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4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复习
2014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复习
2.可逆反应 aA(s)+bB(g) cC(g)+dD(g); DH=Q kJ· -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过程中 mol 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压强 (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B
A.T1<T2,Q>0 C.T1>T2,Q<0
B.p1<p2,b=c+d D.p1<p2,a+b=c+d
1、T1与T2的相对大小 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T2
T1 答 0
时间
1、T2>T1
案 2、吸热反应
百分含量——时间图像
mA(g)+nB(g) A%
pC(g)+qD(g)
1、P1与P2的相对大小 2、m+n与p+q的相对大小
P2 P1 0
时间
答 案
P1 > P2 m+n > p+q
练 习
t
①增大压强
②减小压强
结论: V小>V大 平衡向气体 V大>V小 平衡向气 增加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方向移动; 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方向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v-t图分析
2、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的体系)
3.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 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 CO2(g)+H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 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B )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正) V(正) V(逆)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
看图技巧: 1、物质的量(浓度)减少的是反应物, 增加的是生成物,前后量不变的是 催化剂 2、转化量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可求知反应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3、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量保持 不变且都大于零,则是可逆反应
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v-t图分析
2、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体系)
V V(正)
V(小)
V(大)=V(小) V(大)
V V(正)
V(正) = V(逆) V(大) V(大)=V(小)
V(正) = V(逆)
V(逆)
V(逆) 0
V(小)
0
t1
t2
t3
t
t1
t2
t3
可逆反应mA(s)+nB(g) pC(g)+qD(g)。反应中,当其 它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 的关系如上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 D )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化学方程式中一定有n>p+q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D)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V V(正) V正= V逆 V V(正) V正= V逆
V(逆)
0
V(逆)
⑤增大压强
t
0
⑥减小压强
t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正) V吸热 V放热 V
V放热 V(正) V(逆)
V吸热
V(正)=V(逆)
V(正)=V(逆)
一、速率-时间图象(V-t图象)
例1、判断下列图象中时间t2时可能发生了哪一种变化?
分析平衡移动情况。
(A)
(B)
(C)
二、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
例: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 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 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V(正) V(逆) V(正)
V(正) = V(逆) V(正)=V(逆)
V V(正)
V(正) = V(逆)
V(逆) V(逆)
V(逆) 0
t1
t2
t3
t
0
t1
t2 t3
V(正)
V(正)=V(逆)
t
①增大生成物浓度
②减小反应物浓度
结论:增加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平 V逆>V正 平衡正向移动 衡逆向移动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M(g)+N(g) R(g)+2L(?),在不同条 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C )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2.今有反应x(g) + y(g) 2z(g) △H<0 ,若反 应开始经t1秒后达到平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 应条件的 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时又过平衡(如 图所示),试分析,从t2到t3曲线 变化的原因 是( D ) A.增大了x或y的浓度 B.使用了催化剂 C.增加反应体系压强 D.升高反应的温度
V(正) = V(逆) V(正)=V(逆)
V V(正)
V(正) = V(逆)
V(正) V(逆)
V(逆) 0
t1
t2
t3
t
0
t1
t2 t3
V(逆)
V(正)=V(逆)
t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减小生成物浓度
结论: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平 V正>V逆 平衡正向移动 衡正向移动 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v-t图分析
V(逆) 0 ①升高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 V吸热>V放热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V放热>V吸热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4、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V
速 率
V
速 率
V正 V逆 0
pC(g)+qD(g)
m+n > p+q
ΔH > 0
0
P
压强
mA(g)+nB(g)
A%
pC(g)+qD(g)
300C 200C
m+n < p+q ΔH <0
100C
0
P
压强
练习
如图所示,反应: X(g)+3Y(g) 2Z(g);△H<0 。在 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 )下达到平衡时,混 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C ( )
三、转化率(或产率、百分含量等)-时间图象
mA(g)+nB(g)
C%
答 案
pC(g)+qD(g)
1、T1与T2的高低 1、T1>T2 2、放热反应 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 应 T2 T1 看图技巧:
先拐先平数值大
0
t1
t2 时间
物质产率——时间曲线
mA(g)+nB(g)
产 率
pC(g)+qD(g)
′ ′ V正= V逆
V正 V逆
′ ′ V正= V逆
加入正催化剂
t时间 0
加入负催化剂
t时间
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V正=V逆) 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正催化剂能缩短平衡到达的时间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看图技巧:
1、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的瞬间曲线是连 续的,则是物质浓度发生改变 2、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的瞬间曲线出现 断点,则是温度改变或是压强改变 3、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变化但是平衡不移 动,则是使用催化剂或是反应前后气体 系数不变的反应中压强改变
化学平衡图像
专题复习
复习回顾
1、温度改变时,化学平衡如 何移动? 2、浓度改变时,化学平衡如 何移动?
3、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如 何移动?
练习1、图中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X(g)+Y(g) 2Z(g)+W(g) ; △H =QkJ/mol 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为b曲线, 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5.(2011· 重庆卷)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 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的是( A )
A. CO2(g)+2NH3(g) CO(NH2)2(s)+H2O(g);DH<0 B. CO2(g)+H2(g) CO(g)+H2O(g);DH>0 C. CH3CH2OH(g) CH2=CH2(g)+H2O(g);DH>0 D. 2C6H5CH2CH3(g)+O2(g) 2C6H5CH=CH2(g)+2H2O(g);DH<0
四.百分含量(转化率或产率)—压强—温度曲线
mA(g)+nB(g)
A 转
pC(g)+qD(g) ΔH <0 m+n > p+q
化
率
1.01107Pa 1.01106Pa 1.01105Pa
0
T
看图技巧:图象中有三 温度 个量时,“定一议二”
mA(g)+nB(g)
300C A 转 化 率 200C 1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