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职业能力测试参考答案1.【答案】A 。
解析:由题可知,奇数项26,31,36,41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偶数项11,6,1,( )是公差为-5的等差数列,因此可得括号的结果为-4。
2.【答案】D 。
解析:由题可知,从第一项起,后项除以前项得到的商分别为0.5,1,1.5,2;因此第六项除以第五项商为2.5,第六项即为2.5×6=15。
3.【答案】D 。
解析:由题可知,5=1×3+2,17=5×3+2,53=17×3+2,161=53×3+2,该题规律为第二项=第一项×3+2,即所填数字为161×3+2=485。
4.【答案】D 。
解析:由题可知,281)3(,91)2(,21)1(,11)0(,01)1(,71)2(333333=+=+=+=+=+--=+-。
5.【答案】A 。
解析:由题可知,逐项一次作差结果为0,13,26,39,作差结果两两相差13,则最后一次作差结果应该是 52,原式应为98+52=150。
6.【答案】C 。
解析:后一项分别是前一项的1、2、3、4、(5)倍。
7.【答案】A 。
解析:两两分组,奇数项为2、3、5、7、(11)质数数列,偶数项为1、4、27、256,为1的1次方,2的2次方,3的3次方,4的4次方。
8.【答案】D 。
解析: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为前面所有数的加和,1+3+4+8+16=32。
9.【答案】D 。
解析:两两分组,每组之和分别为1、5、25、(125),公比为5的等比数列。
10.【答案】C 。
解析:每一项分别为144-、133-、123-、113-、113--、123--、(133--)。
11.【答案】C 。
解析:设单件进价为10a ,则根据题意可得16a ×200+13a ×100+7a ×100-10a×400=15000,整理得120a=15000,10a=125,故答案为C。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运出544吨到乙后,与乙的重量之比为7:4,所以甲-544后应该为7的倍数,根据选项只有3344满足,所以答案为D。
13.【答案】A。
解析:如图所示,由于ABCD是等腰梯形,所以对角线AC=BD,由于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梯形ABCD的面积=三角形ABD的面积+三角形BCD的面积=2BDAO⨯+2BDCO⨯=2BDAC⨯=800,所以可得AC=BD=40,所以答案为A。
14.【答案】A。
解析:设每台机器的效率为1,则工作2天后还剩下的工作量为3×1×8=24,需要提前2天,即6天完成,所以每天完成24÷6=4,由于每台机器的效率是1,所以需要4台机器,现在已经有3台机器,故需要在增加1台。
15.【答案】B。
解析:根据多次相遇的结论,相遇N次,所走的总路程为第一次相遇路程的(2N-1)倍,所以有3012611×)52.5+37.5⨯-=)((N,解得N=3.25,由于相遇次数是整数,所以只能是相遇3次,故答案为B。
16.【答案】D。
解析:每秒滴水量为2×0.05=0.1毫升,一小时为3600秒,所以一小时的滴水量为0.1×3600=360毫升=0.36升,X小时的滴水量为0.36X升,所以选D。
17.【答案】A。
解析:原来足球:篮球等于8:7,所以原来足球个数为8的倍数,观察选项,只有A满足,所以选A。
18.【答案】B。
解析:此题用逆推法,每次拿出一半再放回一个,相当于拿之前的量乘以1/2再加1为拿之后的量,相反,拿之后的量减1再乘以2等于拿之前的量,拿5次之后为5,逆推五次,(5-1)×=8,(8-1)×2=14,(14-1)×2=26,(26-1)×2=50,(50-1)×2=98,拿之前为98,所以选B。
19.【答案】C。
解析:环形追及问题,每次追上甲都比乙多跑一圈,追一次时间为300÷(6-4)=150,追两次时间为300,追两次甲跑的圈数为300×6÷300=6,所以选C。
20.【答案】A。
解析:用正反比求解,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每小时快3千米时,时间之比为5:4,则速度比为4:5,相差1份,1份对应3千米,所以原速4份对应12千米;每小时慢3千米时,速度比为12:9=4:3,时间比为3:4,时间比原来多用1/3,所以选A。
21.【答案】B。
解析:根据文意和语境,原文中提到“我会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能与“美好生活”形成对应的应该是“苦难”。
“苦涩”和“苦恼”往往用来形容心情,排除A、D。
“苦命”说明的是命运的情况,是人们主观上的意思表达,为原文是“我”对“父亲”童年生活的客观描述,排除C。
故正确答案为B项。
22.【答案】D。
解析:文中“从……到……”体现了一种变化,空缺处对应“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是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所以横线处应表示对中国春节文化了解不深入的意思。
A 项浅尝辄止指不深入钻研,而文中侧重对中国春节文化的了解,不符合题意;C项入境问俗是指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不符合题意;B走马观花和D浮光掠影相比,走马观花侧重客观原因,浮光掠影侧重主观原因,想要了解中国春节文化是主观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D项。
23.【答案】C。
解析:第一个空,用以形容“前沿概念”。
“前沿概念”指刚出现、比较新鲜的概念内容,A项“如数家珍”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B项“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别人看,而事实上人们对于天文学前沿概念并未达到十分熟悉的程度,程度过重,排除A、B.两项;D项“念念不忘”指时刻挂在心上,常与某人某事搭配,与“天文学概念”搭配不当,排除。
C项“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且很乐于谈论,符合文段语境。
第二个空,代入验证,“局限”指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与前文“没有突破性进展”及后文“对太阳系内天体的探测”语义对应,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C项。
24.【答案】C。
解析:题可从第二空得出答案。
分析可知,第二空应与“对日吟诵”形成对比。
四个选项只有“秉烛夜读”符合要求。
且第一空填“僻静”也恰与“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C项。
25.【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人们的“忙碌”和“误解”并不会使“古建筑更加凋零”,故较易排除A、C两项。
而对于现代都市中的人们,使之“麻木”的应为“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而非“古建筑",故排除D项。
答案锁定B项。
以第二空验证,“积累出坚实的力量”搭配对应得当。
故正确答案为B。
26.【答案】A。
解析:传统经济学习惯用宏大的说辞,可知在细节上刻画是不仔细的。
A项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符合题意;B项闪烁其词: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不符题意;C项含糊其辞: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不符题意;D项捉襟见肘:比喻十分穷困,不符题意。
第二空与“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相呼应,用”高屋建瓴”最为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A。
27.【答案】B。
解析:从第二空切入,“实现"不能与"潜能”搭配,排除A项。
根据文意,互联网技术正推进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互联网技术的这一“潜能”已不需要“挖掘”,而是已经“释放”“发挥”出来了。
故可排除D项。
第一空,应填入“变革”,“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变革相呼应,均体现出变化之意,且与后文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化"相呼应。
故正确答案为B。
28.【答案】B。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二空,市镇“依水而设",故市镇分布的结构模式与水分布模式一致,根据前文“河道纵横,水网密集”可知,水域是“纵横’成“水网”状,B项"网状”对应最为准确。
A项“线性”指各组成部分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重复而先后有序地排列的特性,重在不重复而有序; C项"树形”意即由根部发出多个枝权; D项"蜂巢”为整齐的六边形。
A、C、D三项均与水域的“网状”结构分布不一致,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密切联系”为常见搭配,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29.【答案】C。
解析:第一空与“滔滔不绝”构成近义并列。
A项"能言善辩"侧重辩才; B 项"绘声绘色"侧重叙述的生动; D项“侃侃而谈”侧重谈话的神态,均不准确。
C项"口若悬河”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侧重形容一个人能说,符合要求。
第二空与”一字千金”构成近义并列, C项“片言只语”侧重形容话少,填入空格内符合文意; A项“讷口少言”侧重不善言谈; B项"不露声色”指不动声色,不是形容话少; D项"缄口不言”指闭着嘴,不说话,程度过重。
再看第三空,成功是靠舌头来“创造”的,前后搭配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C。
30.【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根据最后一句的“从而形成了”可以判断,文段是要讲皮影戏的演化发展,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
第二空,动作的对象是“精华”,“吸收精华”搭配得当。
第三空,“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形容敢于革新、勇于创造的精神,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家喻户晓”形容人人皆知;“风格迥异”指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
文段是讲皮影戏形成了诸多流派,说明皮影戏的发展变化,而不是讲皮影戏的革新创造。
可以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B。
31.答案:A。
【解析】:B项中句式杂糅,应该将如果放在人们后面;C项改为“是深受家家户户欢迎的夏令饮品”;D项删掉“陆续”。
32.答案:D。
【解析】:A项“流光溢彩”一般用于写景物、景象,不能写人物, “流光溢彩”不能做“布满”的宾语;B项“迫不及待”意为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多指人的心情,这里指的是环境意识的启蒙,改为“迫在眉睫”比较好;C项“炙手可热”本义为手一挨近就感觉到热,用以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此词只能用以写人,且含贬义。
33.答案:C。
【解析】:A项“采取”与“改革”搭配不当;B项“几乎都”这一表述矛盾;D 项否定不当,删掉“不能”。
34.答案:B。
【解析】:A项语义重复,“改善待遇”包括“增加工资”;B项没有语病;C项语序不当,“将来”应放在“希望”之后;D项成分冗余,应将“恶劣”前的“的”删掉。
故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C。
【解析】:A项可以理解为“需要自信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要相信“自己人”;B项可以理解为“别人没有权利干涉我”,也可以理解为“没有人去干涉我的权利”;D项可以理解为小张有困难,也可以理解为他很难理解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