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课件-自然科学基础知识05无机化学部分课件

精品课件-自然科学基础知识05无机化学部分课件


(4)
碱使蓝色石蕊试液变红。
(5)
酚酞在碱溶液里变成红色。
3. 被蚊子或蜜蜂叮咬后可不可以擦浓碱溶液?为什么?
另外,带小朋友到室外玩耍时,如他们被昆虫叮咬,
在没有肥皂水或氨水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二、碱的小实验
提出问题 知识与实践 实践与探索 观察与思考
人呼出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它怎么能使“清 水”变浑浊?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05无机 化学部分课件
第五单元 有关碱、酸、盐和 常见元素的知识
六、盐的小实验 七、电解质溶液 八、卤 素 九、硫 氮 十、铝 铁
1. 酸、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2. 用对比颜色法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3.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盐的水解; 4. 氯气的基本化学性质; 5. 碘与人类的健康; 6. 铝的基本化学性质和铝盐净水的原理; 7. 铁的基本化学性质及生铁和钢的区别; 8. 原电池原理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备注 对强碱性灵敏, 在酸性中颜色变 化不显著
中药房有卖,需 用酒精浸取
(2)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CO2 2NaOH+SiO2
Na2CO3+H2O Na2SiO3+H2O
(3)碱能和酸起中和反应
NH3·H2O+HCl
NH4Cl+H2O
Cu(OH)2+2HCl CuCl2+2H2O
(4)碱能和盐反应
2. 空杯进烟
原理:
图5-3 空杯进烟
NH3+HCl NH4Cl
3. “水”和“牛奶”
方法:往烧杯内放入氯化铝晶体 2 g,加水 20 mL,溶解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或事先配制 成)。然后再往氯化铝溶液里加入 20 %氢氧化 钠溶液,稍后摇动烧杯,烧杯里无色透明的“水” 浑浊了,变成白色的“牛奶”。
酸与金属反应的区别; 8. 铝的两性性质; 9. 铁(生铁)与钢的区别; 10. 原电池中的正极、负极及其所进行的电离
反应方程式。
一、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
提出问题 知识 解释问题 练习与思考
1. 碱及其组成 2. 典型的碱 3. 碱的通性
1. 碱及其组成
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 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2)氨水
可用 NH3·H2O 来表示,是氨气的水溶液。
N H 3+H 2O N H + 4+O H -
N H 3H 2 ON H 3 H 2 O
氨水对多种金属有腐蚀作用。另外氨水 在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地方,以免受热分解。
3. 碱的通性
碱的通性(见图5-2)。
图5-2 碱的通性
(1)碱能使指示剂变色
1. 酸与盐、碱与盐、盐与盐之间进行复分解 反应的条件;
2. 盐类水解后,其溶液显酸性、碱性的变化 规律;
3. 氯气是有毒气体,为什么还能用氯气对自 来水消毒呢?
4.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在何种条件下能平稳 进行,何种条件下进行剧烈反应并爆炸?
5. 如何理解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6.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7. 浓硫酸、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和稀硫酸、盐
通常碱的分子是由一个金属离子和一个或 几个氢氧根离子组成的。
2. 典型的碱
典型的碱 (见图5-1)。
图5-1 典型的碱
(1)氢氧化钠
俗称烧碱,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将固体氢氧化钠露 天放置,它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有涩味和油腻感,并有强烈 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热的浓碱液腐 蚀性更强,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如果 皮肤或衣物不慎沾上了碱液,应立即用水冲洗, 然后再用 3 %硼酸冲洗。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基 本化工原料之一,用途极广。
Al(OH)3+3HCl
AlCl3+3H2O
再继续加氢氧化钠溶液,杯内液体又变成无 色透明了。“牛奶”又变成“水”了。
在变成“水”的烧杯内慢慢滴入几滴稀盐酸, “水”又变成“牛奶”。
3. “水”和“牛奶”
原理:
AlCl3+3NaOH
3NaCl+Al(OH)3↓
Al(OH)3+NaOH
NaAlO2+2H2O
NaAlO2+HCl+H2O NaCl+Al(OH)3↓
(1)碱能使指示剂变色
表5-1 代用指示剂 (续) Nhomakorabea指示剂
石榴花浸液
蔷薇花浸液 丝瓜花浸液 南瓜花浸液 白菜叶汁 梨树叶汁
紫草液
原液颜色
浅红色
几乎无色 黄色 黄色 绿色 土色 红色
指示剂颜色 在酸中颜色 在碱中颜色
浅黄色
橙色
绯红色 土红色 褪色 黄色 暗红色
红色
橙黄色 大黄色 黄色 黄绿色 黄绿色
蓝色
像石蕊和酚酞能使酸或碱的溶液改变颜色
的这类化合物,通常称为指示剂。
表5-1 代用指示剂
指示剂 牵牛花汁 红萝卜皮浸液
杨梅果皮浸液
原液颜色 紫色 紫色
红色
指示剂颜色 在酸中颜色
红色 红色
在碱中颜色 蓝色
绿色或黄色
红色
蓝色
备注
弱碱性呈绿色, 强碱性呈黄色
紫萝卜花汁 月季花汁
紫红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草绿色
你知道实验中的空杯为什么会冒出烟来吗? 你有没有见过“水”和“牛奶”会变来变去? 大家都知道液体在杯里是可以倒出来的, 现在这个杯子里的两种液体混合到一起,为什 么倒不出来了?
1. 清水变浑
2. 空杯进烟
3. “水”和“牛 奶”
4. 倒不出的“液体”
1. 清水变浑
方法:取一个透明度较好的玻璃杯(或一 支大试管),在其中盛入澄清的石灰水(外观 与清水一样),然后再用细玻璃管(或喝冷饮 用的细管)插入液体中吹气,杯里的水即变成 浑浊了。
3NaOH+FeCl3 3NaCl+Fe(OH)3↓
(5)碱能发生分解反应
Cu(OH)2 △ CuO+H2O
1. 碱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2. 根据句子正确与否,在句首空格处写出对(√)或
错(×)的记号。
(1)
碱溶液的味道是酸的。
(2)
碱的稀溶液摸起来感觉油腻。
(3)
碱使红色石蕊试液变蓝。
原理:
Ca(OH)2+CO2
CaCO3↓+H2O
2. 空杯进烟
方法:取两个不透明的杯子,分别倒入微 量的浓盐酸和浓氨水溶液,然后把杯子转一转, 使杯壁上都附着一层药液(注意:倒好药液后 的两个杯子要离得远些,以免发生反应)。然 后将两个杯子口对口放在桌上(赶快在上面盖 一块大手绢以增强效果;实验时可用一根点着 的香在手绢周围绕一圈,然后将手绢拿去)。 再把杯子打开,奇怪得很,空杯子真的冒出浓 浓的烟来(见图5-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