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211P)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211P)
(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 (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物理学
(2)化学
(3)生物学
三、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1、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 (1)物理学领域 (2)化学领域 (3)生物学领域 2、科学走向新的综合 3、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太阳是地球能源的真正来源。
图
太阳大气结构
请参看教材上39页“太阳系的组成图”和“太阳
系九大行星的几个参数表”。
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除了地球外还有水星、金星
和火星,它们是地球的近邻,其特点与地球类似。这
四颗行星距离太阳较近,它们的体积小、质量小、密 度大、表面温度高,同时自转速度慢、卫星少。类木 行星则相反。 行星的运动规律有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即
(1)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的 特别要认识其中最低层是对流层,参看教材上45 页“大气垂直分层”图,该层与人类的生活有关:如天 气现象就发生在对流层;水圈中的气态水、生物圈的范 围也与对流层有关。因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 大,大气密度也最大,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七、八成,
太阳系的特征是以太阳为中心,行星、卫星及彗 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环绕太阳公转。太阳系大体上是 个球体。此外九大行星中的位置要求掌握并能填绘在 图上,如水星离太阳最近,地球离太阳第三位远,金
星和火星是地形状和大小 :
(1)地球的形态,即简单讲是球形,具体讲是 椭球体,准确描述应为“梨状体”。 地球的平均半 径是6371千米。
2、实验
(1)直接实验
(2)模拟实验
三、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1、逻辑思维 2、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 (1)比较——分类法 (2)分析——综合法 (3)归纳——演绎法 3、知觉和灵感 4、数学方法 5、假说及其检验
第二节 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SYS是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 写。 2 、 SYS 科学教育是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 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 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3、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 (1)能源 (2)环境 (3)信息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1、选题、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一、选题、实验计划的制定 1、科研选题 2、实验计划
二、观察、实验方法
1、观察
(1)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3)银河系
应该有对银河系的认识,太阳就是其中的一颗恒 星。可以对照教材上36页上“银河系的结构”图来认 识银河系的特征,同时要搞清太阳在其中的位置。
银河系的形态是如同铁饼状的圆盘体,中部较厚
的部分称为核球,四周较薄,叫作银盘。
太阳位于银盘的一个旋臂上,距银心有一段距离。
(4)太阳及九大行星
太阳外部:是指太阳大气, 由三个圈层组成,即光球、色球和日冕。底层为 光球,最外层是日冕,中间是色球。人们所见到的太 阳实际上是光球,强烈的光辐射就是从这一层发出的。 而色球和日冕由于亮度远小于光球,是不容易见到的, 这反映了不同圈层的性质差异。
3、银河系是宇宙无数星系中的一员
最主要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这一由 大到小的组成系统。
图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是一切存在的总 称。宇宙是 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 时间上无始无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2)恒星的概念和性质(略)
恒星的光度:指恒星本身的发光程度,即 它表面发光量的强弱,用绝对星等表示。 恒星的亮度:指在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肉 眼所见恒星明亮程度的大小,用视星等表示。
二十一世纪的七大悬年
一、永远年轻、长生不老 二、人类能不能治愈癌症 三、我们能不能创造生命 四、灵魂究竟何在 五、光速是速度的极限 六、人类是否是宇宙的唯一生命 七、我们能否进行时间旅行
第二章
自然界的物质性
第一节
一、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地球概况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行
(2)特征的意义:即距太阳距离适中、球状的 形态、巨大的质量和体积所起的作用等,这是地表自 然环境产生的基础,也是生命产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 这一距太阳适中的距离不致使地球如水星那样受太阳 光过大的辐射,也不是远离太阳,能得到充分的太阳 光,在地球表面形成了适宜的温度,这对生命圈的出 现十分重要。
木星、土星等外行星因离太阳较远,所受 到的太阳光照和辐射热就要微弱的多。地球的 体积和质量适当。从绝对量看地球质量仍是巨 大的,足以形成强大引力避免地表大气逸散到
外层空间,形成了对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圈。
另一方面地球的质量不是过于庞大以至保持太
厚的大气和太多的有害气体。
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有快慢适当的旋转,
这一适度的旋转速率使地球原始物质产生分
化,形成地球的圈层构造,出现了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等,造成地球的磁场,并导致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使地表热量平衡, 有利于生物正常生存。球状的形态使地球各 处太阳高度不同,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 然现象的复杂多样。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
分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请参看教材上44页上“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 图”,以固态的地球表面为界,它以外部分是外部 圈层,以内部分称为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如教材上44页“地球外部圈层
示意图”所示,是由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 的。
行星运行轨迹几乎近于圆形,所有行星公转轨道面大
体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绕太阳公转的方向都与太阳自 转方向一致。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太阳系的组成是太阳以及行星、卫星及彗星、流 星和星际物质,主要是太阳和九大行星;其质量的绝 大部分集中在太阳上,光和热也来源于太阳。
行星中有九大行星,包括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古代自然科学
古代希腊的科学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自然科学包括 古代印度的科学 古代阿拉伯的科学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 药四大发明。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
(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