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卫生与保健》六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卫生与保健》六年级下册教案

卫生与健康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2、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二、教学进度表:1、认识艾滋病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艾滋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的性质和危害是什么。

2.使学生知道艾滋病的起源,蔓延趋势和对人类的威胁。

3.使学生初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该如何处理相关问题。

教材重难点了解艾滋病的性质和危害,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该如何预防教具和学具有关艾滋病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艾滋病,请大家说说你对艾滋病的问题都了解些什么?生:(讨论交流)师:(小结交流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了解关于艾滋病的一些具体问题。

2.学习新课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艾滋病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学习艾滋病的英语名称),以及它是由什么病毒引起的。

生:(讨论,学习)师:为什么说艾滋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而不说是一般传染病?请大家学习课文的第一小结,说说它严重在哪里?生:(讨论,学习后全班交流)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的免疫系统。

(介绍有关人的免疫系统知识)人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和治安保卫系统,国家保卫系统一旦瓦解,结果会怎样?那么人呢?通过学习,说说现在你对人的免疫系统重要性的新认识。

生:(讨论,交流)师:原来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根本没有艾滋病,结果后来慢慢的有了。

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了解这样几个问题:1. 艾滋病的起源地在哪里?2.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艾滋病的?3. 艾滋病在中国和世界上传染和蔓延的情况怎么样?艾滋病为什么会引起国际上的严重关注?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什么?生:(阅读,讨论,交流)师:让我们全班交流一下大家的认识。

(组织全班讨论,交流)现在我们对艾滋病的严重性,对它在中国和世界传染和蔓延的严重势头都有了不少新的了解和认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毒在人体里最多可能潜伏多少时间?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生:(阅读,讨论,交流)师:虽然现在世界上还无法彻底治疗艾滋病,但是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怎样预防呢?这就是需要了解它的传染途径。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这个问题。

生:(阅读,讨论,交流)师:现在我们小结一下:1.一切卖淫嫖娼和不正当的性关系都可能传染上艾滋病,这是艾滋病最大的传染途径。

吸毒也是艾滋病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吸毒和卖淫嫖娼往往是捆在一起的。

2. 输血也是艾滋病传染的途径之一,这是由于目前许多地方和部门从不正当的赢利目的出发,采用不洁血液造成的。

3.再就是非一次性注射器的交叉感染,因此我们今后到医院注射,必须要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拒绝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

千万不要大街头那些没有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的游医那里就医,注射。

4.再一个是遗传,那些因遗传而传染艾滋病的幼小生命是非常可怜的。

那么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传染和艾滋病让呢?生:(阅读,讨论,交流)师:我们应该在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大家都来杜绝艾滋病的传染途径。

最终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艾滋病的目的2、绿化与健康教学目的要求1 .使学生知道绿化与人们生活,健康的关系。

2.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绿化,积极参加绿化,爱护植物的好品质。

教材重难点1、植物对美化、净化大自然的巨大作用2、认识绿化的重要性教具和学具:挂图、录像教学过程1 导人新课师:夏天,当你走在绿树成阴的公园里的时,会有什么感觉?生:凉爽,舒服,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生:因为这些公园里有很多树木。

师:绿化了公园空气新鲜凉爽,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我国把一年中的一天定为植树节,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生:是3月12日。

师:定植树节的目的是什么?生:使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号召大家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2.学习新课师:绿化植物好处很多,课文第二小节重点介绍的是哪一点?生:产生大量的氧气。

师:同学们知道,植物白天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晚上则相反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那课文里为什么还说植物供应了大量氧气呢?`多少亩植物能释放出50亿人所需的氧气?(约0.83亿亩)师:人类一天需要那么多亩植物提供氧气,当前因为人为破坏,火灾,空气污染等原因,使森林面积正在逐年减少,所以绿化环境,植树造林是件十分紧迫的事。

植物除了提供大量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外,还有什么作用?师:植物除了可以起到不断调节自然界空气成分重要作用外,还有哪些重要作用?请大家浏览课文,并小组讨论一下,准备交流。

师:植物有那么多好处,和人类关系又如此密切,在当前森林面积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3.结束语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绿化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今后重视绿化,积极参加绿化活动。

3、怎样探望病人教学目标1、主动关心身边的亲人。

2、学习探望病人的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是怎样探望病人的?二、学习探望病人的常识。

1探望病人时遵守基本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探望病人之前,应当对病人所患的疾病和病情有所了解。

如探望患传染病的病人,像传染性肝炎、伤寒、痢疾或流行性脑膜炎、流感、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的病人时,要尽量避免接触病人的用具、衣服,更不要带小孩去医院。

探望病人最好避开休息时间,以免干扰病人休息。

2进入病房看望病人,应遵守规章制度。

要在医院允许的探视时间范围内,才能进入病房探望病人。

否则,既破坏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又影响了病人的治疗和休息。

3切忌言行举止不当。

由于特殊的心理状态,人在患病期间显得相当敏感。

因此,探望病人时,如果言语不慎或举止不当,往往会给病人增加思想负担,甚至更大的精神压力。

进房时要先敲门,让病人感到自己仍然受别人的尊重。

看到病床周围的医疗器械或药品等,不要大惊小怪,那样会使病人增加一种无形的压力。

见到病人要像平时一样握手(不宜握手的病除外),亲昵的表示常能传达出言语不能表示的情感。

尽快落座。

站在床前会使病人产生紧迫感,因此要尽快找一把椅子挨着床边坐下。

4探望病人时,最忌的是说些增加病人负担的话。

应该尽量让病人减轻心理压力。

探望重病人,一定要同家属、医生口径一致,不可轻易当病人的面泄露“天机”,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说话时要看着病人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使病人感到你在真心实意地关注他。

注意问话。

不要问:“你怎么啦?”最好问:“今天感觉好多了吧?”不夸夸其谈。

闲谈中始终让病人处于“主导”地位,有时可让病人多说几句。

要有分寸地用乐观的话语鼓励病人。

不可提及使病人不愉快或伤害病人自尊心的事情,因为病人需要的是安慰和鼓励。

5不宜拖沓探望时间,一般以15分钟左右为宜。

探望病人要选择合适的礼物。

探望病人所带的礼品要根据对象和病情而定。

选择探望病人的礼品,应更多地注重精神效应。

如一本美丽的画册、一封充满情意的信,都能使病人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无需人照料的各种植物是送给住院病人的好礼物,不过,在送花草之前得先问明白,有些医院是不准给病人送花草的。

病人康复回家后可以送些插花。

6探望病人所带的礼品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既然送礼就要送到心坎里,不要送一些病人忌讳或华而不实的东西。

4、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一、教学活动目标:1、认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

2、激发学生对“噪音与健康”活动主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筛选课题及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噪音的厌恶情感,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有关噪音的音频和资料、分贝计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播放音频:一段是优美的音乐,一段是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噪音。

(学生交流各自的体会感受)师小结并板书:噪音(二)走进生活,寻找身边的噪音。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哪些噪音呢?(本环节设计思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三)动手测试,深入感知什么是噪音。

师生一起测试教室安静时的声音分贝。

师生测试平时说话的声音分贝。

教师补充课间吵闹声的分贝值(大约是95分贝)。

师:到底多少分贝的声音才是噪音呢?学生交流看了这些数据的感想。

师小结:我们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噪音的环境中,我们的器官、神经又会怎么样呢?(生交流)(板书:健康)(四)确定研究课题,成立各课题研究小组。

师:对于这个主题,你最想探究哪方面的内容呢?学生汇报交流:1、哪里有噪音?2、噪音的危害有哪些?3、怎样消除噪音?4、噪音与健康的关系?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重新划分研究小组。

师:一份详细的计划,会让我们的研究进行得更顺利,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进行研究,并做一记录,形成计划。

(各小组讨论,做计划。

)(五)交流、整理、完善研究计划。

各课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研究计划。

其他学生提出疑问或建议,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比如,准备到什么地方采访?要采访哪些人?采访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需要带哪些工具?实地考察应选择哪些地点等……促使小组的计划更科学,更实用。

5、同疾病做顽强的斗争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难点:学会同疾病作斗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有一位老人生病在济南治疗了一个月,省立医院要求可以出院了,一个月后再去复查!然后在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老人回来的时候精神很好,觉得手术也动了,身体上也没觉得什么大碍,很多的时候老人还会下楼散散步,还会陪着安迪玩玩,但我知道老人的病情没有想得那么乐观!我根据老人的病情在网上搜索了很多食疗的方法,然后给老人做饭!首先营养方面要加强!还要把饭做的好吃!日子就这么过着,我似乎也觉得老人的病也痊愈了!……二、预防疾病的办法1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多。

要预防疾病必须找出疾病和致病因素的关系,并消除或避免这些致病因素,使人体处于相对安全状态。

但是,自然界是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一个人要生存、要发展,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防御系统,即免疫系统,同时人也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并具有适当自我补偿和恢复平衡的能力,最典型的是再生。

2、预防疾病应该从了解疾病开始。

疾病分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类。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并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染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