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利信息的利用
摘要:文章探讨了企业专利信息管理工作的时机、内容和信息利用的必要条件,认为企业要注重专利信息的有序管理,使专利信息管理贯穿于企业日常管理中;要注重检索技能的培训和专利数据库的建立,并注意对期刊文献和专利文献的使用方式及使用时机。
关键词:专利信息;管理;利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详细了解本专业技术领域最新技术情报的最佳途径,据统计,2011年仅中国专利申请总量就达到1 411 08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85 766件。
在海量的专利文献中,企业如何利用专利文献,做到知己知彼,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专利信息利用的重要工作。
1 有序规范管理企业专利信息
1.1 专利信息管理的时机
专利信息的利用在发明创新、申请专利、新产品上市、技术进出口、专利战略研究、专利纠纷调处、专利资产评估等过程或环节中都存在。
因此,专利信息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必须在这些环节中进行系统、有序的管理。
世界各国的大型名牌公司,美国的IBM公司、壳牌石油公司,日本的东芝、松下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巴斯夫公司等,对于专利信息的收集与管理都很重视的。
1.2 专利信息管理工作的内容
企业涉及专利信息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
①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将专利信息的利用与管理纳入其中。
②向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及专利文献和相关信息的获取、使用知识。
③收集企业所经营的相关领域专利信息。
收集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引进技术、企业技术与产品出口地、竞争对手等相关的专利家信息等。
④对收集的专利信息进行归纳和研究。
对国内外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进行归纳、统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其专利的权利要求涉及的技术内容,搞清其技术发展动态、市场意图写出调研报告;分析比较同企业欲引进技术相关的各公司的专利技术及其法律状态,商务信息,写出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对本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上市、出口应采取的专利对策提出建议。
⑤专利信息的调研结果为经营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 企业专利信息利用的几个必要条件
2.1 开展企业科技人员的检索技能培训
对专利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和通报,应是企业专利管理机构主要日常工作之一。
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和知识产权管理的需要,可以配备专门的专利检索人员,可以通过聘请专利顾问,开展定期检索等方式,由他们负责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专利信息和相应的研究分析报告,对于获得的专利文献以及企业自身的专利档案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
大多数企业要求科研立项或项目验收时委托具有查新资质的查新单位进行科技查新检索,但实际暗含较多的问题:查新报告的结果会因查新检索人员专业背景、检索内容复杂程度、领域发展状况、委托人提供参考的技术内容表述和委托检索范围等诸多因素存在较大差别。
因此不能完全依赖于查新报告中的检索内容。
企业要将专利文献的检索技能的培训扩展到每一个科技人员,研发项目还要专门指定具体人负责对该项目相关技术文献特别是专利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技术人员对本领域的技术特点熟悉,如果再掌握了检索技巧,不仅检索结果准确率高,漏检率相对较低,而且会及时用在研发当中并指导实验进行。
通过收集国内外同行特别是发达国家同行的专利信息,分析其技术动态、市场意图,及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向课题组通报。
2.2 合理使用公开的技术文献
公开的技术文献一般包括:正式出版的期刊文献、专利文献。
它们作用相近但略有区别:专利文献对技术的阐述更为详细,数据更为可靠;除此之外专利文献还具有法律信息。
技术人员应充分利用其各自特点,才能有好的效果。
2.2.1 开题前的检索
首先应该进行国内外期刊文献检索,特别是对综述性文献的检索,了解本领域技术发展现状,各种工艺路线的特点,选择拟定要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技术方案。
确定方向后,对国内外专利文献进行检索,了解更深层次的技术研究状况。
一般期刊文献报导的研究论文反应机理较多,同时发表文章会对技术暴露又没有保护手段,因此多数论文会对关键技术进行处理,隐去重要组成或参数,仅对其效果进行讨论,所以参考借鉴价值不大,但会由此发现竞争对手。
相比之下专利文献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对国外专利文献内容可以直接利用解决技术难题。
另外要特别留意中国专利的情况,在研究中注意回避申请公开特别是已授权专利的技术内容,如规避困难一定要请教知识产权专业人士或企业专利工作者帮助分析、解决。
2.2.2 研发进行中的检索
检索的重点在于竞争对手专利的跟踪和中国专利检索,国外的文献技术可以直接借鉴、国内的文献技术避免雷同,谨防侵权。
2.2.3 申请专利前的检索
专利申请前进行国内外期刊文献检索、国内外专利文献检索。
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库对技术方案进行检索,也可以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
其目的要对本发明创造检索,以使其满足“三性”要求。
2.2.4 引进专利技术前检索
决策前进行国外专利文献检索,通过检索专利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掌握最新、最权威的技术所在,为选择技术提供方和制定引进策略提供依据,使得在谈判中掌握主动,决策后仅检索许可方是否在中国申请了专利、授权状况、是否维持有效。
2.2.5 被诉侵权的检索
检索所指侵权的专利其申请日之前所有相关国内外期刊文献、国内外专利文献、媒体报导、广告宣传进行检索,检索所指侵权的专利法律状态情况,检索该授权专利文献的内容,特别是权利要求书内容。
2.2.6 其他
技术或产品出口前的检索,仅需检索出口国家就本项目是否有他方申请专利、授权状况、是否维持有效,排除侵权。
2.3 建立本领域的专利数据库企业在利用联机数据库、互联网检索专利信息时可建立本企业经营领域的专利数据库,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应建立内部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为制定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3.1 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根据综合情况分析所确立的开展专利战略的研究方向,确定需要进行专利文献检索的技术范围与领域、检索入口范围。
一般需要根据国际专利分类、关键词等进行限定,检索入口范围的确立一定要注意准确性,否则将影响到后续专利文献检索与分析。
在检索到大量的相关专利后,将所有相关著录信息等建成相应的数据库,并定期更新数据。
2.3.2 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对检索出的大量相关专利从其技术内容上逐一筛选,通过对检索的专利说明书摘要的分析,挑选出对所确立的经营目标相关技术领域有密切关系和重大影响的专利,并提取其全部专利说明书,作为专利战略所要研究分析的关键专利,供下一步进行深入详尽的研究。
同时,也要对这些挑选出的关键专利进行数据采集,并对这些数据和在上一检索步骤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可以定性和定量的得出关键技术与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市场分布、各竞争者间势力范围的划分等多方面的结论。
企业专利数据库应更多是强调其检索准确性,使索取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所需要的文献,用于初步分析、判断或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准确率,必然影响漏检率,因此数据库不适于专利侵权分析及申请专利时的“三性”分析使用。
2.4 中国石油化工专利信息平台的利用
中国石油十分注重专利文献信息的利用,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共建了石油石化行业性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中国石油石化专利信息网”,网站的建设宗旨是为全社会提供石油、石化行业专利信息及科技信息,宣传普及专利基础知识,促进专利信息及科技信息的传播与运用,促进全国技术市场的发展。
该平台的开通和建设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石油专利文献的检索和利用。
专利检索栏目中的中外石油石化专利文摘数据库以著录项目、文摘及附图形式收录了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欧洲和专利合作条约(PCT)的专利数据。
数据库提供多种检索方式,自由词的全文检索、逻辑组配的检索表达式检索、再次检索和导航检索。
自开通该平台以来,中国石油一直持续建设该石油化工专利信息平台,前期在专利文摘数据库中建成了含地质与勘探、钻井工艺与设备、采油与油田建设、石油炼制、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及塑料、合成橡胶、肥料、三废处理和工业催化剂十二个大类的二级导航检索,二级导航实现了领域的直接检索,但二级导航的检索结果数据非常庞大,技术人员直接使用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又立项对石油化工中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化工催化剂等二级导航进行细化,建立了聚乙烯、ABS、丁苯橡胶、、催化裂化催化剂、加氢精制催化剂、聚烯烃催化剂、清洁汽油等42个类别的三级导航。
还根据需要建立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子数据库。
通过三级导航和专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使该平台更具有专业性,提高准确率,方便管理层、技术人员使用,使不会使用检索方法的人也能基本上得到想要的专利文献,并且大大节省了检索时间,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可以及时了解各领域的专利状况、竞争对手的专利状况,及时制定、修正专利战略。
3 建议
①企业要注重专利信息的有序管理,使专利信息管理贯穿在企业日常管理中。
②企业专利信息工作中要注重检索技能的培训和专利数据库的建立,并注意
对期刊文献和专利文献的使用方式、使用时机。
参考文献:
[1] 李玮,张茵.中国石油石化专利信息网开通使用[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4,(1).
[2] 那英.加强我国专利信息化建设和服务[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