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开发区发展战略分析摘要:本文以广东省建设广州南沙新城的发展为背景,结合南沙开发区的具体客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南沙区发展的实际,简单阐述了南沙开发区的基本状况,对南沙开发区进行了SWOT 分析,简单阐释了南沙开发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后为南沙开发区今后的发展过程提出一些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南沙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一、南沙开发区概述南沙开发区是国务院1993年5月12日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是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
按照广州城市规划,南沙规划区范围包括广州番禺沙湾水道以南的所有地区,总面积约7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575平方公里。
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南沙开发区范围包括其中的黄阁镇、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镇东南角、横沥镇、珠江管理区、万顷沙镇、番禺区围垦公司等区域,总面积约53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南沙地区将发展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
1.1区位与交通南沙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
南沙距离广州,香港,澳门三地市中心不超过70公里,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共有6000万人,把整个珠三角及港澳的城市群都网络其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无可替代。
南沙雄踞珠江八大出海口的虎门,蕉门,洪奇门及横门,周边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大国际机场,是广州,深圳,珠海“A”字型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的横轴,得天独厚的海陆空位置使南沙成为连接珠三角两岸的交通枢纽。
南沙地区现有市政道路已初具规模,环岛路,进港大道,港前大道,黄阁大道,凤凰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焕然一新。
而为使南沙真正成为珠三角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南沙规划对外的“五纵五横”高速/快速公路及环形主干道达1200公里。
1.2建设规划南沙地区规划要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广州城市将沿珠江重点向南拓展,形成“山、城、田、海”的生态城市架构。
南部组团的发展在广州总体发展战略中具有核心地位,南沙一带将建设成为广州未来新城市重要组团之一。
将南沙规划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使广州实现由沿江城市向现代化滨海新城转变。
为达到这一目标,南沙地区的规划,一是强调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南沙发展为龙头,带动城市南拓,拉开城市布局,疏散旧城功能,以形成多中心网络式布局,使广州城市布局适应于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
南沙地区规划要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广州产业的发展。
南沙地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突出发展大交通、大工业、大港口、大物流,使其成为新世纪广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划发展坚持突出“大工业、大物流、大交通”的基本理念,以产业为基础,立足南沙开发,为构筑广州乃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条件。
整个南沙地分为三大功能区:潭大灵--鱼窝头:结构性生态建设区;黄阁--南沙:产业--生活综合功能区;龙穴岛--万顷沙:临港综合产业区规划充分利用南沙地区的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和岸线水运资源,以“大工业、大物流、大交通”为产业发展战略,以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配套化“为原则,采用专业码头建设与临港工业布局相结合,形成生态式组团布局、功能明确的以石油化工、钢铁、机械装备工业为主的现代化临港工业基地:时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重点的高科技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大力推动粤港两地的经济合作,建设优势互补的科技产业基地,形成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和资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中心,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1.3主要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南沙地区将发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中心;集物流产业、临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联结珠江口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新的粤港直接联系的重要通道。
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南沙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打造服务内地、连结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推动发展物联网等“智慧”产业,积极探索依托南沙保税港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华南重要物流基地,打造世界邮轮旅游航线著名节点。
二、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为了对南沙开发区目前的发展态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从而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有必要对南沙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进行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沙的位置正好位于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方圆60公里范围内,囊括了广东省十余座大城市,方圆100公里范围内则把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都网络其中。
南沙水路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
周边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五大国际机场。
由此可见南沙一方面背靠着珠江三角洲4000万人口的广阔市场腹地;另一方面又通过穗、深、珠、港、澳等大城市连接着海内外市场。
战略位置突出,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和幅射力。
(2)初具规模的产业优势自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经过接近年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目前南沙地区的工业、基础设施等建设有一定基础,城市建设也初具规模,具备了吸引各类投资的软硬环境,目前已有50多家外资项目落户南沙,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美国通用、德国巴斯夫和日本名幸电子等企业。
形成了塑料、化工、电子、食品加工、船舶制造等工业门类。
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85.68亿,比上年增长17.08%,工业产值1419.13亿,进出口总值分别为65.1亿和美元35。
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42%和42.93%.全年招商引资新批项目31个,实际利用外资6.28亿美元。
南沙的工业以塑料加工、发电、石油化工为主,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西部工业区和北部沙螺湾工业区,产值较高有美国通用塑料厂,利民电器厂,珠江电厂,巴斯夫化工以及建滔石化。
现在启动南部粤港资讯科技园的建设,已有10多家研发机构进驻。
(3)丰富的旅游资源南沙地区拥有文化、工业、农业、城市等多种旅游资源和产品,山、河、海、田、岛等各种自然要素齐备,因而旅游资源种类众多,而且组合较好。
广州在文化上有四个鲜明的特色:即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近现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简称四地)。
(4)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行使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对南沙地区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广州市政府的发展目标,南拓北优,将南沙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经济辐射能力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自然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海滨新城区。
省政府连续三年下拨100亿元财政支持,广州市至今每年10亿元财政支持,用于南沙基础设施和市政配套建设。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五免五减半”、“两免三减半”和两类企业减税等等,刺激了各类企业入驻南沙,并降低了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进驻所带来的各项成本。
2.2 劣势(Weakness)(1)产业模式单一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虽然有各类大型企业,但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现状分析来看,主导产业发展大多还只是处于初期规模,产业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南沙开发区的地区经济总量比例还很低,并面临诸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有待于进一步扶持。
(2)研发后劲不足南沙开发区内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也较弱,尚未形成科技项目孵化和研发能力。
开发区内科研机构少,没有像广州市区的科研机构、大学等集群。
在开发区引进的一些大项目中,企业总部大都不设在开发区,只是把工厂制造部分放在开发区,企业的研发机构很多都在外地。
因此研发的后劲相对不足。
(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虽然经过了接近20年的发展,但南沙有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目前虽然拥有由南沙港快线、京珠高速、虎门高速、南沙大道、省道S111以及黄沙快线共同构建的高快速路网,与周边各地市的交通联系还不算很密切,南沙道路建设滞后。
此外网络、医院、学校等市政设施还不够完善。
2.3机遇(Opportunity)(1)海港建设的机遇按照《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重点建设“三大港”(即空港、信息港、海港)的战略目标,位于南沙开发区的海港建设,将促进广州向海口型城市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广州港的区域地位,使广州真正成为华南地区航运中心。
而南沙在广州的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2)三大工业基地建设的机遇南沙将重点建设以沙仔岛作为造船、修船、船舶辅机及机械装备和集装箱制造的造船工业基地;在南部的万顷沙、新垦镇濒临蕉门水道地区,按照产业配套、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将建设现代化全流程临海石油化工工业基地,规划面积约33平方公里;钢铁工业基地按照产业链相互衔接配套的原则,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在万顷沙地区建设钢铁工业基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建设规模为年产钢材500万吨。
这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给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战略机遇。
(3)南沙新城的建设机遇近几年来,南沙开发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也重视城市规划的修编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南沙新城的建设将使广州的华南中心城市的地位更为凸显,因此各级政府将会为南沙新城的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这将给南沙开发区的建设提高更大的机遇。
2.4威胁(Threat)(1)外省竞争对手的威胁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开发区不论在大项目的引进、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以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方面,还是在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实力的比拼方面,竞争都已发展到非同一般的程度,在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2)本地竞争对手的威胁广州本地的有同样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之对比南沙开发区的经济总量相差很大,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321.8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是排在第一位,南沙开发区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405.23亿元,排在全国的第13位。
此外南沙开发区还有其他省级市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都是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竞争对手,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优惠等方面都对南沙开发区形成威胁。
三、南沙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3.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对重大项目的倾斜制度南沙开发区纵向来说近几年发展还算较快,但与全国其他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经济总量还是比较小。
为此,南沙开发区要成为地区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要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集聚效应强的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