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一)》第二单元第1课 (需两个课时)
教材分析:
《吃穿住话古今(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
主要从猿人、古人的“吃”切入、联系到火,拓展到农业生产这几个方面。
学情分析:
因为五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相对窄一点;但是在现今的信息时代,他们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观察、了解、探索;为此我想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看书交流,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验。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教学要从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生活阅历出发,重点不在学生掌握多少,了解多少,而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人类的起源以及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
文明的艰辛与漫长。
2.从“吃”入手,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
3、了解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教学重点:了解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人类进化的过程>
生:说一说感想
一、人类的起源
师: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人类是进化来的;
达尔文进化论
1、低级生物 -----高级生物---猿人---能人----智人……现代人(崇尚科学)
另外:还有不少人的神话故事
生:说一说
2、师:中国古老的传说:女娲捏泥人(造人)(迷恋传说)
3、外国上帝造人的传说(不崇洋媚外)
问:你认为以上那个是你的祖先?学生回答1可说你崇尚科学;回答2可说迷恋传说;回答3的可能没有,可说不崇洋媚外。
二、中国猿人、古人
1、师: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远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2、同学读第26页第一段。
3、北京猿人、元谋人、半坡遗址…河姆渡人遗址……。
4、看书交流第26—28页
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困难和危险
生:谈自己的感受。
5、教师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
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
三.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问“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方面发生哪些变化?
饮血茹毛
1、吃生食 ----------- 熟食
火--------认识火----掌握火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飞跃;(进步)
(播放课件:猿人狩猎图)
2.从吃自然到吃劳动所获;
A 养殖学生:说一说
B 种植学生:说一说
3、播放课件:古人农耕图
利用劳动工具,制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社会的又一大飞跃;(进步)
马克斯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4、播放炎帝神农氏课件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小结: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值得我们骄傲,同时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拓展思考(实践作业):‘火’的使用和“养殖、种植”技术的发明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说课稿
教材分析:
《吃穿住话古今(一)》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
主要由生活中的“吃”切入、联系到火,拓展到农业生产这几个方面。
学情分析:
学生重在了解和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产生对历史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祖先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基本认识。
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看昨天话今天想明天;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面有限,因此主要还是渗透,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探索,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生命的起源及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渗透一点进化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食”入手,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
情感目标:感受现实生活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理念: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于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3、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从播放视频 <人类进化的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本课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走进远古时代;通过课件展示学生交流
弄清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渗透达尔文的进化论)
播放课件:元谋人、北京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第二部分: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通过以下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从从吃生食到吃熟食,从穴居、洞居到现今;并且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1.自己阅读吃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
(1)说一说,人们运用“火”
(2)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书第二十九页)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最后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留了“搜集古人进化有关资料”
实践作业,对于培养学生兴趣及收集整理资料能力有较大帮助。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吃穿住话古今》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
目标制定较贴切;
2、课堂导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播放了人类进化的视频,非
常具有吸引力,生动、有趣、科学;我认为这也是本课的亮
点之一。
比较遗憾的是播放一遍部分同学可能没有看清,应
该再播放一遍,让学生加强印象。
3、学生看完视频,谈过感受之后,应该把我制作的投影片
“人类进化过程图”适时展出,让学生有进一步认识。
4、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上帝“造人”传说极具吸引
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向往;
我认为这是本课教学的又一亮点。
5、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不够活,分组讨论不够热烈。
6、关于“炎帝”--------神农氏讲的有点太略,总感觉缺点什
么。
通过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我感到小学这门课不太好讲,深浅尺度很难把握;浅了怕低估了学生,因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他们懂得很多;深了又怕他们听不懂,因为毕竟他们还小;为此,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修改了好几次,但还是不够理想。
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追求更高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