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著名旅游景点游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浙江著名旅游景点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浙江桐庐江南龙门湾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江南龙门湾景区观光游览,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姓×,希望今天各位在我的导游讲解下,能够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相信今天的游览也定会使你们不虚此行。
江南龙门湾,位于新安江—富春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称鸬鹚湾,因为以前曾有许多鸬鹚在此捕鱼而得名,又因为它是由上游芦茨溪、大源溪汇入富春江的一处港湾叉口,而中间有一小岛突出水面,如双龙戏珠,故名龙门湾。
以前,这一带又是山货水运的埠头,所以又称鸬鹚埠。
现在的龙门湾景区是富春江板块的一处新景点,景区面积有5.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1.5平方公里,整个风景区汇峡谷、平湖、孤屿、悬崖、瀑布、奇松于一身,具有山水和谐,山势峻峭,水色澄碧,山居民风,渔村风情等特色。
这里由于受水环境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又形成江南独特的小气侯,冬暖夏凉,尤其因为这里的浅水地带特别多,所以夏季又是天然的游泳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游览的龙门湾景区所包括的游览内容为:下湾渔唱观鸬鹚捕鱼、钓鱼岛度假赏唐松迎客、乐智园里动动脑筋、攀栈道古亭观石壁瀑布。
下面各位就随我去码头乘船游览。
【码头】各位,龙门湾景区的游览主要是以水为主,所以整个行程基本上是以船为交通工具,每到一处景点我们会泊船上岸观赏。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位身穿蓑衣,带着斗笠的老渔翁塑像立在那里,双眼注视着远方,长髯飘曳,笑盈盈地迎接四方游客的到来。
又象是在看着当年鸬鹚捕鱼大获丰收的盛况。
一座石拱桥连接着对面的云峰烟水阁,此桥名叫揽月桥,宽7.5米,高8米,皓月当空时这里是最佳的赏月、观景处。
登上阁顶,可眺望对面的严子陵钓台,七里泷水电站大坝等富春江风光。
云峰烟水阁对面的沿江石壁上还有“下湾渔唱”四个字,这是古芦茨十景中的一景。
清代诗人严遂成有诗曰:“一夜鸬鹚滩上泊,晓烟响彻画眉声”,诗中意境也不过如此了吧。
【船上】好,各位,我们要开始乘船游览了。
舟行水上,青山碧水、波光粼粼,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一般。
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小岛,在晨雾中忽隐忽现,仿佛仙境中的蓬莱阁,那叫钓鱼岛,我们等会要上去游览。
各位游客,龙门湾的水是非常清澈的,因为它的上游是属于没有污染的山区,水质为国家一级地表水。
各位,请看左前方有一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因地势背靠大母山,所以叫大母村,晚唐诗人方干的老家取自“白云深处有人家”指的既是此村,所以也叫白云村,范仲淹《题方处士归隐》诗中写道“子陵台下白云村”,就是此村。
后来因为此村庄中方氏后裔曾有18人中了进士,所以又叫进士村。
方圆几十里的芦茨乡也便因了这“进士村”被誉为“诗乡”,而近代画家李可染的名画“家家都在画屏中”就是白云村的真实写照。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真正的古白云村已在水下了,1968年修建富春江水电站,水位上升了20多米以后,白云村,包括整个芦茨村都已淹没在我们船行的水下面了,现在看到的村庄是古白云村在水位上升后,迁移至此的,所以看到依然美丽的白云村,不禁也会使我们对古白云村产生一种深深的怀念。
各位游客,龙门湾景观可以说是集富春江山、水灵气于一身,因为这里除了风景秀丽、碧水盈盈外,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
小小的进士村,虽然如此荣耀,但对于他们的先祖方干来说为了考进士却有着许多的无奈。
方干,字雄飞,白云村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卒于懿宗通咸十四年(公元873年),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等八朝。
这一时期,藩镇跋扈,外侮侵凌,宦官专权,战乱颁仍,方干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交织的年代。
方干年少时就被称为奇才,其诗以清丽独绝而名甲东南,一生怀有抱负数次赶考进士,都因为他相貌丑陋,兼又缺唇而不能及第,所以一生虽负有奇才却没有考取科名,也没有任过官职终身布衣,后人称他为“官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他死后,其门人亲友私谥为“玄英先生”,遗诗称为《玄英集》,“莫叹干时晚,前心岂必非?”诗中可见他并不因遭遇坎坷而意志消沉,但最终还是无缘官第,归隐山乡,“此日早知无爵位,当时便合把渔竿。
”又有深悔自己当初为何不象严子陵一样早点归隐呢?道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可奈何。
方干虽然没能在仕途上得志,但以“耕读传家”的家风传以后人,而出了18位进士,相信他老人家也该含笑九泉了吧。
【钓鱼岛】各位游客,荡荡悠悠中我们已经来到了钓鱼岛,一上岸,我们就可以看见这里奇花异草,竟相扑鼻,林木葱郁,花木成行,古朴的亭台楼阁,淡雅的“清芬阁”茶室,环岛而建的31座钓位,水上网箱里跳跃的鱼儿,都无不吸引着你前往。
钓鱼岛,也叫庙山,1968年富春江水电站末建之前,岛前的这片水域曾经是一个小村庄,叫芦茨村,后来人们为了富春江水电站的建造,也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顾全大局,迁移至旁边的另一地势较高的地方——长厅,而庙山在水位上升之后便成了水中的一座小岛。
现在的钓鱼岛已成为一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1993年开辟成为钓鱼岛后,曾被钓鱼行家赞为“中国江河最佳钓区”。
岛上有客房、棋牌室、茶室。
尤其临江而设的茶室,可使你一边品茗,一边观鱼,将整个身心放松,尽情融入到这片醉人的山水中去。
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可见岛顶端有一座小亭子,此亭叫“停云亭”,“孤屿停云”也是一处古景。
浙江丽水东西岩导游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
我姓×,大家称呼我×导就是了。
欢迎大家到东西岩风景名胜区旅游。
在开始欣赏风景之前,我把这里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个概略介绍。
东西岩风景名胜区坐落在丽水市西北——莲都区老竹畲族镇的虎迹溪畔,离市区30公里。
总面积9.03平方公里,共有100多个景点,海拔高度一般为200至300米。
景区因有东西两座丹霞岩峰对峙而得名,是浙江省1985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现正在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明朝进士、江西提学何镗著文称东西岩“为海内十八洞天之一,穹窿崛起,怪伟环峙。
”所以,东西岩景区的特点是“奇、伟、怪、险”。
东西岩雄伟奇特的丹霞山水,形成和发展于中生代,被雕琢于新生代。
它的演化历史,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从活动到稳定的发展历程。
远在8亿年前,浙东南地区经历了晋宁运动后,长期隆起,结束了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
当咸涩的海水缓缓退去以后,这片裸露的大地,从此经历着漫漫岁月的风雨侵袭和自然剥蚀。
中生代时,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浙南大地,板块俯冲造就了强烈的地壳断裂,在断裂带南东侧的地块大幅度下沉,形式了东西岩这一带陆相簸箕型断陷盆地。
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东西岩盘地内水网纵横,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到处都是茂密的丛林,大片绿地包围着众多的池塘。
在丛林周围和水域地带,成群的恐龙在悠闲地觅食和嬉戏。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在湖盆早期形成的蚌、螺、昆虫、蕨类动植物化石,和流纹岩石泡。
那个时候,湖盆外围高山环绕,含有铁质的岩石砂土,被四周的河流冲刷到湖盆内,在强烈氧化的湿热环境中,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日积月累,从而形成了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
这种岩石形成的地貌,广东的仁化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称之为丹霞地貌。
东西岩的地质山体,就是白垩系方岩组紫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典型丹霞地貌山体。
当地质历史进入到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之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盆地面积不断缩小,湖水干涸,原先覆盖着巨厚红层的湖盆,这时开始逐渐隆起,形成原始的东西岩山体。
在湖盆抬升隆起的同时,地块内产生了一系列的垂向断裂,将红层山体切割成巨型岩快,最终形成了现在景区内峰岩沟谷的展布格局。
丹崖赤壁,峡谷洞天,这就是地质运动造化的东西岩。
东西岩景区还是著名的畲乡,老竹畲族镇政府离景区不到两公里。
四周的村庄,都是畲民居住之地。
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不瞒大家,我奶奶当年就是有名的畲族女歌手,唱歌唱来了我爷爷。
在这里旅游,你不但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会体味到浓浓的畲乡风情。
这里还是历史上的风水宝地。
不光风光奇美,而且人才辈出,文化灿烂。
宋代,东西岩脚的曳岭脚村,光一个蔡姓,就出过14个进士、12个举人,其中有“一家双桂”、“一门三人同扣龙门”之佳话。
状元郎蔡仲龙就是这些人才的杰出代表。
在文化方面,不但有丰富的畲族文化,还有流传深远的神话传说以及当时地方官和文人的游记和诗作。
另外,东西岩自唐以来,一直是佛、道、释、儒多教合流,其文化影响源远流长。
东西岩还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唐代的黄巢起义,宋代的方腊起义,明代的矿工起义,清代的太平天国起义,都和当时的朝廷军队打过仗。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还是抗击日军的战场,至今战壕尚存。
这里还是出名酒的地方。
宋代名酒《金盆露》就产自东西岩的曳岭脚村。
此酒当时曾誉满朝野,佳话文坛,甚至列为朝廷贡酒。
宋代田锡作著《粬本草》、元代宋伯仁所著《酒小史》等古籍中,对金盆露酒均有记载。
宋伯仁在其著所列酒凡106种,金盆露排名第11。
元代戚辅之所著《佩轩客谈·续〈曲消旧闻〉酒名》中,举名酒12种,金盆露名列第7。
在当今仍在广泛使用的1915年初版的工具书《辞源》中,有关金盆露酒的词条赫然在目。
金盆露酒的酿制工艺一直传承到今天,现东西岩的各村各户都有酿制,大家如在“农家乐”就餐的话,不妨一尝。
好了,一些基本情况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进入景区游览。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叫西岩湖。
西岩湖原名西岩垅水库,坝长55米,宽10米,水面积9300平方米。
湖不大,但却玲珑秀丽。
湖水是东西岩大山的乳汁汇聚而成,比之城里的纯净水,不但富含各种矿物质,而且清冽甘甜,因此,许多游客称这水为甘露水。
物以稀为贵。
东西岩水不多,但珍贵。
这就是这水的特点,有意者品尝一下也无妨。
现在请大家顺着我的手指仰头东北望。
耸立在我们眼前的这块大石头,叫玉甑峰。
大家仔细瞧瞧,这块圆圆的大岩石像不像个巨大的饭甑。
这个饭甑高有20余米,直径有10余米。
它蒸出来的饭可供千军万马食用。
如果凑得巧,我们可以看到饭甑在徐徐冒着蒸气。
为什么东西岩会有这么一个大饭甑呢?说来有趣。
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
而我们东西岩这一带的百姓是把大禹当神仙的。
大禹就是水神。
话说有一年,东西岩这一带遇到少有的大旱,禾苗干枯,田地开裂,灾荒导致饿殍遍野,老百姓无奈,就天天聚在一起,磕头烧香拜神求雨。
由于心诚,终于惊动了水神大禹。
大禹带着一班人腾云驾雾到东西岩一视察,看到了大旱大灾使这一带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感慨万千,说,民以食为天,如今这地方因为无水,竟颗粒无收,致使百姓饿死这么多人,这是我们管水利的神仙失职。
为了弥补,大禹赶紧调来东海水,在东西岩下了一场及时雨。
据说这西岩湖,就是大禹的仙雨聚积起来的,只不过后来历朝历代,人们把这大坝加固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