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进出洞地基加固处理
设备安装必须稳固,操作场地硬化,排水顺畅,用5锄木板铺成
防护棚,机械设备接线满足“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叶忠.城市地下浅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
2008,34(31):301.302.
The unsafe factors of urban electric power tunnel engineering and prevention
位于旋喷加固区域范围内,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较高。
2洞口地基加固
2.1 车站出入洞口最初地基加固
车站北端头井进出洞区域土体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进行加
固,旋喷桩加固土体按设计桩径1 200 m,桩中心间距1 000 mm 布置,桩搭接200棚;排间距900 mnl,排间搭接300 rrma,排问错
位500 n'R'fl,呈梅花状布置。 车站北端头井进出洞加固宽度为盾构中心两侧各6.35 m(1tP宽
板法和开挖回填法等。但是各种地基加固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一 般的进出洞都是采取其中的一两种方法对地基进行加固[2l,而上
海市某地铁车站盾构进洞时却先后采用了三种地基加固方法,情 况比较罕见。 1 车站接收井处地质情况与周围环境情况
一定的距离,不要嬉戏打闹,不准乘坐提升机吊斗上下井口。 5)隧道横向掏挖时,在开挖之前。要调查地下设施(各种管
对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了进洞土体为砂土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补救措施,并进一步提
出了采用高压旋喷作为地基加固手段的缺陷。
关键词:地基加固,槽壁,高压旋喷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地下工程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其中,又以地 铁的建设尤为突出,正是因为它的高风险性,所以才给予了高度 的重视。盾构进出洞土体的加固方法有降水法、注浆法、深层搅 拌桩法、SMW法、高压喷射搅拌桩法、冻结法[1J,此外还有双重钢
收稿El期:2009m3.3l 作者简介:黄锦樘(1979一),男,助理工程师,上海同是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朱志宗(1982.),男,助理工程师,深茸I惕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200051 汤国斌(1982.),男。助理工程师,江苏四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200
万方数据
engineering cxmstruction were generalized,the
preventive nl戌暇J瑙were proposed,therdore avoided safety accidents∞.
gey_岫:uncl删dectric cu册ce in dectric power tunnd engineer啦consmlction. cable。tunnel,山划毛factors,preventive皿屺越艄
3.2盾构第二次进洞 盾构第二次进洞,推进4环后大量漏砂,为确保地面管线安
全,因此保留部分盾尾在土体内,立即进行抢险封堵(聚氨酯和双 液浆注浆)。在推好4环后对后5环和后3环注聚氨酯(2 t),后 4环Ll注双液浆(水泥8.4 t、水玻璃5 t),后6环D块注双液浆 (水泥1.6 t、水玻璃0.5 t)。
万方数据
·358·
第35卷第23期 2 0 0 9年8月
山 西建 筑
SHANXI ARCHH'ECTURE
Vd.35 No.23 Aug. 2009
·测量·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23-0358-03
GIS在地理空间查询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
魏强
摘要:对在地理空问规划中的信息化建设中GIS的应用进行介绍和剖析,提出了态,且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 弱、灵敏度高。
1.2车站出入洞口管线情况
在基坑外由内向外依次布置有DNS00中压煤气管(O.6)、
DN300低压煤气管(O.5)、DN300自来水管(0.6)共6根地下管
线,距基坑距离2.5 m~5.5 m。埋深均在1 m以内,所有管线全部
·356·
第35卷第23期 2 0 0 9年8月
山 西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d.35 No.23 Aug. 2009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23-0356-03
盾构隧道进出洞地基加固处理
黄锦樘 朱志宗 汤国斌
摘要:通过对上海市某地铁盾构进洞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的研究,说明目前盾构进出洞中普遣存在的问题,并
9)新旧隧道破口连接时,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方案,到电缆 管理部门办理工作票,在有电缆工作经验的专人指挥下,对电缆 采用绝缘橡胶封盖、木板隔离、悬吊等措施;破口前可先用水钻打 眼,找准位置后可使用风镐等破碎机械进行开口作业。作业时要 设专人监护,时刻保护运行电缆的安全。
10)设置机械设备管理组,专人管理。进场前根据井口位置 和机械数量画出机械设备位置图,充分考虑人员、车辆通行、作业 的安全,合理布置。悬挂操作规程,警示性标牌等,进行安全用电 知识教育,定期检修电器设备:在洞内外潮湿环境下,施工临时照 明设备及手提工具,使用36 V或12 V的安全电压。隧道内照明 采用低压照明,电线穿PVC管固定在墙上以防车子碾压。机械
第35卷第23期 2 0 0 9年8月
黄锦樘等:盾构隧道进出洞地基加固处理
·357·
1.1车站接收井处地质情况
盾构进洞时所处土层为②孓2层灰色砂质粉土和④层淤泥质
黏土,总体来说土层含水量大、透水性高,②3_2层灰色砂质粉土层 含水量、孔隙比相对较小,且强度较高、压缩性低、渗透性好,在受
到施工扰动时,土体结构极易发生破坏;④层淤泥质黏土。含水量
6)必须保证充足的送风量,可使用风机通过管道向作业面送 风,一般送风量每人4 m3/min即可满足要求。开启原有隧道,要 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井盖开启后通风30 rain以上人员才准许进 入。开启的井盖安排专人监护,设置标准遮栏,悬挂警示性标牌。 作业后立即将开启的井盖盖好。
7)在架设拱架前,应采用垫板等将拱架的基础面垫实。架设 时,设专人统一指挥,搬抬安装时协调用力;用咖12的螺纹钢纵向 连接杆件3根~5根、将相邻的钢拱架焊接牢固,防止钢拱架倾覆 或扭转及变位。对钢拱架进行检查,如发现扭曲,压曲等现象或 征兆时,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钢拱架焊接时,扶持连接杆件的人 员要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
实施经验等,指出具体的开发程序可以移植到各种相关系统中,对类似系统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
关键词:GIS,空间分析,空间查询
中图分类号:TUl9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个以表示地理位置的空间数 据为研究对象,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 建模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资源与环境信息,为科 研、管理与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压密注浆)充填。
2.2第二次充填注浆(压密注浆)地基加固
本次填充注浆共布置孔位23个,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浆 液配合比为A液(质量比):水:水泥(32.5普硅水泥):陶土粉=
0.5:1:0.05,B液采用水玻璃(35 Be);其中,A液:B液=1.1(体
积比)。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从以上盾构进洞时的地基加固和进洞措施来看,由于最初的 地基加固存在漏洞,对周边的施工情况考虑不周详,导致了后续 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工程进度,更严重的是对 施工造成了风险。由于应对措施得当,才避免了险情的进一步发 展,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 4结语
虽然地基加固的方法很多。工艺也相对成熟,但是针对本次 进洞中遇到的三次地基加固,三次进洞的特殊情况及其采取的应 对措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漏砂原因分析:槽壁做好就进行地基加固,基坑开挖过程中 槽壁向基坑内侧位移,导致渗漏通道形成,同时盾构进洞时盾构 四周与加固土体之间产生通道,造成盾构进洞时流砂涌出,尽管 对其进行了双液浆的压密注浆处理,之后又用分层注浆工艺对进 洞区域进行双液补充注浆加固,进一步改善进出洞口上土体,但 是最终的加固效果仍不理想。 3.3盾构第三次进洞
8)在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详细检查拱墙受喷面,彻底清理 浮土。安排专人仔细检查管路,接头等,防止喷射时发生因软管 破损或接头断开,进行喷射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防护面罩,眼镜,胶皮手套,劳保雨鞋等。人工喷射时应配备辅助 喷射支架,防止在发生管路堵塞时因喷嘴剧烈振动而引起的危 害。当转移喷射地点时,必须首先关闭喷射机,喷嘴前方不得站 人。在处理管路堵塞时,喷头应有专人看护,以防消除堵塞后,喷 头摆动喷射伤人事故。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为避免供料、拌和、 运输喷射作业之间的相互干扰,应有统一的联络信号和联络方 式,统一指挥,防止因喷射手和机械操作人员之间联络不畅造成 事故等。
12.7 m)。加固深度为盾构中心线上下各6.35 m(1iP桩长12.7 m)。 由于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时,北端头井连续墙墙体发生位移
(>8 an~10 cm),使连续墙与已经连为一体的旋喷桩水泥土体
产生缝隙,造成了洞门开凿时有较大的地下水及雨水涌出【4|。为
确保盾构进出洞的安全,根据甲方设计要求,对其进行双液注浆
空间数据(spatial data)也可以称为地理数据,它是指用来表 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诸多方面信息的数 据…3,具有空间性、抽样性、概括性、多态性等特征。空间数据作 为GIS分析与处理的主要对象,对其进行有效的表达和存储一直 处于GIS研究的核心地位。
线)的位置和大致深度,并在地下用竖杆或在地面作明显的标记。 在掏挖过程中如发现边坡裂缝或不断掉土块时,施工人员应立即 撤离操作地点,并即时分析原因,根据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吊运土方时,应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斗下面不得站 人,卸土堆应离开井口边保持2 m以上的距离,以防造成坑壁塌 方。挖掘土方应从上而下进行,严禁掏空底脚(神仙土),以免塌 方。多人作业时要保持距离,照明亮度必须充足,避免使用工具 时造成相互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