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历史教案-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 技革命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⒈兴起的标志以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为代 表,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高新技术。

⒉兴起的条件及原因⑴由于____出现重大突破;⑵一定的___、 ___基础的形成;⑶由于_____的需要,特别是________ ______的结果。

如在原子能利用方面,_____在___ [时间]提出质能转换式, 在______的推动下,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⑴科技转化为______的速度加快。

——第三次科技革命___的特点。

⑵___和___密切结合。

⑶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____, 出现两种趋势⒊特点①学科越来越 __,分工越来越__。

②科学研究朝着____方向发展。

⒋影响⑴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发展。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______和______的变化。

西方发达国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第一、二产业比重___,第三产业比重___;政府加大了 对科技的___和___。

部分亚洲国家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______的 机遇,积极发展本国工业。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______的调整。

_____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科 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____。

二、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⒈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 ⑴战后至 70 年代初高速发展时期。

①原因大力拓展______,进行___输出。

应用第__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得到提高。

政府直接投资需要巨额资金的工业,并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 宏观管理,资本 主义发展进入________阶段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这是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

②成果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全世界__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70 年代初,美国实际的国内 生产总值比战后初期增加___多。

⑵70 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经历了放缓、衰退到滞胀的发展阶段, 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动摇。

①明显放缓原因___和___经济的快速发展, 形成了对美国霸主 地位的挑战。

70 年代美国出现了贸易__差,并不断扩大。

黄金和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使美国由最大__国变为最大__国。

美国陷于越南战争,保持着大量军费开支。

后果__年美国无法再按____兑换黄金,从而______体系 解体。

②出现衰退直接原因__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 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中东国家以石油为武器,掀起联合反帝斗争,引发____ _。

影响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原因是什么?③滞胀原因 1973~1975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生产的破坏。

国有化形式造成生产效率的低下,生产发展缓慢。

表现____和_____并存或同时出现。

影响 80 年代,美国开始实行非国有化的改革。

⑶80 年代里根政府对美国经济的改革,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①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效果__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出现_____,____和 ____显著降低。

③问题_____急剧上升, 成为美国经济的沉重负担里根为拖垮困 难的苏联经济,开展以____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

⑷90 年代克林顿政府对美国经济的改革使美国出现战后最长的经济 持续增长时期。

①原因克林顿政府大刀阔斧的改革;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大力发展___经济。

②表现______、 ______、 _______和_____ _三低一高 ③特征以____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⒉西欧经济的发展。

⑴战后初期到 50 年代初经济恢复阶段。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有 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基础;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和统治的迅速稳定。

⑵50 年代初到 70 年代初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西方经济学家称为黄金二 十年。

①突出表现联邦德国的飞速发展,被称为西方国家的优等生。

为什么?应结合战后对法西 斯德国进行的处置来理解政治民主化改革、非军事化改革、美国的外 援、政府的宏观管理政策、重视科技和教育、德国人民的高素质。

__年代初,联邦德国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资 本主义经济大国。

②影响密切了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了____进程。

1967 年______的成 立,使欧共体政治上成为抗衡美苏争霸的重要政治力量,经济上形成 与美国、日本的三足鼎立 的竞争局面。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______ ___的自由交流四大流 通,进一步促进______。

⑶70 年代以后,西欧经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进入滞胀时期。

80 年代后,各国纷纷进行非国有化改革,经济进一步发展。

1993 年欧共体 12 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即欧洲联盟。

⒊日本的经济起飞。

⑴二战后至 50 年代初是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时期,对日本进行的比较 广泛的_____,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____因素,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前提。

⑵1955 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①主要原因有哪些?②成果__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⑶80 年代以后, 日本加大了发展____的力度, 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①成果__年, 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一度跃居资本主 义大国之首。

②影响日本开始谋求______的地位, 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 大的影响。

70 年代中期以 后,美日关系在政治领域,逐渐由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变成了 重要的_____关系。

⒋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________,以 缓和社会矛盾。

但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有哪些?三、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 一国范围——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发展和破裂。

⒈苏联、东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及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⑴苏联经济的恢复①主要原因苏联于__年~__年完成四五计划 即___________。

②成就到 1950 年,工业总产值超过 1940 年的 73,农业总产值__ 战前。

国防工业方面,__年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__年爆炸了第一颗原 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③存在问题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 ⑵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①东欧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的条件 ②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政权成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果 1948~__年,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确 立。

如何评价这种苏联模式?⑶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①蒙古__年初, 当时的中国政府___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成 立。

1958 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宣称蒙古已由一个___国家转变为___ __。

1959 年,蒙古政府宣布蒙古已完成了农村中的_______。

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__年 9 月,于朝鲜半岛北部成立, 首都是__,首相是___。

同年 8 月,在朝鲜半岛南部成立___,以__为首都。

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越南共和国成立 1945 年 8 月,越南人民在________领导 下进行了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成立。

9 月成立民主共和国,___任共和国主席。

1954 年,越南人民取得了_____的胜利,法国被迫签署关于恢复 _____和平的______,以______为界,越南__获得解 放。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

⑷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①标志苏联、 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与___________建立了 外交关系,并开始广泛合作。

②社会主义阵营包括__个国家。

③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阵营的历史作用?④结果 60 年代初, 社会主义 国家之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

1968 年苏联占领______后,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⒉50 年代至 60 年代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的先后失败,中 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⑴改革的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体制越来越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⑵改革的实质试图变革原有的经济体制或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的调整。

⑶苏联的改革和挫折①赫鲁晓夫 1953~1964 年当政改革背景 1953 年,___逝世后,赫鲁晓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地位稳定下来。

1956 年 2 月,苏共召开二十大。

大会听取了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_______;还听取了关于__ _______的秘密报告。

会后,苏联全国开展了______的活动,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_ _____工作。

内容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___开始,重点也在__,并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

在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____、_______的措施。

.失败的原因缺乏正确的_____;缺乏_____的精神。

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__________。

②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年当政改革措施把经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 ___方面,始终坚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_____上。

结果执政前期,取得了某些成就。

在他执政期间,苏联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_ ____,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

他执政后期,随着他个人_____的滋长,政治生活的僵化,__ __________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___,没有从根本 变革_________。

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①共同原因_______阻碍了东欧 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各国人民强烈要求摆脱这种模式。

②模式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的市场经济体制 自__年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逐渐走上了一条___ __、____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即实行__________。

③不成功的改革——波兰 背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共二十大后,局势动 荡,人民对______状况不满,发生了____事件。

过程波兹南事件后,_____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开始政治、经济改革。

哥穆尔卡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扩大_____ _。

结果改革并未取得明显成效。

__年代末出现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

④模式二匈牙利——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背景苏共二十大后,改革呼声强烈,知识分子组成的______十 分活跃;人们要求发扬_______,健全___,纠正______ _____;1956 年,匈牙利国内的反共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在首 都____发生动乱和武装冲突,酿成匈牙利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