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瓦斯综合治理.ppt
1. 5 矿井瓦斯涌出
1.5.2 矿井瓦斯涌出量主要影响因素
符号
CO NO2 SO2 H2S NH3
最高允许浓度 (%) 0.0024 0.00025
0.0005
0.00066
0.004
6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1 瓦斯的来源与性质
1.1.5 煤矿常见气体危害
氧浓度 (体积%)
17
15
10~12 6~9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浓度的关系
主要症状
静止时无影响,工作时能引起喘息和呼吸困难 呼吸及心跳急促,耳鸣目眩,感觉和判断能力 降低 ,失 去劳 动能力 失去理智,时间稍长有生命危险 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如不及时抢救,几分钟 内可 能导 致死 亡
5—10分 钟 内 出现 头痛 ,眩 晕, 半小 时内 可能 出现 昏迷 ,并 有死亡危险
1.28
几分钟内出现昏迷和死亡
8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 2 煤层瓦斯生成及分带
1.2.1 瓦斯成因
瓦斯成因
生物化学成气时期
在植物沉积成煤初期的泥炭化过 程中,有机物在隔绝外部氧气进入和 温度不超过65℃的条件下,被厌氧微 生物分解为CH4、CO2和H2O。
瓦斯分子进 入煤体颗粒结 构内部,与煤 体固体分子相 结合。
图例 瓦斯在煤层内存在状态
1 - 游离瓦斯;2 - 吸收瓦斯;3 - 吸着瓦斯
11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 4 煤的吸附性质
1.4.1 煤的吸附能力主要影响因素
煤
1 瓦斯压力
在给定温度下,吸附量与瓦斯压力呈双曲线变化。
的
吸
2 气体性质
附
CO2 > CH4 > N2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喷出
瓦 斯 ( CO2) 喷 出 从煤体或岩体 裂隙、孔洞或炮 眼中大量瓦斯( CO2) 异 常 涌 出 的 现象。在20m巷道 范围内,涌出瓦 斯 量 ≥1.0m3/min ,且持续时间在 8h以上时,该采 掘区即定为瓦斯 ( CO) 喷 出 危 险 区域。
14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0~20
CH4
% (按体积)
0~10 0~20 20~80 80~100
10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 3 煤层瓦斯赋存
1.3.1 瓦斯在煤体内存在状态
1 瓦斯在煤体内存在状态
游离瓦斯
吸附瓦斯
吸着状态
吸收状态
以自由气体 分子存在于煤 体或围岩的较 大裂隙、孔隙 和空洞之中。
在与颗粒固体 在分子之间引力 作用下,被吸着 在煤体孔隙的内 表面上。
狭义 专指甲烷
3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1 瓦斯的来源与性质
1.1.2 矿井瓦斯来源
矿井瓦斯来源
煤、岩层 和地下水释放 出来的天然气 。
化学及生 物化学作用产 生的。
如坑木腐 烂、煤氧化的 气态产物。
煤炭生 产过程中产 生的。
如井下 作、比人员 呼吸、火药 爆破、充电 等。
4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 2 煤层瓦斯生成及分带
1.2.2 煤层瓦斯垂向分带各带气体组分
带 名 (从上到下)
气 带 成 因
CO2-N2 N2
N2-CH4 CH4
空气~生化成因 空气成因 变质成因 变质成因CO2% (按体积) 20~80
0~20 0~20 0~10
N2
% (按体积) 20~80 80~100 20~80
能 力
3 温度
温度每升高1度,吸附瓦斯的能力要降低8%。
主
要 影
4 变质程度
变质程度和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及化学成份有关,呈 马鞍型变化。
响 因 素
5 煤中水分
艾琴格尔经验公式:
XW
1 1 0.31M ad
Xd
式中:Xw——湿煤的瓦斯吸附量,m3/t;Xd——干煤的瓦 斯吸附量,m3/t;Mad——煤中水分含量,%。
量 主
煤层赋存条件
同一煤层,瓦斯风化带以下,煤层瓦斯含量随深度加大 而增大;在其它条件相同,同一开采深度上,煤层倾角
要
越小,煤层所含瓦斯越多。
决
定
开放性构造是煤层有利于瓦斯的放散,因此开放性
因
地质构造
构造发育煤层,瓦斯含量就小;封闭性构造,阻断瓦斯
素
放散通道,相应煤层瓦斯含量大。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交换活跃地区,水能从煤层中带走大量瓦斯
1.1 瓦斯的来源与性质
1.1.3 矿井瓦斯性质
瓦斯性质
可燃性
甲烷 重烃 氢气
爆炸性
甲烷 氢气
室息性
甲烷 二氧化碳
氮气
有毒性
一氧化碳 硫化氢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5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1 瓦斯的来源与性质
1.1.4 煤矿常见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矿井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
有害气体总称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 硫化氢 氨气
7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1 瓦斯的来源与性质
1.1.5 煤矿常见气体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与浓度的关系
一氧化碳浓度 (体积%)
主要症状
0.02
2—3小时内可能引起轻微头痛
0.08
40分 钟内 出现 头痛 ,眩 晕和 恶心 ,2小 时 内发 生体 温和 血压 下降,脉搏微弱,出冷汗,可能出现昏迷
0.32
12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 4 煤的吸附性质
1.4.2 煤层瓦斯含量主要决定因素
煤的变质程度
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生成的瓦斯量越大。当其它条 件相同,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煤层瓦斯含量就越大。
煤
层
围岩致密完整、不透气时,煤层瓦斯易于保存;反之,
瓦
煤层围岩性质 煤层瓦斯易于逸散。
斯
含
煤层有露头瓦斯易于排放,无露头瓦斯易于保存;对
,从而使煤层瓦斯含量明显减少。
13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 5 矿井瓦斯涌出
1.5. 1 矿井瓦斯涌出方式
矿井瓦斯涌出方式
一般涌出
特殊涌出
由采落煤炭和煤层 、岩层的新鲜暴露面, 通过孔隙、裂隙,缓慢 、长时间的涌出。
采掘时,在极短的时间 内,瓦斯由煤体、围岩内突 然、大量的涌出,有时还伴 有煤粉、煤块和岩石等。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
主讲:田坤 能源工程系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2月
1
主要内容
➢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 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 3 矿井瓦斯爆炸 ➢ 4 煤与瓦斯突出 ➢ 5 煤矿瓦斯抽放
2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
1.1 瓦斯的来源与性质
1.1.1 矿井瓦斯概论
矿井瓦斯概念
广义
井下有害气 体的总称
泥炭时期埋深不大,生成的瓦斯 通过渗滤和扩散排放到大气中,因此 ,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瓦斯一般不会 保留在煤层内。
煤化变质作用时期
随着煤系地层的沉降及所 处压力和温度的增加,泥炭转 化为褐煤.有机物在高温、高 压作用下,处于变质造气时期 ,挥发分减少,固定碳增加, 生成的气体主要为CH4和CO2。
9
1 矿井瓦斯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