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州南沙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分析广州市南沙区,位于广州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镇隔江相望;西与中山、佛山顺德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番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
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
南沙区下辖6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占广州总面积的11%。
具体地理位置见下图:图1.南沙地理位置一、总体简介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三大片区: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和珠海横琴自贸区)、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
由上述两表对比可知,南沙近年经济发展较快,各项指标在广州全市的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固定资产投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等方面在广州全市日益重要。
此外,和广州其他各区对比,可知自建设南沙自贸区以来,南沙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增长一直位居全市各区前列,具体如下表所示:二、国家政策1、中央和省市政策自2015年中央批复建立广东三大自贸区以来,中央各部委、广东省政府以及广州市政府及各级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南沙自贸区的加汇总和归纳中央及省市的政策文件,我们可知广州南沙的国家定位、功能及三、发展现状1、交通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截至2017年4月,南沙区高快速公路已建成169公里,连通南沙至东莞的虎门大桥二桥主塔基础施工全面完成。
在道路和机场建设方面,区内蕉门河“双桥”建成通车,凤凰一、二、三桥及凤凰大道全线贯通。
广州第二机场商务机场已完成立项选址工作。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粤府函(2017)121号)的投资目标进度,针对广州南沙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南沙港铁路和轨道交通干线等方面的2017年投资目标进度达到1,000亿,用于中新知识城及中新国际研究院、爱凯司等产业项目的2017年投资目标进度达80亿。
3、新增企业数量根据广州统计局的数据,广州南沙2015年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1家,同比增长274.58%。
2016年南沙区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85家,同比增长约29%;2016年全年新设企业1.42万家,同比增长87%,新增注册资本1,590.5亿元,同比增长65%;新落户航运物流企业1,540家,全球最大的运输船队—中远海运散货公司已落户南沙。
2017年1-4月累计新设近90家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7.11%。
截至2017年5月,自南沙自贸区挂牌的两年多,共新设企业24,671家,是历年总和的两倍。
其中,已落户约70个世界500强企业和103家总部型企业。
4、新增金融企业2016年,南沙新增金融和类金融机构910家,同比增长71%。
四大国有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已在南沙设立25家自贸试验区分(支)行。
新增全国首批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全国首家省属企业自保公司等4家法人持牌金融机构。
率先在全省开展内外资融资租赁统一管理试点,新落户融资租赁企业146家,通过SPV方式引入并交付使用12架飞机,实现南沙首单跨境船舶租赁,完成广东自贸试验区首单跨境飞机资产包交易。
此外,截至2017年5月,南沙共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36家,已引进国新央企投资运营基金(1,500亿元)、恒健珠三角优化产业基金(500亿元)、国华军民融合基金(302亿元)、省铁道基金(100亿元)、广东珠西航天基金(50亿元)、广东珠实股权投资母基金(40亿元)、粤科海通产业引导母基金(30亿元)等项目。
国际金融论坛(IFF)宣布永久落户南沙,并携手南沙打造全国首个国际金融岛。
广东粤财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沙宣布正式开业,成为南沙第二家金融租赁公司。
5、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为和其他自贸区错位竞争,实现优势特色发展,多年来,南沙一直致力发展航运贸易、船舶制造、汽车制造、特色金融和进出口贸易。
在航运和国际贸易方面,2016年,南沙开通3条国际邮轮航线,接待出入境旅客32.6万人次,旅客数位居全国第三位。
南沙港区实现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9%,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1%,带动广州港吞吐量同期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保税港区全年实现进出区货值800亿美元。
全年实现整车进口8,559台,同比增长3.9倍。
跨境电商备案企业1,071家,网购保税进口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7倍。
全球排名前21位的班轮公司均在南沙开辟国际航线并开展业务。
新落户航运物流企业1,540家,成功引进了唯品会跨境电商、德邦物流、保利电商、广州港股份等航运物流总部企业。
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852.4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9.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82.4亿元,增长49.2%。
近两年来,金融企业数比自贸区挂牌前增长14倍,2016年持牌金融法人机构累计达9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近四成,引进国华军民融合发展基金、摩根大通期货等56个重大金融项目。
四、相对优势1、高端制造业基础较好2000年,广州提出适度重型工业化的产业战略,确立南拓、北优的空间拓展方针。
南拓即番禺撤市建区、开发南沙,解决广州城市规划、产业升级的空间问题。
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南沙作为广州南拓的核心、打造成广州副中心,已形成四大基地,即汽车基地、造船基地、钢铁基地和石化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形成了汽车、石化、船舶等配套程度较高的产业集群。
这点也是南沙自贸区较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的相对比较优势。
2、区位优势和国家定位南沙位于广州最南端,位居珠三角几何中心,相较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更接近佛山、顺德、中山、江门和东莞西部,发展面积最大,有足够可观的土地面积与港澳共同开发,是广东省走向海洋的战略要地,虎门高速、京珠高速等多条高速直通南沙,虎门二桥将于2019年全线通车。
而在定位方面,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的表述,深圳前海靠近香港,重点发展金融、信息科技等产业,珠海横琴紧邻澳门,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商务会展等产业,而作为占地面积最大的南沙则承托广州市及广东省的使命,面向全球,重点发展航运、商贸、高端制造和特色金融等产业,建设现代产业新高地及世界级的综合服务枢纽。
3、资源成本和房价较低目前,就人力资源、房屋租金和房价等方面看,南沙较深圳前海相对较低。
以房价为例,尽管在过去几年,南沙的房价年均上涨幅度保持在20%左右,但和深圳前海房价动辄破十万相比,南沙还属低价洼地,总体在两万出头。
五、目前不足1、人气尚欠缺城市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口的净流入,尤其是年轻人的持续净流入,可以带动资金的流入,进而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
近10年来,南沙的常住人口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但是比起广州城区,以及和深圳各区相比,人口总量及人口密度还有待加速提高。
高速的人口流入,才能带动区内商业需求、生活需求和消费投资的活力,形成良性循环。
从具体数字看,2010年末,广州南沙常住人口为26.01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93人;2014年末,广州南沙常住人口65.58万人,常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37人,总体增速快,但是人气依然有待加强。
2、一流品牌企业较少深圳前海已经喊出了不做全国第二的口号,在招商引资和总部经济方面进展较好。
截至2016年末,深圳前海入驻企业已超过8.5万家,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在前海投资设立了500多家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250家,进驻的知名企业包括腾讯微众银行、恒丰银行、周大福和中英人寿保险等。
南沙入驻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为0.38亿元,比起上海自贸区0.24亿元、天津自贸区0.16亿元有一定优势,但和前海的0.51亿元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3、机制体制创新需加强作为华南第一个、中国第六个自贸区,南沙和其他自贸区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但同时也面临着竞争和挑战。
要在竞争和挑战中脱颖而出,主要还需在机制体制上做文章,营造国际化、市场化和法制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业务和一流企业集聚。
这是因为除了硬件外,企业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进而节省流程和营运成本。
六、未来发展(一)国家顶层设计2017年2月27日,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马兴瑞赴南沙调研,强调要把自贸区打造成为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其中南沙要围绕门户枢纽定位,把南沙建成高水平的国际化城市和航运、贸易、特色金融中心,支撑和引领广东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2017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制定印发了《2017年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点》。
其中,广州南沙的工作要点为深化粤港澳深度合作探索,推动建设粤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港澳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和人才合作示范区,引领区域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与发展动能转换。
根据广东省和广州市的定位,广州南沙将作为广州的城市副中心,按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地位作用的概念,规划建设水平超过主城区,形成一个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0–300万的“城市副中心”,承载起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功能,推动南沙由区位中心发展成为经济上的中心、全省的对外开放中心。
(二)产业规划1、金融业根据《广州市金融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南沙谋划面向国际的创新型金融中心新定位,形成“一核双辅”的金融功能区规划,以明珠湾区起步区为核心集聚国际金融新要素,继续建设蕉门河中心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和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
打造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南沙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和业务规模超过全市8成,推动设立以碳排放权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引进境内外投资者,创新跨境交易模式,发展碳排放权与大宗商品期权衍生品交易。
南沙作为广州最重要的金融功能区之一,未来正是要加快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结算、资金集中运营、交易计价、资产转让、发债、直接投资等业务,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在岸综合服务中心。
2、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推进广汽丰田三期项目完工试投产。
以中船、东方重机、中铁南沙总部等项目为龙头,加快推进千万吨级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重型装备成套供应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产业。
3、物流业推动海嘉、近洋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广汽商贸项目前期工作并启动建设,加快打造汽车出海大通道,做大做强整车进口业务。
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分拨和交易中心,加快推进山姆冷链、骏德保税物流中心、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推动宝钢集团华南钢铁物流综合服务基地开工建设;力争年内新增3家出口集拼中心,推动UPS、日本大创、四洲国际等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