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硕士(Ed.M)333教育综合复习指南
第二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11章班主任
11.1复习目标
1.了解班集体与学生群体的概念;
2.熟悉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和培养方法;
3.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1.2考点归纳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班是学校的细胞,既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
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学校的教育任务,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工作、课外
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把班培养成为积极向上的集体,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坚定的教育信念;
(3)家长的心肠;
(4)较强的组织能力;
(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6)善于待人接物。
二、班集体的培养
1.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1)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班集体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每一个成员产生持续的教育影响。
同时,班集体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具有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纠错的能力,是一个发展中的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集体主体,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自身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创造良好的环境。
(3)班集体特别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良好
的班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使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适应环境。
班集体内还有共青团或少先队组织,这些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2.班集体与学生群体
(1)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指由整个班级所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
(2)学生群体
①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a.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通常包括班学生群体、班共青团和少先队等,负责组织开展全班性的活动。
此外,还有为配合开展班集体活动,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而组织起来的学生小组。
b.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
班主任要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而要给予关怀和尊重,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之间关系融洽、目标一致,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②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是指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并以此调节
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
它是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
由于每个学生选择的和心目中向往的参照群体与他实际参加的学生正式群体往往并不一致,因而给教育工作造成了极为复杂的情况。
班主任只有系统、深入地了解学生,弄清学生选择的参照群体,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追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3.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
在该阶段,班的核心和动力是班主任。
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集体目的和应当遵守的制度与要求,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促进集体的发展。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与信赖,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的组织与功能较健全,班的核心初步形成,班主任与集体机构共同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
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的工作与活动。
班主任可以向班干部提出建议,由他们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
(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积极分子队伍壮大,学生普遍关心、热爱班集体,能积极承担集体的工作,参加集体的活动,维护集体的荣誉,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已形成,并成为教育的主体。
4.培养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目标;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个别教育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需要和问题而单独进行的教育,一般包括个别谈心、道德谈话、个别指导、辅导和帮助等。
个别教育工作包括:
(1)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典型;
(2)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3)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
(1)基本内容
①了解学生个人情况
了解学生个人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德、智、体的发展,他的兴趣、爱好、特长、品质、性格,他的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等。
②了解学生集体情况
了解学生集体情况是在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全班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等一般情况,以及学生德、智、体发展的全貌,班风与传统等。
(2)主要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调查研究等方法。
2.教导学生学好功课
(1)注意学习目的与态度的教育;
(2)加强学习纪律教育;
(3)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3.组织班会活动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
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组织好一次班会需要做到以下三点:(1)要确定能引人注目、激动人心、吸引青少年学生的主题;
(2)要选择能表现主题、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
(3)要尽可能使多数学生参与准备。
4.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1)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
在开展课外与校外活动方面,班主任主要负责动员和组织工作,此外,班主任还要为本班开课外活动创造条件,如聘请有关教师、家长、社会人士或有特长的学生担任指导等。
(2)指导课余生活
对学生的课余生活,班主任的责任是经常关心、了解、给予必要的指导。
班主任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与爱好,也应严格要求他们遵守学校制度和纪律。
5.组织学生的劳动
学生劳动的内容主要有校外工农业生产劳动、校办工厂农场劳动、建校劳动和各种公益劳动。
在组织学生劳动方面,班主任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