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物叫构筑物。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分别为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关系。
2.什么叫做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低层、多层、高层建筑按什么界限进行划分?答:大量性建筑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大型性建筑是指多层和高层公共建筑和大厅型建筑。
低层、多层、高层建筑按高度与层数进行划分3.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 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而制定出来的。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其数值定为100m,符号为M既1M=100mm。
整个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都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六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2)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其基数为1 /10M,1/5M,1/2M等三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
4.两阶段设计与三阶段设计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5.平面设计包含哪些基本内容?答: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以及平面组合设计。
6.影响房间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为什么矩形房间被广泛采用。
答: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从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经济条件,美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房间形状。
一般功能要求的民用建筑房间形状常采用矩形,其主要原因如下:(1)矩形平面体型简单,墙体平直,便于家具布置充分利用面积。
(2)价额狗布置简单,便于施工。
(3)矩形平面便于统一开间,进深,有利于平面空间的组合。
7.房间的尺寸指的是什么?确定房间尺寸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房间尺寸是指房间的面宽和进深,而面宽常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开间组成。
确定房间尺寸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1,满足家居设备布置及人们活动要求。
2,满足视听要求。
3,良好的天然采光。
4,经济合理的结构布置。
5,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要求。
8.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确定楼梯的数量、宽度和选择楼梯的形式?答: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空间(走道),垂直交通空间(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交通枢纽空间(门厅,过厅)等。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主要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和防火规范来决定。
楼梯的形式主要有直行跑梯,平行双跑楼梯,拆跑楼梯等,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
9.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运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平面组合?答: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物质技术,建筑美观,经济条件等。
各类建筑由于功能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同,平面组合就是根据使用功能特点及交通路线的组织,将不同房间组合起来。
这些平面组合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1走道式组合;2套件式组合3大厅式组合4单元式组合。
10.建筑物如何争取好的朝向?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如何确定?答:建筑物的朝向主要是考虑到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主导风向,建筑使用要求及地形条件等综合的因素。
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根据日照,通风等卫生条件,与建筑防火安全要求来确定。
除此之外,还应综合考虑防止声音和视线干扰,绿化,道路及室外工程所需要的间距以及地形的利用,建筑空间处理等问题。
11.什么是层高、净高?确定层高与净高应考虑哪些因素?答:层高是指该层楼地面到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层高和净高的确定应考虑使用功能,采光通风,结构类型,设备布置,空间比例,经济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例如卧室,教室,公共建筑门厅和商店营业厅的净高确定差别。
12.室内外地面高差由什么因素决定?答:室内外地面高差应考虑内外联系方便,防水,防潮要求,地形及环境条件,建筑物性格特征等因素。
13.影响体型及立面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建筑物体型组合有哪几种方式?答: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不能脱离物质技术发展的水平和特定的功能,环境而任意创造,它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使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技术,经济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制约。
14.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一座建筑物主要是由基础,墙或柱,楼梯,楼板层及地坪层,屋顶及门窗等六大部分所组成。
基础是房屋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结构,它的作用是把房屋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基础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建和护围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作为护围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
作用:内墙起着分隔空间,组成房间,隔声,遮挡视线以及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的作用。
为此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等能力。
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和承重墙一样承受屋顶和楼板层及吊车传来的1荷载,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楼板层是水平方向的承重结构,并用来分隔楼层之间的空间。
它支撑着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梁和柱,他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及隔声,防火,防水,防潮,等性能。
地坪层是指房屋底层之地坪,应具有均匀传力,防潮,坚固,耐磨,易清洁等性能。
楼梯是房屋的垂直交通工具,作为人们上下楼层和发生紧急事故是疏散人群之用。
楼梯应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做到坚固和安全。
屋顶是房屋顶部的围护构件,抵抗风,雨,雪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屋顶又是房屋的承重结构,承受风,雪和施工期间的各种荷载。
屋顶应坚固耐久,不渗透水和保暖隔热。
门主要用来通行人流,窗主要用来采光和通风,处于外墙上的门窗又是围护构件的一部分。
应考虑防水和热工要求。
15.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建筑构造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答: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外界作用力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筑技术条件及建筑标准等。
16.论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答:墙体按所在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外围外墙。
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为山墙。
根据墙体与门窗位置的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与门窗位置的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
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按构造方式墙体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按施工方式可以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钢材用量较多。
17.论述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
答: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如下①横墙承重体系楼板及屋面板的荷载均由横墙承受。
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的住宅、宿舍、旅馆等。
②纵墙承重体系动承重墙体主要由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纵墙组成。
把大梁或楼板搁置在内、外纵墙上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梁、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
适用于对空间的使用上要求有较大房间的办公室、商店、教学楼也适用与住宅、宿舍等。
③双向承重体系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
此方案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墙体材料用量较多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
④局部框架体系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内部框架承重四周为墙承重。
18.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有哪些措施?答: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一般有三种措施:第一,增加外墙的厚度,使传热过程延缓,达到保温的目的。
但是墙体加厚,会增加结构自重,多用墙体材料,占用建筑面积,实用有效空间缩小等。
第二,选用空隙率高,密度轻的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等,这些材料导热系数小,保温效果好,但是强度不高,不能承受较大的荷载,一般做框架填充墙等。
第三,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解决保温和承重双重问题。
19.什么是变形缝?有什么设计要求?答:变形缝是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
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类别有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沉降缝(以下情况应设置沉降缝;建筑物位于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上,或在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个连接部位:建筑物形体比较复杂,在建筑平面转折部位和高度,荷载有很大差异处。
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降的可能性越高,沉降后产生倾斜距离越大,要求的缝宽越大)和防震缝(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内应设防震缝。
防震缝的宽度,在多层砖缝房屋中,按设防烈度的不同取50-70mm。
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物高度小于或等于15m时,缝宽为70mm。
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5m时:设防烈度7度,建筑每增高4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8度,建筑每增高3m,缝宽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9度,建筑每增高2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三种。
20.楼梯是由哪些部分所组成的?常见的楼梯有哪几种形式?各使用于什么建筑?答:楼梯一般由梯段,平台,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梯段:楼梯俗称跑梯,是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
通常为板式梯段,也可以由踏步板和倾斜板式梯段。
为了减轻走的疲劳,梯段的踏步步数一般不宜超过十八级,但也不宜少于三级,因为步数太少不宜为人们察觉,容易绊倒。
楼梯平台:按平台所处位置和标高不同,有中间平台和楼层平台之分。
两楼之间的平台称为中间平台;用来供人们行走时调节体力和改变行进方向。
而楼层地面标高平齐的平台称为楼层平台,除起着与中间平台相同的作用之外,还用来分配从楼梯到达各楼层的人流。
栏杆扶手,栏杆扶手是设置在梯段及平台边缘的安全保护构件,当梯段宽度不大时,可见在梯段临空而设置。
当梯段宽度较大时,非临空面也应加设靠墙扶手。
当梯段宽度很大时,则需要在梯段中间加设中间扶手。
21.楼梯坡度如何确定?踏步高与踏步宽和行人步距的关系如何?答:楼梯的坡度在实际应用中均由踏步高宽比决定。
常用的坡度为1:2左右。
人流量大,安全要求高的楼梯坡度应该平缓一些,反之则可以抖一些,以节约楼梯间面积。
踏步的高宽比根据人流行走舒适,安全和楼梯的尺度,面积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
22.楼板层与地坪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楼板层的基本组成及设计要求有哪些?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