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殡葬改革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自2018年4月3日全市绿色殡葬改革现场推进会以来,我县大力开展以“向陋习宣战、树文明乡风”为主题的绿色殡葬改革,紧紧围绕存量棺木处置率100%、遗体火化率100%、城市规划区坟墓迁入公墓率100%、“三沿六区”和村头、村中视线范围内坟墓整治到位率100%、村(居)红白理事会覆盖率100%“五个100%”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抓、疏、引、堵、管”五项改革举措,全县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使绿色殡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止11月31日止,全县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登记殡葬从业人员224人,收缴并销毁冥币、香纸等封建迷信用品2600多件;登记“三沿六区”需迁移坟墓8197座(城市规划区内4494座),已迁移1543座,拆除932座,平坟头274座,遮挡124座;规划并建设了公墓131处(其中乡镇级14个,村级117个),并投入使用;登记并收缴棺木9132副;火化遗体843具,火化率100%,及时处置装棺土葬行为3起;成立红白理事会156个。
同时,乱搭灵棚、抬棺游丧、乱埋乱葬等丧葬陋习也得到有效遏制。
二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强领导、强保障。
推行绿色殡葬改革,是现代
文明与历史陋习的大碰撞、大决战,工作难度前所未有。
今年3月初,县委组织了县四套班子、各乡镇(街道办)党政主要领导、县委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村委会书记赴赣州市大余县学习考察绿色殡葬工作,随后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坚定了决心。
为凝聚合力攻坚,强推做实殡改工作,一是高配力量。
把殡葬改革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县、乡(镇)、村(居)党组织“一把手”分别担任各级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二是高配地位。
把殡葬改革当作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列入全县重点工作范畴,与精准扶贫、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
三是资金高配。
把殡葬改革当作财力重点倾斜工作来抓,在县级可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初步安排7500万元作为
殡葬改革工作专项资金。
(二)、变观念、变风俗殡葬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
念变革。
为了让绿色殡葬思想家喻户晓、文明节俭新风蔚然成风,一是宣传开路。
建立殡葬改革微信群,在电视台开辟殡葬改革专栏,每天“晒”进度、亮特色;充分利用清明节这个有利时机,出动宣传车600余辆次,悬挂横幅1600余条,发放《推行生态安葬倡导绿色殡葬倡议书》20000份。
二是典型带路。
积极倡导“十个带头”,即:党员带头、干
部带头、名人富人带头、风水先生带头、享受优惠政策人员带头、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头、重病恶病及智障残疾家庭带头、重大意外事故家庭带头、子女不多家庭带头、儿孙外迁家庭带头。
三是理事引路。
指导各村(居)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
一旦发现人员亡故,在第一时间到场进行宣传,引导丧事简办。
目前,成立红白理事会156个,覆盖率达100%。
(三)、快规划、快建设。
按照“交通便利、生态绿色、节约用地、价格低廉”的原则,城市规划区、每个乡镇(街道)、村(居、分场)各建设1座公益性墓地。
其中,县级
公墓建设由县民政部门负责,乡镇级公墓建设由所属乡镇负责,村级公墓建设由所属乡镇统筹,切实解决坟墓疏导问题。
加快推进公墓建设,积极向省农发行争取项目资金,按“绿色、环保”要求高标准打造县级生态公益性墓园。
目前,
第一期147亩已开工,11月底完成5000个墓穴安装,年底
完成所在工程;14个乡镇级公益性墓地和117个村级公益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坟墓迁有所处、骨灰葬有所地。
(四)、控源头、控关口。
坚持问题导向,从源头上遏制违规土葬、重殓厚葬等殡葬乱象。
一是对棺材铺、石材店等工商业主进行管控,斩断土葬用品来源。
对全县销售土葬用品的店铺进行登记造册,并签订《不再销售土葬用品承诺书》。
明确棺木主动上交时间和补助标准,确保实现无棺木存放、无棺木工匠、无棺木销售的“三无”目标。
二是对山主坟主进行管控,杜绝坟墓增量,积极消化存量。
首先,按照“属地管理、管住山主、清点坟主”的原则,乡镇牵头,林业部门配合,对“三沿六区”范围内和村头、村中有坟头的山主进行登记造册,并层层签订责任状。
三是对风水先生、土工八脚等殡葬从业人员进行管控,杜绝乱埋乱葬现象。
以乡镇为单位,分别召开殡葬从业人员座谈会,向殡葬从业人员进
行普法教育和政策解读,引导签订《殡葬从业承诺书》。
(五)、提实施、提服务。
一是提升改造了实施。
弋阳县殡仪馆于2014年新建,内设火化炉2台、遗体接运车2辆,守灵室3间、丧户休息室1间、服务大厅1间、告别厅3间、解剖室1间、化妆室1间、停车场1处等设施。
2018年又投入资金53万元,增加了2辆遗体接运车;1台火化炉,1台墓碑刻字机。
新招了火化工、司机、接运工、前台引导员各1人,员工总数从9名增加到了13人,足以满足我县高峰期治丧的需求。
二是提升了服务。
在服务方面在服务大厅设置殡仪服务引导员开展全程引导服务,通过与丧户的“一对一”洽谈,充分了解丧户服务需求,完整介绍殡仪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按照丧户个性化服务需求,提供业务办理、遗体接运、化妆整容、礼厅布置、遗体火化等“一条龙”引导服务,使馆内各项服务措施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理丧事。
三是推出系列惠民便民措施。
①在政府免费项目基础上,推出增加2天遗体冷藏免费服务;②在清明等重大祭扫节日期间,对所属公墓开展免费赠送鲜花、免费茶水、提供引导服务等便民惠民服务;③严格执行殡仪服务收费标准,上墙公示殡仪服务价格,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实行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减免的惠民政策,使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做到应免尽免,体现殡葬服务惠民便民的公益属性。
(六)严责任、严考核。
为了从长远、从根本上破除千年殡葬陋习,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责任机制。
各乡镇与县委、县政府签订责任状,全面负责本辖区的殡葬改革工作;文明办、民政部门负责殡葬改革的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公安、市管、国土、林业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殡改其他管控工作。
二是建立执法机制。
在县级层面,由县民政局牵头,联合县殡葬执法大队和县行政执法队伍现有力量,负责处理县内突发事件、执行应急处突任务;各乡镇成立30-50人的相应综合执法队,全面负责本乡镇涉及殡葬改革执法工作。
自开展绿色殡葬改革以来,全县未发生一例殡葬改革暴力抗法行为,也未发生一起殡葬改革上访事件。
三是严格考核机制。
把殡葬改革工作与干部的“帽子”和“票子”挂钩,列入对乡镇和县直单位的单项绩效考核,纳入全县综合绩效考核体系。
2018年1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