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经济概况
制造业
制造业绝对规模在东南亚国家中居首位, 但占GDP的比重,以及人均制造业产值, 显著落后于其他几个东盟老成员国。主 体仍是传统的食品、纺织、木材能力只不过相当于原油产量的3/5。
旅游业
旅游业较发达。政府重视旅游业,注意开发旅 游点,兴建饭店,培训人员和简化手续,对42 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免办签证。旅游业成为印 尼创汇的重要行业。印尼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 丰富的国家之一,它以旖旎秀丽的热带风光、 灿烂辉煌的历史古迹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 闻名于世。 印尼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各具特色。最 令人神往的当首推有"诗之岛"、"天堂岛"等美 称的巴厘岛。
加里曼丹
地质古老,无火山,地势平缓,沼泽广布,热 带雨林极为广袤,经济活动仅限于沿海片 段地带 除橡胶产量占全国30%外,农业不占重要 地位,制造业仅占全国2%,但以三马林达 为中心的东海岸是国内重要石油产区和 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区,区内林业发达, 已发展起庞大的木材加工业。目前正在 开发世界上最大的金矿
2002年10月12日,旅游胜地巴厘岛发生恐怖爆 炸事件,使原本有所起色的经济回升再度遭遇 重创,政府被迫重新考虑和修改了国家预算和 发展计划。 爆炸是印尼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动”, 也是“911”事件以来最为惨重的流血事件。爆 炸发生后,印尼盾、新加坡元、菲律宾比索、 泰铢等区域货币立刻成为世界跌幅最惨重的货 币。股市的反应则更加剧烈,印尼股市暴跌逾 一成(10.36%),跌至亚洲金融风暴以后最低水 平 比股市和汇市反应更深远的可能是对人们信心 的打击。东南亚诸国纷纷调低年内经济增长水 平。
多数岛屿均有广阔深厚的冲积平原,不同的地 貌类型为多样化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部分属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 度大、风力小,为其基本特点。自南纬50往南,气 候逐渐向热带季风类型转化 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以上,是世界上热带森林面 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在矿产方面,石油地位十分突出,其探明储量在 远东国家中居最前列;此外,天然气、煤、锡、 金、镇、铜、铝土等储量也很大
印度尼西亚向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 产国之一, 作物种类繁多,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 椰子、木棉、奎宁。此外,橡胶、棕油、咖啡、 茶叶、胡椒、丁香、豆楚等亦居前列。在60年 代中期以前,以橡胶为主的热带农产品在全国商 品出口总额中长期占半数以上,近30年来,工矿 产品出口大增,热带作物发展则相对缓慢,在出 口总额中的比重已降至1/10以下,但农林产品净 出口总额仍居亚洲各国之首位。
苏门答腊
包括主岛和邦加、勿里洞诸岛,典型的热带雨 林气候,丛林沼泽广布,经济开发区多限于火 山高原、采矿区和港口周围 全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种植园经济发 达,生产全国2/3的橡胶和咖啡,而油棕、胡椒 和硬质纤维作物更占兰到绝大部分。这些作物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以棉为中心的火山丘陵和平 原区 全国最大的石油产区和唯一的锡产区,濒临马六 甲海峡的杜迈为主要石油输出港。 制造业规模仅次于爪哇,约占全国10%。主要工 商业城市有棉兰、巨港等。
农业
印度尼西亚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农业人口比重现 仍达50%。 全国有耕地约2100万公顷,但各地之间垦殖指数 差异十分悬殊。 稻谷为主的粮食作物是农业的主导部门,占耕地 面积和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均在60%左右。 水热资源充足,主要农业区人口密集,人均粮田 面积过小,粮食长期不足,70年代一度成为世界 上进口稻米最多的国家。进入80年代以来,政府 调整农业政策,加强粮食生产,稻谷、玉米等作 物显著增产,初步实现了自给,但近年自给率又 有所下降。
现状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它位于亚洲 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为联结两大洋的交通 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国土由东西绵延5000多千米的17508个岛屿组 成,其中有人居住的约1000个,总面积190多万平 5030 方公里;伊里安查亚的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 全国最高峰,火山活跃,地震频繁,故印尼有 “千岛之国”“火山之国”之称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人口2亿多,其 中90%多为穆斯林,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教国 家,有100多个民族,爪哇族占47%
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使经济又一次面临 严重冲击(1)财政部把2003年作为促进对外贸易 活动年,希望以此推动经济增长,但战争使这一 希望落空(2) 战争可能使印尼燃料油供应出现 短缺 (3)战争给恢复中的印尼旅游业再度泼了 凉水 梅加瓦蒂执政以来,结构改革总体上依然保持 了原先的轨道,在巴厘岛发生恐怖爆炸事件后 明显加快,其中包括通过了反腐败委员会立法, 对坏账累累的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并顶住巨 大压力推动企业私营化等等 外债占GDP的比例从2000年的100%下降到 2002年的70%,政府今年提出的贷款要求比上 一年的31.4亿美元有明显下降,比两年前减少 了将近一半
第二节 经济发展概述
近20年来,国内政局比较稳定,又大力引进外资, 使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森林资源得到大规模 开发,同时制造业和农业,尤其是过去长期供应 不足的粮食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经济 的整个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GNP曾以超过10%的高 速增长,1997至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造成当时 经济全面萎缩;2001年,在印尼经济尚未摆脱危 机的阴影时, “ 911”恐怖事件,拖累了世界经 济复苏的步伐,也对印尼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
采矿业
以石油为主的采矿业是又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 进入20世纪以来,印度尼西亚一直是东方最大的 石油生产国之一,从1963年起,石油就一直是全 国高居首位的出口商品,加上从1977年开始对外 出口的液化天然气(居世界首位),长期占出口总 额3/4左右。油田主要分布于苏门答腊。印度尼 西亚另一项重要矿产是锡,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产量居第二位,集中产于以"锡岛"驰名的邦加岛 和勿里洞岛。
苏拉威西
外形奇特,由四个半岛拼合而成,地势十分 崎岖,以乌戎潘当(望加锡)为中心的西南 半岛是主要经济开发区。工业落后,但矿 藏丰富.其中镍矿已大量开采
伊里安查亚
高大的毛克山脉横贯中央,其北部是低山 和平原,南部是更为宽广低平的冲积平原, 沼泽丛林密布。全区地广人稀,林矿资源 丰富,除铜矿外,尚开发不多
努沙登加拉
由东西延续1600千米的许多岛屿组成,除巴厘岛 外,经济水平都很低。巴厘岛面积5600平方千米, 是国内又一人口稠密、盛产稻米的岛屿,该岛最 负盛名的还是那风格独特、东方宗教色彩浓郁 的文化艺术,如舞蹈、歌唱、雕刻、金银饰物 等,,巴厘因此赢得了“诗之岛”的美名,这些 同岛上缔丽的热带风光和高大雄伟的火山群相 配合,使巴厘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第六章 印度尼西亚
概述 经济发展概述 地理区域
第一节 概述
历史:公元4世纪时,爪哇岛已先后建立几个 历史 王国。7世纪以苏门答腊巨港为发祥地,形成 室利佛逝王国,商业、文化相当繁荣,对外已 有经济与文化交往,为当时的佛学中心之一。 9-10世纪版图扩及印度尼西亚西部各岛及马来 半岛等地。13世纪末到14世纪,在爪哇兴起了 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帝国,大 体上奠定了现今印度尼西亚的版图。 15世纪先后遭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的入侵, 1602年荷兰在印尼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 度公司”,开始长达300多年的殖民统治。 1942年日本入侵。1945年8月17宣布独立。 1950年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4年 宣布取消荷印联邦关系。1963年收复被荷兰占 领的西伊里安
第三节 地理区域
爪哇
国家政治和经济中心, 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 区之一。南半部是火山和石灰岩地, 北半部为 冲积平原。全岛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向热带季风 气候的过渡区, 经济开发水平在国内遥遥领先。 爪哇岛东西长1050千米,越往东季风气候的特点 越明显,农业生产类型亦相应地有所变化。 西爪哇干季只延续三四个月, 种植园农业比较 发达,盛产橡胶和茶叶,粮食作物以稻谷和木薯 占绝对优势。东爪哇干季长五六个月,经济作物 以甘蔗、烟草、咖啡为主,粮食作物除稻谷外, 玉米、花生、大豆的比重较大 雅加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制造业亦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