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用语文第一册精读第4单元4垓下之围
实用语文第一册精读第4单元4垓下之围
(一)因其文意较易把握,可采用同学间分组排独幕剧的方式,提高学习文
言文的兴趣,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二)若有条件,也可观摩京剧《霸王别姬》,从舞台中给自己一个与剧中
人物产生共鸣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进入学习当中。
(三)也可从成语、名句的查找、归纳入手,进行预习。
退出
思考与练习
一、项羽、刘邦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请课 外查阅资料,试对二人进行比较,谈谈项羽失败的原 因。
在本文中,作者抓住了项羽败亡过程中的三个场面,着意刻画 了极具个性张力的失败英雄的鲜明性格和英雄本色,给后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退出
阅读赏析(二)
《垓下之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项羽在垓下陷入重围,与虞姬泣别。 第二段写项羽率众深陷大泽,而后东城决战于汉军,连斩数将, 英勇无比。 第三段写项羽同汉军短兵相接,自觉愧对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退出
学习建议
本文作为《史记》的名篇,比之司马迁的其他文章,从理解文意,把握主题
上来说,要相对简单一些。学习过程中可侧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作者在描写这场战斗时的主观思想,体会文章的意义。唯其如此,
我们才有可能以看历史的眼光中,客观评价项羽其人。
(二)本文理解上难度不大,所以学习中可注意归纳出一些典型实词及多义
例。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
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
部分,而成为传统。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
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
两司马”。
退出
阅读赏析(一)
本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既是历 史杰作,又是文学名篇,其中几个历史性大场面,如钜鹿之战、 垓下之围、鸿门宴,都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司马迁写项羽,笔端是倾注着感情的。在钜鹿之战中,他的笔 端倾注着对项羽破釜沉舟英雄气概的钦佩之情;在鸿门宴中,其 则流露出对项羽关键时刻优柔寡断,以致坐失良机的惋惜之情; 在本文垓下之围中,他则着力渲染悲壮的气氛,字里行间充满了 对项羽败亡的深刻同情。
退出
关于史记
背景资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
13年的时间所完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
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
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
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
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
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
史”,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
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
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
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
二、找出文中流传至今广为传诵的成语、名句。 三、了解《史记》及其作者的基本知识。 四、熟读并解释全文。
退出
拓展阅读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作者对项羽的失败,笔端是满含同情的,但这不妨碍司马迁的客观评价。下面我们以 《项羽本纪》结尾一段来证之。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 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 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 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听到周生说,虞舜的眼睛里好像有两个眸子,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眸子。 项羽难道是虞舜的后代子孙吗?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秦朝的统治严重失误,陈涉首先发 难,四方豪杰蜂拥而起,相互兼并争夺,多得数不过来。而项羽没有尺寸大的地方,趁机 从民间起义。三年,就率领着五国诸侯灭亡了秦朝,把天下分封给列位诸侯,政令由项羽 发出,并自称为西楚霸王;居位虽不能长久,然而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所未曾有过的事 情。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思乡东归,废除义帝而自立为王,又因诸侯背叛自己而怨愤,这 实在是难以成功的。自我夸耀成功,逞强于个人的才智而不学习古人,说是要立霸王的功 业,想用武力征伐来治理天下,五年终于失败亡国,自己也死于东城,且仍无觉醒,没有 一点自责,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如此却认为是“天意要亡我,并非用兵失败的罪过”, 岂不是很荒谬吗?
退出
实词,达到知识积累这一教学目的。
(三)成语、名句是本文的一个较突出特色。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归纳、分析,
并做到深入体会、灵活运用。
(四)本文不仅是一篇史学著作,更是一篇语言平实而不失生动的文学著作。
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及刻画人物形象的独到功力也是
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学习当中,有如下方法及步骤仅作参考:
实用语文第一册精读第4单元4垓下之围
关于作者
背景资料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 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学问渊博的历史学家,于汉武帝初年作太史令, 曾打算写一部全面而有系统的史书,后因病死而心愿未遂。司马迁继承 父亲遗志,历时20多年,遍阅汉宫秘府所藏历代文献,多次深入各地 调查访问,考察古迹民俗,搜集文史资料。期间他东至齐、鲁,北逾长 城,西至甘肃,南抵云南,足迹遍及全国,受尽磨难。他还因为他人辩 解而触怒汉武帝龙颜,被下狱治罪并处以宫刑。但最终忍受住了精神上 的屈辱和肉体上的折磨,以16年工夫完成了千古不朽名作——《史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