的刻痕,而应沿切削起始点延伸线(图 5—14a)或切线方向(图5—14b)逐渐切人工件,保证零件曲 线的平滑过渡。同样,在切离工件时,也应避免在切削终 点处直接抬刀,要沿着切削终点延伸线(图5—14a)或切线 方向(图5-14b)逐渐切离工件。
上图2-3所示的长方形工件,底面A放置在不 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支承上,限制了工件的Z(直线)、 X(旋转)、Y(旋转)三个自由度;工件侧面紧靠 在沿长度方向布置的两个支承点上,限制了X(直线)、 Z(旋转)两个自由度;端面C紧靠在一个支承点上, 限制了Y(直线)自由度。
上图2—4所示为盘状工件的六点定位情况。平 面放在三个支承点上,限制了Z(直线)、X(旋转) 、Y(旋转)三个自由度;圆柱面靠在侧面的两个 支承点上,限制了X(直线)、Y(直线)两个自由度; 在槽的侧面放置一个支承点,限制了Z(旋转)自由度 。
③程序过长、可能超过系统内存容量或一个工作班,或 一个加工面的中途刀具磨损失效,此时按刀具或加工表 面划分工序。
4、机床的选用 ①对不太复杂、尺寸不大的孔系加工,用数控钻 床;
②对四面体(多工位)并有平面的复杂孔系零件, 选用卧式加工中心;对单面的孔系或曲面的板件 与端面凸轮等,选用立式加工中心(价格为卧式 的1/2~1/3); ③按需选择机床的高档型、普通型、经济型,对 高档型,为保持其精度应控制使用;
➢ 孔类加工(钻孔、镗孔) 原则: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 少空行程:
b a n个
红线长 = b + 2(n -1)a +切入/出段 黄线长 =(n -1)(a + b) +切入/出段
点位加工路线示例
车削或铣削
原则: 尽量采用切向切入/出,不用径向切入/出,以避免由于 切入/出路线的不当降低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
第 二 道 工 序 ( 见 图 4 - 7c) , 用 12mm 外 圆 及 20mm 端 面 装 夹 , 工 序 内 容 有 : 先 车 削 包 络 SR7mm球 面的 30º 圆锥 面 , 然后 对 全 部圆 弧 表 面 半精车(留少量的精车余量),最后换精车刀将全部 圆弧表面一刀精车成型。
根据数控车床加工的特点,还可以放弃常用的阶梯车削 法,改用依次从轴向和径向进刀,顺工件毛坯轮廓进给的路 线。
旋转体类零件的加工方法汇总
这类零件常用数控车床或数控磨床来加工,特别 是在车削零件的毛坯多为棒料或锻坯,加工余量较大 且不均匀,因此在编程中,粗车的加工线路是主要要 考虑的问题。
先用直线程序进行粗加工, 再按零件轮廓进行精加工
两轴半和三轴联动的对比
O1 Z
O2
直纹扭曲面四轴联动加工
(3)四坐标加工 零件侧面为直纹扭曲面。采用圆柱铣刀周边
铣削。除三个直角坐标轴运动外,为保证刀具与 工件型面在全长始终贴合,刀具还应绕O1( O2) 作摆角联动。
三、工序设计
1、零件的装夹与夹具 机床夹具的组成:
虽然机床夹具种类很多,但它们的基本组成
④根据曲面形状、精度与生产率选用不同坐标轴 数的机床。
5、曲面加工与坐标轴数的选用 对于母线为任意曲线的平面轮廓和立体曲面
的加工,数控系统仅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可
用多个微小的直线段与圆弧段取逼近。逼近误差 一般取零件公差的1/5-1/10。 (1)两坐标联动的三坐标行切法加工
X、Y、Z三轴中任意2 两轴作插补联动,第三 轴作单独的周期进刀,常称二轴半或2 ½坐标联 动。下图中将X向分成若干段,圆头铣刀沿YZ面 所截的曲面铣削,是一个个狭截面的加工,称 “行切法”。
空间轮廓表面的加工方法汇总 空间轮廓表面的加工可根据曲面形状、机
床功能、刀具形状以及零件的精度要求,有不 同加工方法。
三轴两联动加工-----“行切法”
以X、Y、Z轴中任意两轴作插补运动,另一轴(
轴)作周期性进给。这时一般采用球
头或指状铣刀,在可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