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征文

绿色征文

绿色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一年级组陈瑶婷
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

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做到因材施教。

一、没有抽象的学生
(一)知识理解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儿童,他们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知识产生反应,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

有的学生可能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那他对知识的记忆也就越长久越牢固。

也有的学生他对于教材的感知、理解、识记相对慢一些,那他对于知识的记忆也就比较短而且比较容易忘记。

对于知识的掌握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在做题的过程当中这种差异性又会很突出,对于同一道题目,一部分学生很快就反应过来,立刻就得到了答案。

还有一部分学生他经过思考理解也把题目解答出来。

可剩最后一部分学生由于他对于知识的理解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所以解不出来。

那么做题时的差异性又表现出来了。

由此可见,对于知识理解方面学生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二)评价体系的差异性
由于学生在知识理解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教师就不应该用同一种评价体系来评判每一个学生。

拿搬水来举例子,有的人一天能搬十桶水,有可能再加把劲能搬十五桶水。

可是有的人他的力气最多
能搬五桶水,你让他加把劲。

第二天他就连一桶水都搬不动了。

所以对于不同的人,评判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今天能拿五分,那么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今天拿到三分也算是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了。

由于个性差异性的存在,所以评价体系也要随之变化。

只要保证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每天都在前进,哪怕是一小步,那也是需要肯定的。

二、关注个性发展
既然学生之间存在这种差异性,那么如何关注差异,关注个性的发展呢?
首先对于知识理解方面,教学大纲包含的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

并不包括具体的学生。

所以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一节课上最基本的知识点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对于能力高的学生,要求他们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只要能力稍弱些的学生他每天学到的内容达到他的饱和状态,那么他就完成了他今日的学习任务。

不同的学生老师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是不同的。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面对不一样的学生,给出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并让他们完成。

他们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各自也获得了学习成就感。

其次对于课后作业方面,因材施教体现在分层作业上面。

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

因为如果布置同等难度的作业,这只符合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水平,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太容易,而变现的有所骄傲。

所以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应拓展提高,提高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在老师
的指导下获得更多的知识。

成绩落后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太难,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变的挫败。

所以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老师应牢牢抓基础,也让这部分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是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点而已,至少他们都在进步。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都树立起学习的尊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