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冥有鱼》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北冥有鱼》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5套)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持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节选自《庄子·這遥游》) (注)①穷发:穷,尽;发,草木,植被。

指不毛之地,沙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化.而为鸟化:(2)怒.而飞怒:(3)天池..也天池:(4)其广.数千里广:(5)未有知其修.者修: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3.(甲)(乙)两文中所述之鲲鹏,借助于飞到“南冥”,其目的是4.你从鲲鹏身上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写出两点即可)【答案】1.(1)变化(2)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3)天然形成的水池(4)这里指宽(5)长2.(1)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2)(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3.风力(外力);到理想的境地去追求精神自由4.(1)人应有执着的信念。

(2)人要有雄伟的气魄。

(3)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4)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乙)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②也。

及其得柘棘枳枸③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注)①柟豫章:都是端直好木。

②眄睨:斜视。

③柘棘枳枸:都是有刺的小树。

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北冥.有鱼____(2)志.怪者也____(3)野马..也,尘埃也____(4)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____(5)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____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未足以逞其能也。

7.(甲)(乙)两文段都寓理于事,共同表达了______的观点。

8.(甲)(乙)两个文段在塑造形象时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答案】5.(1)同“溟”,海(2)记载(3)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4)称王(5)等到6.(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翔(时),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不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

7.万物的活动是有所凭借的。

(意思对即可)8.【甲】文段在塑造大鹏鸟的形象时,运用了比喻、夸张、想象的写作手法;【乙】文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刻画了腾猿的形象。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北冥有鱼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①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②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适:往、去到。

②适:适应。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水击/三千里C.然后/图南D.此/小大之辩也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_______)(2)此亦飞之至.也(_______)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12.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鹏”和“斥鴳”的形象特点。

【答案】9.A10.(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极点11.(1)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像垂到天边的云。

12.大鹏硕大无比,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

斥鴳胸无大志,目光短浅。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鰷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怒.而飞____(2)请循.其本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5.《北冥有鱼》运用想象和____(修辞手法),描绘了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____时气势壮美的形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写了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展开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____,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

在辩论中,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内心____的一种折射。

【答案】13.(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追溯14.(1)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

(2)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15.夸张示例:奋飞(意思对即可)示例:认知态度(意思对即可)示例:愉悦(意思对即可)(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

(选自《逍遥游》)16.解释下面的加下划线词。

(1)怒而飞怒(________)(2)志怪者也(________)(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________)(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8.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19.这两则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答案】16.(1)振奋,用力鼓动翅膀(2)记载(3)迁移(4)向上17.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18.作者笔下的大鹏:体型硕大,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19.甲文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他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乙文是说目光短浅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远大志向。

(六)文言文阅读。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北冥有鱼》)(乙)庄周游于雕陵①之樊②,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③,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④不逝目大不睹。

蹇⑤裳躩步⑥,执弹而留之。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注释)①雕陵:栗园名。

②樊:此处指园圃。

③感周之颡(sǎnɡ):触到了庄周的额头。

④大,广。

⑤蹇:此处指提起衣服。

⑥躩(jué)步:快步行走。

⑦累:牵连。

⑧虞人:看管栗园的人。

⑨谇(suì):责骂。

2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志.怪者也(志:记载)B.去以.六月息者也(以:用)C.捐弹而反走.(走:跑)D.而集于.栗林(于:在)2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B.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C.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D.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2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23.《庄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甲)(乙)两文各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答案】20.B21.C22.(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异鹊认为螳螂有利可图便跟了过去,因贪图(或看见)利益却忘掉了自身的性命(或安全)。

23.【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乙】任何时候都不能见利忘形,否者会后患无穷。

(或:只顾眼前利益者必有后患。

或:万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物物相得亦相牵累,利害是并存的。

或:应多角度看待问题。

大意对即可)(七)阅读《庄子》二则,回答问题。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