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天平测质量1.首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上,取下橡皮垫圈。
把________移到左端的____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并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量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使天平重新平衡。
2.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上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测物体的密度测不规则金属块密度实验步骤示意图:测液体密度实验步骤示意图:三、实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要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匀速直线运动关于打点计时上的知识点指导: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2.打出的纸带上的点: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纸带上的“点”表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两点间的距离表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每一纸带上的点若分布均匀,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分布不均匀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
4.二条纸带上的点若分布都均匀,则表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那条纸带上的两点间间距大的表示该过程中的速度较大。
但各受平衡力作用。
5.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木块是用来调节物体沿木板下滑时做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
五、用弹簧秤测力、重力(略)六、 用弹簧秤研究影响滑动摩察力的因素1. 该实验中用弹簧秤拉着物体必须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同学用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三次实验中,物体被弹簧秤拉着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比较图A 和图B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图B 和图C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 用弹簧秤研究二力平衡(力和运动的关系)1. 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他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2牛的钩码,拉动钩码作直线运动,如上图所示,弹簧秤同时显示了钩码在各种运动情况下受到的拉力。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由图10(a )、(b )、(c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10(d )和(e )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 做“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钩码、线(弹簧夹)和 等。
实验前,首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 ,使杠杆在________平衡。
实验中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一端加上钩码后,通过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图10 静止匀速向上运动匀速向下运动加速向上运动 加速向下运动2.在右图中,挂在B点的两只相同的砝码质量均为50克。
当弹簧秤在A点沿竖直向上的a方向拉时,杠杆平衡。
这时弹簧秤的示数Fa=牛。
若弹簧秤沿斜向上的b方向拉时杠杆仍然平衡,则弹簧秤的示数Fb_____ Fa(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九、研究液体压强1.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_____________;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存在压强的原因是因为液体______________。
5.(1)如上图_________所示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容器形状无关。
(2)比较上图(b)和(c)可验证:______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比较上图(b)和(d)可验证: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上图_______中的容器内轻轻放入一木块,压强计指针偏转的角度会增大。
6.某同学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如图所示(四个烧杯中均装有水)。
1.比较图(a)、(b)、(c)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c)、(d)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题图7.某同学用U 型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如图所示(A 烧杯中装水,B 烧杯中装盐水)。
由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研究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1. 如图为“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弹簧秤A 下悬挂一体积为V 的金属块,弹簧秤B 下悬挂一空筒。
某同学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他分别将金属块浸入甲、乙两种液体中,并通过弹簧秤A 的示数变化得到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通过弹簧秤B 的示数变化得到金属块排开液体的重力。
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或求)的数据。
(1)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3) 分析上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同学在“研究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同一物体做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如图:1)分析比较图A 和图B 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B 和图C 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C 和图D 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比较图C 和图E 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比较图C 和图F 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研究:“浮力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则在实验时:1)对液体的选择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物体的选择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光学实验1.右图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N为法线。
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
从这一现象可以初步说明。
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角度,则在小门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这一现象表明。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另外还有两枝相同的蜡烛、火柴和。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比较的大小;还要分别测出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归纳出实验结论。
实验时,要使镜后的蜡烛与镜前相同的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如图8—11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是,B是。
●在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时,应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图8-11●当调整好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后,要移动光屏找像。
在移动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
●在归纳实验结果时,要将从光具座上读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值分别跟凸透镜的___ 相比较,并记录相应的成像情况。
●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f小于2f大于f小于f●“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像(选填“虚”或“实”)。
当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应从(选填“光屏”或“烛焰”)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4.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用________作为平面镜,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枝蜡烛后,用另一枝同样大小的__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的像的位置处,直到在玻璃前看去好象也点燃似的。
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用_________放到像的位置处,并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需要比较的是: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
测量并加以比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实验中无论移动未点燃的蜡烛都不能很好地与像的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前首先要记下凸透镜的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