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已完成1单选题】《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A、纪传体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纲目体我的答案:B2【单选题】“史学两司马”指的是?()A、司马迁、司马光B、司马迁、司马相如C、司马相如、司马光D、司马相如、司马懿我的答案:A3【判断题】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
()我的答案:√1.1.2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A、北汉禁军将领B、地方军阀C、北汉宗室D、后周禁军将领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2【单选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A、收夺武将权力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C、鼓励武将饮酒D、加强禁军力量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3判断题】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
()我的答案:√1.1.3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A、文人B、武将C、外戚D、宦官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2【单选题】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3【判断题】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
()我的答案:×1.1.4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A、《太平广记》B、《太平寰宇记》C、文苑英华》D、《太平总类》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2【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册府元龟》D、《文苑英华》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3【判断题】为宣传宋真宗认真读书的事迹,宋代文臣编造了“苍鹤来朝”的故事。
()我的答案:×1.2.1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关于《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的关系,下列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资治通鉴》是《册府元龟》的续编B、从政治与文化的角度看,《册府元龟》的编纂可以被视为是《资治通鉴》成书的铺垫C、两部书都曾初名《历代君臣事迹》D、两部书都致力于以史为鉴我的答案:A得分: 33.3分2【单选题】以下关于《册府元龟》的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是一部长达千卷的大类书B、和《太平御览》一样包罗万象C、是宋初四大类书之一D、编成于宋真宗时期我的答案:B得分: 33.3分3【判断题】《册府元龟》的特点与宋真宗作为继承型君主的身份有很大联系。
()1.2.2已完成成绩: 100.0分1 【单选题】以下那个历史事件,可以在《资治通鉴》中找到?()窗体顶端A、齐桓公“尊王攘夷”B、汉武帝征伐匈奴C、李白创作诗歌D、赵匡胤“陈桥兵变”我的答案:B 得分: 33.3分窗体底端2 【单选题】《资治通鉴》的书名是谁取的?()窗体顶端A、宋神宗B、司马光C、宋真宗D、赵普我的答案:A 得分: 33.3分窗体底端3 【判断题】《资治通鉴》没有提到杜甫的姓名。
()我的答案:×1.2.31【单选题】以下哪个不是《资治通鉴》的成书背景?()A、文治导向的确立B、人们相信“以史为鉴”C、当时人读不到《史记》、《汉书》D、宋朝政府整理、编纂书籍的传统我的答案:C2【判断题】对现状的思考会影响司马光看待历史的眼光。
()我的答案:√1.3已完成成绩: 66.7分1【单选题】以下哪个因素不是《资治通鉴》难以独立完成的原因?()A、需要大量的稀有图书、档案资料B、需要大量的人力C、需要大量的物力D、司马光对自己的史学能力缺乏自信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2【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从司马光童年时代开始就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A、《左氏春秋》B、《资治通鉴》C、《册府元龟》D、《史记》我的答案: D3【判断题】苏轼首先向世人讲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1.4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以下哪一项关于《资治通鉴》的说法是错误的?()A、司马光早年作品《历年图》很可能是《资治通鉴》的提纲B、《资治通鉴》前八卷的初稿在宋仁宗时期就变编成了C、《资治通鉴》蕴含了司马光对当前政治的思考D、苏轼也参与了《资治通鉴》的编修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2【单选题】哪位皇帝把《资治通鉴》的编修变成了官方行为?()A、宋真宗B、宋仁宗C、宋英宗D、宋神宗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3【判断题】《资治通鉴》大部分内容是司马光居住洛阳期间定稿的。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4【判断题】《资治通鉴》所有编修工作是从宋英宗继位以后才开始的。
()我的答案:×2.1已完成成绩: 80.0分1【单选题】以下哪部著作不是用来解释《春秋》的?()A、《公羊传》B、《谷梁传》C、《左传》D、《邺侯家传》我的答案:D得分:20.0分2【单选题】关于《左传》和《春秋》的关系,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左传》的叙事上限超出了《春秋》的范围B、《左传》的叙事下限超出了《春秋》的范围C、《左传》是接着《春秋》往下写的D、很多学者认为《左传》是用来解释《春秋》的我的答案:A得分: 0.0分3【单选题】以下哪种关于《春秋》的说法是错误的?()A、被中国古人认为是编年体史书的滥觞B、以鲁国国君在位情况为纪年标志C、是《资治通鉴》的续写对象D、共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242年历史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4【判断题】《左传》中提到的荀瑶是知伯的下属。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左传》记载了孔子的去世。
()我的答案:√2.2已完成成绩: 60.0分1【单选题】在司马光看来,晋文公不敢违抗周襄王的基本原因是什么?()A、周襄王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B、晋国已经开始衰弱C、礼法仍然具有约束力D、其他实力派诸侯的反对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2【单选题】《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介绍三家灭智伯?()A、司马光忘了B、为了突出对破坏秩序的周天子的批判C、为了突出对三家诸侯的批判D、为了丰富《资治通鉴》的文学色彩我的答案: C3【单选题】关于《资治通鉴》的第一句话,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通观下文,《资治通鉴》采取了倒叙法B、这句话缺少主语C、这句话抄自《左传》D、这句话暗含批判意义我的答案:B4【判断题】古人所说的“代德”,指的是新君即位。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三家分晋是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标志性事件。
()我的答案:√2.3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智伯行水时,和魏桓子、韩康子的相对位置,从左至右应该是()。
A、魏桓子、智伯、韩康子B、韩康子、智伯、魏桓子C、智伯、魏桓子、韩康子D、智伯、韩康子、魏桓子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2【单选题】《资治通鉴》为什么用倒叙法补充三家灭智伯的故事?()A、《左传》的结尾相衔接B、为三家分晋作铺垫C、补充司马光遗忘的段落D、这个故事有教育意义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3【单选题】智果反对立荀瑶为嗣的核心理由是什么?()A、荀瑶无能B、荀瑶无德C、荀瑶长得丑D、荀瑶缺乏行动力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4单选题】故事里提到的安邑,属于哪个家族?()A、智氏B、魏氏C、韩氏D、赵氏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5【单选题】故事结尾提到的辅果是谁?()A、辅国B、智国C、智果D、絺疵我的答案:C2.4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司马光根据哪部典籍编写了赵氏立嗣的故事?()A、《史记》B、《韩诗外传》C、《左传》D、《战国策》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2【单选题】通观《资治通鉴》中三家灭智伯的故事以及司马光的人才论,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哪个做人道理?()A、可以接受才能缺陷,不能接受品德缺陷B、人无完人,无论“才”还是“德”,都不能过于苛求C、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时候可以牺牲品德D、只要有品德,才华不重要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3【单选题】关于《史记》中赵氏立嗣的故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强调了赵毋䘏的品德B、强调了赵毋䘏的才能C、强调了赵毋䘏的外貌D、强调了赵毋䘏的勇敢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4【判断题】司马光认为,用人之术,与其用小人,不如用愚人。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根据“才”和“德”两条标准,司马光把人分为圣人、愚人、通人、小人四种。
()我的答案:×3.1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关于司马光的基本政治思想,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司马光极力维护秩序本身B、维护秩序意味着维护君主专制C、司马光是专制政体的拥护者D、秩序必须服从君主的需求我的答案:A得分: 50.0分2【判断题】司马光反对“民为贵”的说法。
()我的答案:×3.2.1已完成成绩: 80.0分1【单选题】根据《资治通鉴》的描述,崔琰等人支持曹丕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A、曹丕有才华B、曹丕是嫡长子C、曹丕有品德D、曹植不诚实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2【单选题】在曹氏四兄弟中,崔琰与谁的关系最近?()A、曹丕B、曹彰C、曹植D、曹熊我的答案:C得分: 20.0分3【判断题】曹丕最初的竞争对手是曹昂。
()我的答案:√得分: 0.0分4【判断题】曹植因写了《七步诗》而深受曹操的喜爱。
()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资治通鉴》经常使用倒叙法叙事。
()我的答案:√3.2.2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通过对《资治通鉴》相应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察觉到,在魏王继承人争夺战中,司马光支持谁?()A、曹丕B、曹彰C、曹植D、曹熊我的答案:A得分: 20.0分2【单选题】通过对曹丕、曹植正面竞争的描述,《资治通鉴》暗示了曹丕具有以下哪种个性特点?()A、品德高尚B、善于伪装C、才华横溢D、宽宏大度我的答案:B得分: 20.0分3【判断题】就为人而言,《资治通鉴》的作者对曹丕表示欣赏。
()我答案:×得分: 20.0分4【判断题】通观整篇“魏以五官中郎将丕为太子”章,《资治通鉴》在对待曹丕的问题上,体现出一种无可调和的矛盾性。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5【判断题】文中曹操的语言“怒不变容,喜不失节”,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我的答案:√3.3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关于萧公权、柏杨对司马光政治思想的解读,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准确解读了司马光的核心思想B、准确指出了司马光思想上的缺陷C、把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投射到对司马光的解读中D、建立在全面检阅司马光著作的基础上我的答案:D得分: 20.0分2【单选题】司马光支持曹丕的本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