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

体育与健康教案全集

黄梅思源实验学校2015年春初中七、八年级体育课时教案班级:教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理论课教案《排球规则》介绍第三周第7课时教学目标:一、让学生初步了解排球规则。

二、让一部份学生能参与排球比赛。

三、让大多数学生看懂一场排球比赛。

德育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规则对于一场比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排球比赛规则对动作技术的要求。

教学难点:排球比赛规则对动作技术的要求中的进攻性击球、手过网等的判断。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通过桌上的排球联想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导入本课课题。

要让中国排球再创辉煌,就要普及排球运动,也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怎样开展排球比赛。

二、提出有关排球规则的几个问题:(放幻灯片)1、一场排球比赛比分为20:25是否继续比赛?2、请画出排球比赛中队员站位秩序。

3、一局比赛中可请求暂停多少次,每次暂停的时间是多少?4、比赛中每队最多触球几次?5、排球比赛是一个长宽为多少的长方形?三、排球规则的具体讲解:1、排球比赛的场地,(放幻灯片)2、排球规则的概述:(播放课件)球比赛的开始,由一队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发球。

然后每队可接触球了次(拦网触球不计算在内。

)比赛应不间断地进行。

如果球落地触墙,触天花板、触其他任何物体或某一队员犯规,则成死球,造成死球的一方失球。

只有发球的队胜1球时,才得1分。

如发球队犯规、失误。

或接发球的队胜1球时,则接发球队取得发球权,其队员须按顺时针方向进行1个位置的轮转。

一个队只有赢得至少5局3胜制,前4局打成2比2平局时,第5局为决胜局。

在决胜局比赛中,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

每局比赛前教练员必须将上场阵容位置表交给记录员或副裁判员,不得更换。

每队上场6人,站1号位,每次均由轮转到1号位的队员发球,在发球击球时,双方队员都必须按规定位置站好,前后排和左右侧都不能站错,否则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球发出后其位置不受此限制)。

比赛成死球时,教练员和队长可向裁判员请求暂停或换人。

每次暂停不得超过30秒。

1局比赛中,每队可要求两次暂停,准许边续请求暂停。

如果要求第3次暂停,裁判员应予拒绝并提醒该队注意,否则该队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

因队员受伤或其他事故中断比赛,不算作暂停。

每队在1局比赛中,开始上场的队员被替换下场后,只有1次再上场机会,而且再上场时只准换下替换他的替补队员。

3、排球规则中对技术动作的要求:(放幻灯片)①发球:按次序该发球的队员必须站在底线外,在裁判员鸣哨后5秒钟内将球击出。

发球队场上队员不得挥臂、跳跃或形成屏障、阻碍对方接球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线,否则被判掩护发球犯规,失去发球权。

②触球:每队最多触球3次(拦网除外),如果1个队员连续触球多于1次(拦网除外),则被判为连击.同队两个队员同时触球,作为两次触球。

双方队员在网上同时触球后,均可再击球3次。

③手过网:队员不得过网击球。

但击球点在本场区,球离手后,手随球过网不判过网犯规。

对方击球前,拦网队员手触及对方地区上空的球时,判拦网队员过网犯规。

当对方队员击球之后,许可在以对方地区拦网。

④过中线: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域面即判过中线犯规。

但一脚或双脚的一部分踏过中线,而另一部分踏在中线上或在中线上空,则不判犯规。

队员可以伸手在网下击球,但不得阻碍对方队员。

⑤拦网:队员用上体在球网附近高于球网上沿,阻挡对方击过来的球,称为拦网。

只准前排队员进行单人或集体拦网。

在1次拦网中,球可能迅速成连续触及1个或几个拦网队员的手,头或上体的其他部位,均算1次拦网。

拦网后本队可再击球3次。

拦网手触球后,球落界外,为触手出界,判失误。

(6)进攻性击球:直接向对方场区击球为进攻性击球。

前排队员可在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作攻击性击球,后排队员在限制线前的前场区只能作整个球体不高于球网上沿的进攻性击球,但在限制线后起跳则可扣任何高度的球。

4、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画出排球比赛的站位秩序。

2)让学生判断进攻性击球、手过网的情况。

(请学生上台示范)5、介绍几种常见的裁判手示。

6、排球比赛赏析(学生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课件播放。

四、课后要求:请在班上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班上的一次排球比赛。

五、板书设计:(主板书)排球规则1、排球比赛的场地,2、排球规则的概述:3、排球规则中对技术动作的要求:①发球②触球③手过网④过中线⑤拦网 (6)进攻性击球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教材1、跑走交替1000-1500米重点不屏气或用嘴呼吸。

难点呼吸与步伐协调。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知道途中跑时正确的呼吸方法及其对提高跑的能力的作用。

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鼻进行呼吸,并能在保持呼吸节奏的情况下自然跑进。

情感目标:学生在走跑交替的练习中能按规定段落分配,坚持跑完规定距离。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次数教师个人修改意见准备部分一常规二、徒手操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和任务。

四、慢跑400米五、徒手操;1、伸展运动2、体侧运动3、俯背运动4、踢腿运动5、侧压腿、前压腿` 一、队列如图示××××××××××××××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二、练习图:1、学生听清要求和规则。

2、认真练习动作到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次数教师个人修改意见理论课(二)体能常识第五周第12课时教学目标:介绍提高反应速度、灵敏和柔韧素质的方法和要求,帮助我们在体育健身实践和课余体育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科学锻炼身体,有效提高身体素质。

一、提高反应速度练习方法:人的神经反应速度与遗传和后天训练有关。

经常参加相关的专门练习,可有效发挥自身反应速度潜力,并在体育活动中稳定地表现出来。

1、简单反应速度练习:简单反应速度练习是提高基础反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简单反应速度训练时提高人的感官器官、传入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肌肉)通路连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过程。

练习中,通过对某些定向信号作出规定的应答,来提高对刺激信号的反应速度。

如利用听觉功能,听哨声、口令、击掌等声音信号,完成规定动作的练习;利用视觉功能,看旗势、手势等信号,作出相应动作的练习;利用触觉功能,感知他人拍打身体部位等信号,做规定动作的练习等。

2、复杂反应速度练习复杂反应速度练习是提高对不定向信号作出合理应答能力的有效方法。

反复练习是提高神经系统灵活性和应答行为合理性的过程。

练习中,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方法,提高对短边环境和突出信号合理应答的反应速度。

练习要求:①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身体肌肉的活性增加,信号传递通路通畅,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

②熟练掌握动作:反应速度与应答动作的熟练性有关。

③二、提高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儿童少年期是提高灵敏素质的最佳时期。

灵敏素质好,使人能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协调地做出各种反应动作。

练习内容:1、主要有单杠、双杠、垫上运动、跳箱、变向跑、武术等。

通过这些练习,发展良好的空间、时间和用力特征,提高肢体相互配合的精确性和合理性等能力。

2、主要有球类运动、跳绳、游戏等。

经常参加这些内容锻炼,能提高快速反应,及时和准确地变换身体动作,提高逊用合理行动的能力。

3、虽然体操和球类运动都有发展灵敏素质的功能,但体操动作的灵敏性主要是表现在对自身肢体的控制,因此要全面发展灵敏素质,应选择多种项目锻炼才能收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练习要求:1、方法手段多变:灵敏素质的发展与各种分析器技能改善关系密切,方法和手段越多,对各分析器功能提高越有利。

2、形式内容多样: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体现。

在练习时,要安排不同内容,选择多种形式,如个体和群体活动形式结合,变换练习条件,发展多种能力。

3、练习时间适宜:灵敏素质锻炼效果与身体疲劳程度有关。

身体疲劳时,注意力和思维的敏捷性都会下降,锻炼效果降低。

另外,相同的练习重复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学习兴趣下降后,也会影响锻炼效果。

三、提高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运动中,动作幅度与肢体的柔韧性有关,运动中的肌肉、肌腱拉伤有些也与柔韧性有关。

练习方法:1、动力拉伸法:指有节奏地多次重复某一拉压动作,使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逐渐被拉长的方法。

2、静力拉伸法:指通过缓慢的动力拉伸,或到一定程度时保持静止状态,使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得到拉长的方法。

练习要求:1、循序渐进;2、主动和被动方法相结合;3、全面发展;4、持之以恒;5、注意安全。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难点手臂内旋。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知道体侧垫球动作的正确方法。

技能目标: 学生能做出两臂夹紧,同侧臂稍高的体侧垫球动作。

情感目标:学生注意听取教师讲解和认真看示范,并能按教师要求练习。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次数教师个人修改意见准备部分一常规二、徒手操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和任务。

四、慢跑400米二、徒手操;5、伸展运动6、体侧运动7、俯背运动8、踢腿运动5、侧压腿、前压腿10``一、队列如图示××××××××××××××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二、练习图:1、学生听清要求和规则。

2、认真练习动作到位。

8*8拍领操要求是体育委员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次数教师个人修改意见理论课(三)体育锻炼与身体机能的发展;饮食、体育锻炼与体重第六周第14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循环呼吸消化运动系统功能;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能量消耗。

2、能力目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评价身体机能、肥胖等指标,3、情感目标:在保健方面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控制控制饮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评价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指标和判断肥胖的指标。

教学手段:先学后教,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步骤:一、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循环呼吸消化运动系统功能1、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2、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3、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4、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二、两个评价指标肺活量和肺活量指数肺活量指数=肺活量/体重评价身体素质的指标男生:50米、立定跳远、站立体前屈、引体向上、100米跑女生:50米、立定跳远、站立体前屈、屈膝仰卧起坐、800米跑三、饮食、体育锻炼与体重1、人长期贪吃、懒动,可以形成肥胖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