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分享的快乐》
打古小学:邱贤方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分享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内容学分别是:我们班的“分享日”、活动天地、我们共享用和故事与思考。
1、我们班的“分享日”:从“分享别人的”和“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活动中,理解“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
2、活动天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合作体验,分享快乐。
3、我们共享用: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加深对分享的理解。
4、故事与思考: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分享不仅为别人,也是为自己。
本课的四个内容从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共生共存的角度,让学生体验由共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目标定为以下三个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从而乐于与他人分享。
四、教学措施:
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教学措施。
五、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准备,桂圆若干,多媒体课件,纸。
学生将准备一两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孩子都是在活动中学习。
因此,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每个环节主要采用活动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一)第一个环节是初步感受分享的快乐,导入新课。
主要采用了活动分桂圆(我把带来的桂圆同大家一起分享。
这样一开始就和学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同时,也可激发起学生
想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物品的愿望。
学生的大脑立即进入兴奋状态,导入新课。
)
(二)第二个环节是更进一步感知分享的快乐。
合作交流,感知分享;这时我会适时引入“我们的分享日”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从
学生与其它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物品这个活动来突破。
(在这个活动中我立即迎合学生这种心理,留给学生充分活动的空间而在分享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语言的变化和情感的体验。
为此,我要捕捉最真实的情感,分享过程中我立即请学生交流、谈话: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因为有了自己切身的体验,就自然理解“五角星”里的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让学生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谈自己的感受。
)
(三)第三个环节是合作体验分享快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我设计了传纸接力赛游戏。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从个体之间的分享扩展到集体生活中。
)
在这个活动中有如下几个步骤:
1. 拿出准备好的面积大于双脚的纸,每张纸面积相等。
2.对孩子们分组,每组6人,男女生各三个。
3·每人脚下踩纸一张,站最后的一个同学手里还拿一张纸。
把这张纸向前依次传至第一人,放在前方脚能跨到的地方,踩上去。
4·后面的人依次向前移动,最后的一个人再将空出来的纸往前传,依次重复,看哪一组先到终点
活动中还提出了如下要求::
1.不能追玩打闹。
2.传纸必须是后一个学生传给前一个同学的手里,不可跳过任何一个人。
3.任何人的脚不可以落在地上,要始终落在纸上。
不可跳,只能跨。
游戏后分组讨论:几个人怎样才能共同做好一件事?在活动中每一个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大家可以怎样相处?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胜者和没获胜者派代表板演分享他们的快乐。
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动小组打算怎样合作?实现合作体验分享快乐的教学
(四)第四个环节是回归生活,体验快乐。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
因此在学生感悟到分享是一种快乐的基础上,我将多媒体出示课本33页的图画,“俗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这不,这些孩子碰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假如你帮助了他,他会怎么想?”这样,让学生懂得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把自己的东西分给他人一些,或者借人用一用,也是一种分享。
最后我还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和别人分享快乐的事情。
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分享的理解。
(五)第五个环节是故事延伸,共享快乐。
(新课程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
在这一环节采用讲故事,我会先给学生讲《盲人点灯》这个故事的开头,然后让学生去猜测故事结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明确分享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分享不仅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
七、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设计出了这样的板书。
它暗示着愿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八、教学设计:
最后我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