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集体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幼儿园集体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2、配器的步骤
第一,熟悉原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进行反复哼唱、弹奏、 倾听和感知体验。 第二,揣摩、分析。即揣摩、分析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 和趣味,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对非主要细节作“省略”处 理或“模糊”处理;分析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和结构特点, 感知作品结构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重复与变化的关系。 第三,安排节奏型和音乐作品的布局。既可以通过节奏和 音色的改变“变化”,又可以通过节奏和音色的重复强调 “统一”。八来自教师指导打击乐器演奏的特殊技术

1、哼唱曲调的技术。 2、节奏语言提示技术。 3、空间移动技术。 4、程序拉长或压缩技术。

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乐 曲《花好月圆》的配器方案并 演奏。
打击乐《花好月圆》节奏谱

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进行交 流。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努力与他人协调一致。注意力集 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交换乐器时,须先将原先使用的乐器放 在坐椅面上,在迅速无声地找到新的座位,拿起乐器,坐下,将乐器 在大腿上放好。交换过程中不与他人或场内的座椅相撞,坐下时不使 座椅发出声音或发生移动。
请以小组为单位,为乐曲《采 茶扑蝶》设计配器方案。
七、幼儿参与配器的一般程序
1、让幼儿熟悉音乐。 2、请全体幼儿随音乐做简单的节奏动作,教师观察幼儿 中产生的节奏型。 3、教师对幼儿的反应进行反馈,让全体幼儿了解他们当 中产生了什么节奏型,并进一步组织、指导幼儿创编出合 适的节奏型和动作。 4、教师进一步组织、指导幼儿将编创出的节奏和动作组 合成完整的节奏动作方案。 5、教师组织、指导幼儿将节奏动作转换成“变通总谱”。 6、教师继续组织、指导幼儿讨论,将“变通总谱”转换 成打击乐器的实际演奏方案。

(2)目前我们提出的目标。
第一,让幼儿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包括让幼儿体验音乐和打击乐 器演奏的整体音响在时间流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乐趣,以及体验与 他人协作的乐趣。 第二,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技术展现的能力。其中包括幼儿 在自己的声部中感知整体音响效果的能力,以及与其他人、其他声 部相互协调,共同创造某种既定整体音响形象的能力。 第三,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其中包括对所有音乐要素的敏感 性:如节奏感、旋律感、音色感、结构感——主要指音乐横向的曲 式结构及肢体感——主要指多声部音乐各纵向层次之间的织体结构。 第四,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其中包括音乐曲调的语汇,打击乐器 演奏节奏型的语汇,打击乐器演奏节奏型的语汇,打击乐器的各种 不同音色及其表现力的语汇。 第五,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其他要求。 因此,对于一次集体打击乐器演奏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具体目标应 划分成以下三个方面:①“音乐”素质发展要求。②“学习”素质 发展要求。③“做人”素质发展要求。
五、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育教学要点
(一)教育目标与教学模式 1、从教育目标来看,在音乐活动领域内,促进儿童发展 的目标体系在内容上已经发上了全面的改变。下面我们来 做一个比较: (1) 传统目标(从现在通用的各种教材中归纳出来)。 第一,激发了幼儿对奏乐活动的兴趣。 第二,了解一定乐器知识,学会简单地用打击乐器演奏的 技能,使儿童在歌曲、律动曲的伴和下齐奏、轮奏(实际 上是指轮流演奏)。 第三,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极少数教材上称“音色感”)。 第四,学会演奏一定数量的打击作品。
动作节奏练习活动:
《拨弦》
“指挥法”是打击乐整体教学法中一种核心性的教学方法。 不但教师可以通过指挥动作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整体音 响结构,而且幼儿也可以通过轮流看别人指挥和自己指挥 的练习活动不断深入地把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 教幼儿学习看指挥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要按规定的节奏来指挥,而绝不能只是划拍子。 2、教师本身的指挥动作必须清晰准确,具有热情。 3、培养幼儿养成看指挥的良好习惯。 4、教幼儿学习分声部看指挥时教师可从用身体动作指挥或 乐器演奏模仿动作指挥及语言提示逐步过渡到用手势指挥 和眼神的提示。 5、教师指挥时应注意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头部和目 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6、对于大班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迅速正确地对教师 的指挥手势作出反应和即兴看指挥演奏乐器的能力。


《纸杯游戏》
二、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教育内容
主要有: ①打击乐曲。 ②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技能。 ③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
三、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材料的选择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乐器。在为幼儿选择打击乐器时—般应考虑乐器的音色要好, 乐器的形状、大小、重量要适合学前儿童持握,乐器的特定演 奏方法要适合特定年龄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 ②音乐。在为幼儿选择有关音乐时一般应注意节奏清晰、结构 工整、旋律优美、形象生动鲜明;多为年龄较小的幼儿选择他 们已经比较熟悉的歌曲、韵律活动曲或欣赏曲;为幼儿选择的 含两个及两个以上乐段的乐曲,段落之间最好是对比鲜明的。 ③配器方案。为幼儿选择的打击乐曲配器方案一般要适合幼 儿使用乐器的能力;适合幼儿对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配器音 响效果与原来的音乐相协调;配器本身富于趣味性、新颖性和 整体统一美感。
打击乐整体教学法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总谱法”、“指挥法”、 “创作法”。 “总谱法”是打击乐整体教学法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使用幼 儿可以接受的“变通总谱”来帮助幼儿掌握作品整体音响结构的方法。 “变通总谱”是针对通用标准总谱(即简谱和五线谱)来讲的。由于标 准总谱的认知过程比较复杂,幼儿在学的过程中认知负担比较重,因此 体会不到乐曲的音乐趣味。为些,我们设计了一些易被幼儿直观地把握 音乐总体结构的乐谱,主要有:“动作总谱”、“图形总谱”、“语音 总谱”三大类。 “动作总谱”主要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变化及配 器的总体布局。它包含身体节奏动作、模仿动作及舞蹈动作等。“图形 总谱”主要是通过图形来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变化及配器的总 体布局。“语音总谱”主要是通过嗓音来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 变化及配器的总体布局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总谱主要是给教师看的,幼儿只需学会随旋律 做动作、看图和朗诵即可。
四、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改革
打击乐教学程序中最主要的改革就是通过理论 上的反复探讨和实践中的反复验证,提出“打击乐 整体教学法”。所谓“打击乐整体教学法”,就是 在教学中随时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演奏的整体音响效 果。要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与他人声部是怎样一种 协调一致的关系,并注意体验整体音响在流动中不 断变化的趣味性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乐趣。这种 方法,简化了传统的打击乐谱,将比较繁杂的配器 方案简化归结到一二条节奏型,便于教师对乐谱的 记忆与掌握,也便于幼儿掌握整首乐曲的结构特点 和乐曲配置情况。既发展了幼儿的整体协调能力, 又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打击乐曲的编配
1、配器设计的原则 第一,适合幼儿使用用乐器的能力。即从以大肌 肉(手臂)动作为主、手眼协调要求较低的动作, 逐步过渡到部分利用腕、指动作,手眼协调要求 较高的动作。注意配器应适合幼儿适应变化的能 力,总体上应该是简单和多重复的。 第二,有一定的艺术性。即情绪、风格与原音乐 作品向贴近,有一定的个性与趣味性,能够通过 重复,强调出作品的整体统一性,也能够通过适 宜的变化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2、从教学模式来看: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我们先进提出的模式比较如下:
(1) 传统模式。 程序:从分声部入手进行教学 方法:单纯使用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在“合乐” (即所有声部的演奏者同时各自演奏自己的声部) 是强调“不要去听其他声部的演奏,以免相互之间 会受到干扰”。 目的:着眼于学习的结果,学会演奏某个打击乐作 品。
指挥练习: 1、《小看戏》 2 、《喜洋洋》
“创作法”是打击乐整体教学法中一种重要的 教学法,它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制定音乐作 品的配器方案和参加编制变通总谱的过程来 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音响结构。 在“创作法”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创 造性表现的能力必须建立在以下基础上:一 定的演奏技能;一定的节奏语汇;对各种乐 器音色的一定了解;运用乐器演奏进行想象; 联想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一定的运用乐器进 行表达的经验。
第四,试奏曲调。
第五、记谱和转换成幼儿可以使用的变通乐谱。
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乐器拿出后,凡 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开始 演奏前,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 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回大腿上。活动结束后,在教师 指导下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 2、活动进行的常规
(2) 目前我们提出的模式 程序:从整体布局入手进行教学。 方法:从示范、模范的教学法逐步过渡到 引导、创造的教学方法,两种方法根据情 况结合使用。“合乐”的时候强调相互倾 听、相互配合。 目的:着眼于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幼儿的 全面发展;也注意学习的结果,使幼儿能 够较完美地演奏作品并享受演奏的乐趣。
幼儿园集体打击乐器演奏教学
江宁区机关幼儿园
姚康云
一、我们来讨论——
幼儿打击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 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操作乐器的能力、合乐性、合作性以及 创造性等4个方面。理想的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能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儿童能够 掌握最基本的应用打击乐器 与音乐交流、 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节奏体验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