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折剪纸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身边形式多样的对称造型,了解、感受对称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图形,并尝试黏贴、添画成一幅图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感受对称美感和剪纸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对称”现象,初步掌握对折剪纸的技巧及其“对称”给人的美感。
教学难点:运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趣的图形,并尝试黏贴、添画成一幅图画。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胶棒 8开硬卡纸 ppt课件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激趣互动与导入1.设疑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剪纸课”,老师也剪了不少剪纸作品,你们想不想看呀?生:……师:糟了,这卡片上的图案都跑走了?师:瞧,是魔法师。
——(大家好!我是魔法师,很高兴见到你们!只有通过闯关游戏画面中的图案才会回来。
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呀?)生:……师:大家都是好样的!我们一起来看魔法师给我们什么挑战。
——(1)请快速说出卡片中的图案;(师生互动)生:蝴蝶、蜻蜓、天鹅、人、城堡、圣诞树。
师:看来还真是难不倒大家!接着看下一关,——(2)卡片中的图案是怎么“跑”走的?生:……师:没错,回答得非常棒!是用剪刀剪出来的!师:瞧,它们回来了……2.师生欣赏剪纸作品,交流感受。
3.观察图形的特点,引入课题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的左右两边都一样吗?(师引导观察对折后又打开)为什么能做到一样呢?生:……师:没错,这些都是将纸张对折剪纸得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对折剪纸》(板书、PPT)设计意图:该环节设计通过设计魔法师“闯关游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调动,同时游戏目的直指“对折剪纸”的方法,有效地引入课题,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活动2【讲授】二、新知探究与实践1.初步了解什么是对称(PPT展示蝴蝶张合动画)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边线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样的图形是对称的。
(请大家跟老师说一遍:“对称”)设计意图:借助PPT动画演示开合、重叠的对折动画,让孩子们在直观观察中轻松理解“对称“的特点,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师引导学生感知、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美”。
A、寻找、感知“对称”现象;师: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呢?生:人、动物、树叶、汽车、飞机……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B、感受、欣赏“对称”美。
(PPT展示)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对称的图形美观、大方,而且能够会带给我们平稳的感觉。
所以,“对称”常常被画家用于美术创作中,被建筑师用于建筑设计中,被舞蹈家用于表演艺术中,被工业设计师用于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中;还有,“对称”还被民间艺人用于剪纸艺术中,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对折剪纸。
同学们,你们说“对称”重不重要呀?生:……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欣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对称”的理解,为下一环节的设计、构思奠定基础。
3.学习教材范作,认识对称的种类。
(PPT展示教材范作)师:让我们接着看大屏幕,这些都是我们书本上的作品,都用到了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什么方法呀?生:对折、剪纸……师:没错,这些都是用到了对折剪纸的方法。
我们一起来看作品《女孩》和《舞蹈》,它们虽然左右两边都一样,你能看出不同的地方吗?生:……师:喔!没错,一幅是一个人,一幅是两个人。
我们再看下,《杂技》和《舞蹈》这两幅都是图形的剪纸,那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生:……师小结:在对称的图形中,一个图形左右两边对称,我们叫它单图形对称,如《女孩》和《青蛙》;两个图形的对称,可以是了;两个完整形的左右、上下对称,我们称它为双图形对称,如《杂技》和《舞蹈》;甚至还可以是多个相同图形的重复对称。
(PPT小结展示)设计意图:运用对比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4.师讲解示范如何对称剪纸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单图形对称和双图形对称的剪纸方法。
PPT演示:葫芦单图形的制作(教材)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材中制作单图形的方法。
小结:对折——画图形——剪图形——展开;现场演示:蝴蝶双图形的制作师小结:对折——画一个完整图形——剪图形——展开(师准备:现场勾线,略剪;准备另一份已经剪好的。
)演示3、黏贴、添画(准备已经剪好的花、草,并适当添画)设计意图:该环节设计,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法,环节清晰、重点难点明确。
活动3【活动】三、范作欣赏与交流1.欣赏优秀范作(实物和PPT),拓展学生思维;2.学生小组交流如何完成一副对折剪纸,并尝试有主题的黏贴、添画。
活动4【练习】四、作业要求与过程1.明确作业要求A、完成2个以上的对折剪纸图形;B、进行黏贴,并添画;C、组成完整的一幅画。
设计意图:该环节设计运用分层教学法,对于动手能力强、弱不同的学生设计作业难易梯度。
学生作业,师巡视。
活动5【测试】五、知识竞答与拓展知识竞答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把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边线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样的图形是图形。
()A、重复B、对称C、一样正确答案:B错因分析: 无2.请你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对称的?()A、图1B、图2C、图3正确答案:A、C错因分析:选项B、树木虽然在某种情况下左右的形态比较一致,但还是很难笼统的归纳为对称想象。
而人或动物车辆的对称性是因其生理结构决定的;车辆等交通工具的对称是平衡原理决定其形态特征的。
3.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下面的剪纸作品哪些是对折剪纸作品?()A、图1:仙鹤B、图2:青蛙C、图3:舞蹈正确答案:B、C错因分析:部分小朋友误以为选项A(仙鹤)左右两边的形态接近就可以是对称,存在对“对称”认识的偏差。
4.小朋友们,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对称的种类有单图形对称和双图形对称,你能选出下图中属于单图形对称的作品吗?()A、图1:杂技B、图2:舞蹈C、图3:女孩正确答案:C错因分析: 选项A、B分别属于上下、左右两个独立图形的对称,属于双图形对称。
5. 小朋友们,请你选出“单图形对称”剪纸的正确顺序?()A、画半个图形——剪图形——展开B、对折——沿中心线画半个图形——剪图形——展开C、对折——沿中心线画一个独立图形——剪图形——展开正确答案:B错因分析:选项A没有先对折,也没有说明打铅笔稿的具体位置,属于一般剪纸。
而选项C “沿中心线画一个独立图形”,是双图形对称剪纸的方法。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好奇心重,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和耐心,尤其是大多数学生对剪纸的接触不多。
本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理解对折剪纸的原理,热爱剪纸艺术,勤于思考,敢于尝试。
养成良好的艺术创作习惯。
效果分析对折剪纸的基本方法,学生基本已经掌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创意合作完成一副拼贴对折剪纸作品,拼贴成画,并取出名字。
每个小组,热情参与度比较高,都完成了最后的作品,体现了创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最后请同学说一说,介绍自己组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这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感受对称美感,课文的导语就是“折一折、剪一剪,对折剪出有趣的图形;拼一拼、摆一摆,拼摆组成奇妙的画面”。
在自然界里,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体都是对称的。
例如,植物的叶就是对称生长的;昆虫的触角、眼、足,鸟的翅膀,鱼的胸鳍、腹鳍,哺乳动物的眼、耳、足等,也都是对称生长的;还有家中的物品等,也往往是对称的。
指导低年级儿童了解什么是对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剪纸的形式很多,最常见的是对称剪纸,简单易学。
其造型简练,夸张适当,变形有趣。
学生们不仅喜欢,而且爱剪。
它能美化我们的环境,丰富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当礼物送人。
本课主要指导学生学会剪单个物体的对称图形。
图形可以是蔬果、花卉、动物、人物、生活用品和交通工具等。
还可以尝试剪两个相同图形,甚至还可以重复剪出相同的对称图形后,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一幅画。
评测练习知识竞答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把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边线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样的图形是图形。
()A、重复B、对称C、一样正确答案:B错因分析: 无2.请你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对称的?()A、图1B、图2C、图3正确答案:A、C错因分析:选项B、树木虽然在某种情况下左右的形态比较一致,但还是很难笼统的归纳为对称想象。
而人或动物车辆的对称性是因其生理结构决定的;车辆等交通工具的对称是平衡原理决定其形态特征的。
3.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下面的剪纸作品哪些是对折剪纸作品?()A、图1:仙鹤B、图2:青蛙C、图3:舞蹈正确答案:B、C错因分析:部分小朋友误以为选项A(仙鹤)左右两边的形态接近就可以是对称,存在对“对称”认识的偏差。
4.小朋友们,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对称的种类有单图形对称和双图形对称,你能选出下图中属于单图形对称的作品吗?()A、图1:杂技B、图2:舞蹈C、图3:女孩正确答案:C错因分析: 选项A、B分别属于上下、左右两个独立图形的对称,属于双图形对称。
5. 小朋友们,请你选出“单图形对称”剪纸的正确顺序?()A、画半个图形——剪图形——展开B、对折——沿中心线画半个图形——剪图形——展开C、对折——沿中心线画一个独立图形——剪图形——展开正确答案:B错因分析:选项A没有先对折,也没有说明打铅笔稿的具体位置,属于一般剪纸。
而选项C “沿中心线画一个独立图形”,是双图形对称剪纸的方法。
教学反思《对折剪纸》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该领域的课程重在锻炼学生的动手设计和制作能力。
但动手能力不是单独发展的,伴随其一起发展的是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创新能力。
本课的课件对对折剪纸的要求和步骤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示范,作业要求较为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阶段和水平。
本课可分为“导入-创作-组合”三个部分。
先是指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如衣服、花瓶)和小动物(如蜻蜓、螃蟹、鱼),使他们认识这些物体的造型特点,即对称,从而使学生得到关于对称的感性认识;再指导学生学习对折剪纸的基本技法。
总结出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贴成画。
在这里,进一步小组合作,和本组同学合作完成一个主题的作品。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对折”,以及运用对折完成创作,课本中刊登了中外不同风格的对折剪纸作品,展示了对折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本课教学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对折剪纸步骤的理解和掌握上,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小组合作的默契。
二年级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弱,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多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