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关节概述
• 1、运动节段的前部:两个叠在一起的 椎体、椎间盘和纵韧带形成。主要是 承担压缩负荷
• 2、运动节段的后部:后部控制运动节 段的运动。运动的方向取决于椎间小 关节突的朝向。
椎体小关节突的朝向及运动
• 寰枢椎的小关节突朝向横面 • 其余颈椎(C3—C7)的小关节突均与
横面呈45°夹角与额面平行,使其能 屈曲、伸直、侧弯和旋转。
椎骨间的连结
• 椎体间的连结 • 椎弓间的连结
椎体间的连结
• 椎间盘 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 维环;
• 前纵韧带 宽而坚韧;附着于椎体和 椎间盘;
• 后纵韧带 窄而坚韧;与椎间盘纤维 环及椎体上下缘紧密连结,而与椎体 结合较为疏松;
• 黄韧带 位于椎管内,连结 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
• 棘间韧带 连结相邻棘突间 的薄层纤维。
• 胸椎小关节突的朝向与横面呈60 °, 与额面呈20 °夹角,这种排列使其能 够侧弯、旋转和少许屈伸。
• 腰椎小但不能旋转。
脊柱不同节段运动范围
35
30
25
20
15
10
5
0 CO-C1 C1-C2 C2-C3 C3-C4 C4-C5 C5-C6 C6-C7 C7-T1 T1-T2 T2-T3 中胸段 下胸段 L1-L2 L2-L3 L3-L4 L4-L5 L5-S1
屈伸 侧曲 旋转
寰椎与枕骨及枢椎的关节
• 寰枕关节 两侧枕髁与寰椎侧块的上关节凹构成的联合关
节。寰枕前膜是前纵韧带的最上部分,连结枕骨大孔前缘与 寰椎前弓上缘之间;寰枕后膜位于枕骨大孔后缘与寰椎后弓 上缘之间。
• 寰枢关节 包括3个滑膜关节,2个在寰椎侧块,1个在正中
复合体,分别称为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 寰枢关节还由下列韧带增强:齿突尖韧带—由齿突尖延到
胸椎的主要特征
腰椎的主要特征
• 腰椎椎体粗壮,横 断面呈肾形。椎孔 呈三角形。上、下 关节突粗大,棘突 宽而短,呈板状, 水平伸向后方。各 棘突的间隙较宽。
骶尾骨的主要特征
• 骶骨由5块骶椎长合而成,呈三角 形,底向上,尖向下,盆面凹陷。
• 尾骨由3-4块退化的尾椎长合而成。 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脊柱关节概述
一、解剖介绍
1、椎骨
脊柱共有33块椎骨构成: 颈椎 C7 胸椎 T12 腰椎 L5 骶椎 S5 骶骨 尾椎 Co 3~4 尾骨
椎骨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椎弓板 横突
棘突
上关节突 椎上切迹 横突肋凹 椎下切迹
下关节突 棘突
脊柱X线表现
颈椎的主要特征
• 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 圆形。
• 棘上韧带和项韧带 棘上 韧带是连结胸、腰、骶椎各 棘突尖之间的纵行韧带。在 颈部,从颈椎棘突尖向后扩 展成三角形板状的弹性膜层, 称为项韧带。
• 横突间韧带 位于相邻椎骨 横突间的纤维索。
• 关节突关节 由相邻椎骨的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
椎弓间的连结
椎动脉 关节突关节
脊柱的功能单位
• 脊柱的功能单位是运动节段,由上下 两个椎体和介于它们之间的软组织组 成。
• 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状, 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 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
• 第2颈椎又名枢椎,椎体向 上伸出齿突,与寰椎齿突凹 相关节。
• 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长, 末端不分叉。
• 胸椎椎体从上向 下逐渐增大,横 断面呈心形。横 突末端前面有横 突肋凹与肋结节 相关节。第1胸椎 与第9以下各胸椎 的肋凹不典型。 棘突较长,向后 下方倾斜,呈叠 瓦状排列。
枕骨大孔前缘。翼状韧带—由齿突尖向外上方延至枕髁内侧。 寰椎横韧带—连结寰椎左右侧块。覆膜—覆盖于上述韧带的 后面,向下移行于后纵韧带。
齿状突韧带 翼状韧带
寰枕关节
寰枢外 侧关节
椎间盘结构
椎间盘:占脊柱全 长约1/4,颈、腰段 最厚。
棘突 髓核
纤维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