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雷暴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福建省雷暴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1) 海陆作用:在沿海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等位线密集,并与海岸线平行,此等位线密集区亦与海陆风伸 展的区域相吻合(距海岸线 50~60km)。
(2) 地形作用:我省属丘陵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武夷山横亘于我省北部地区,鹫峰山和戴云山横贯于 我省中部地区并与海岸线平行。以鹫峰山和戴云山为界,年平均雷暴日数分为沿海小于 60 天和内陆大于 70 天。
1月3日 (87 年) 1 月 11 日 (51 年) 1月7日 (89 年) 1 月 13 日 (64 年)
12 月 30 日 (71 年)
12 月 30 日 (74 年)
12 月 7 日 (97 年) 12 月 29 日 (81 年)
最长年雷 暴活动日
319 天 (81 年) 325 天 (72 年) 273 天 (66 年) 303 天 (81 年)
个月,且年平均雷暴日数高值区与年平均雷暴初终日间隔日数的高值区是比较吻合的。
图 3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终雷日期
4 年平均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
图 4 福州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
4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四地区的雷暴活动统计参数见表 1。
47 年年平 均雷暴日
1 雷暴活动的空间分布
根据福建省四十九年雷电观测资料(图 1),雷暴活动从地域分布上,沿海少于山区,并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 增。
从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看,我省沿海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 60 天以下,平谭、崇武等岛屿或半岛在 30 天以 下。在南平地区北部、龙岩地区、三明地区东南部各有大于 70 天的高值区,其中宁化、长汀、上杭年平均雷暴 日数超过 80 天。造成这种分布,纬度已不是主要原因。我省最北端至最南端相距约 5 个纬距,从沿海霞浦站(41.4 天)和诏安(41.7 天)、内陆武夷山(72.2 天)和武平(74.2 天)来看,年平均雷暴日数相差无几。因此主要原因应 是海洋和陆地地表热力作用差异、山地和大的水体(闽江)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和地形因素,显示出三个特点:
1951 年至 1997 年的 47 年历史资料,描绘出四地逐年雷暴日数的曲线图(图 4、图 5、图 6、图 7)。从图中可见,
年际间的波动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第一高峰期在 1952~1954 年,第二峰值在 1962~1963 年,第三峰值在 1975
年,第四峰值在 1983 年,第五峰值在 1992~1993 年。尽管各地年雷暴日数不同,但波动趋势和峰值年却基本一
──────────────────────────────────────────────
1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3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省雷暴活动的概况,我们查询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福州、龙岩、南平、厦门四地市从
──────────────────────────────────────────────
5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终雷日统计结果如图 3,可以看到: 年平均终雷日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差异不 大,相差十几天。一般沿海地区结束于 10 月 10 日前后。南平的北部和龙岩的大部分地区结束于 10 月 20~23 日,造成这种原因同样是受秋季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由于我省北部和西部地区初雷日出现得早,终雷日出现得晚,造成全年雷暴活动时间比沿海长得多。闽北和 闽西全年雷暴活动日数达 240 天以上,最多可达 246.8 天(宁化县)。漳州南部仅 210~215 天,两者间相差近一
福州
53.9 天
龙岩
70.1 天
南平
63.8 天
厦门
43.0 天
年最多 雷暴日
78 天 (52 年) 100 天 (75 年) 89 天 (54 年) 67 天 (75 年)
表 1 四地区雷暴活动统计参数பைடு நூலகம்
年最少 雷暴日
最早 初雷日
最晚 终雷日
36 天 (90 年) 42 天 (51 年) 40 天 (90 年) 16 天 (95 年)
区,3 月份大于 5 天,4 月份大于 7 天。
5~6 月份进入前汛期,南方暖空气势力已比较强大,沿海与内陆的雷暴日数差异已十分明显。5 月份沿海小
于 7 天,内陆大于 7 天,闽西地区高达 9~10 天;6 月份沿海小于 8 天,内陆大于 9 天,闽西北高达 10~11 天。
此时的雷暴多伴随汛期暴雨出现。
(2) 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全年都有雷暴活动,集中期在 3~9 月份,尤以 7~8 月份最频繁。3~4 月春雨期间 雷暴产生于冷锋雷雨云中或峰前暖区的强对流天气中;5~6 月的前汛期,雷暴产生于华南静止锋中,7~8 月盛 夏期间多为局地热雷雨。强雷暴多发生在受系统影响的强对流天气中。
(3) 我省北部和西部地区初雷日出现早,终雷日出现晚,全年雷暴活动时间约比沿海长一个月。 (4) 年平均雷暴日数年际变化较大,并存在 10 年左右的周期。如福州年最多雷暴日达 78 天(52 年),最少 仅 36 天(90 年);厦门最多达 67 天(75 年),最少仅 16 天,相差 2~4 倍。又如龙岩最长年雷暴活动日达 325 天 (72 年),最短年雷暴活动日仅 182 天(95 年),相差近两倍。 (5) 雷电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对流,而对流又分为热力对流和动力对流两种。我省海岸带地区(平原和海岛) 雷暴年平均日数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面粗糙度小,动力抬升作用弱;二是下垫面较单一,受热较为均匀,各 地气温差小。热力和动力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海岸带地区对流活动弱,内陆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图 1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雷暴日数
图 2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初雷日期
3 初雷与终雷
1960~1999 年福建省年平均初雷日统计结果如图 2,可以看到:年平均初雷日北部地区早于南部地区,相 差近一个月。宁德、南平、福州、三明和龙岩地区初雷出现在 2 月底之前,其中南平地区西部和三明地区西北部 初雷日出现在 2 月中旬。其余地区年平均初雷日出现在 3 月上中旬,尤其是漳州地区南部出现在 3 月中旬。造成 初雷日北早南晚相差近一个月的原因是早春季节,雷暴的生成与冷暖空气活动有关,雷暴活动多出现在锋面上, 并随冷空气南压。所以北部地区虽然气温低,初雷都比南部地区早。
致,呈现出 10 年左右的周期。
图 5 龙岩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图 6 南平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图 7 厦门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折线图
雷暴日折线(单位 X 轴:年度 Y 轴:日)
──────────────────────────────────────────────
(3) 大的水体的影响:如闽江从西北向东南注入东海,闽江水体所经之处,相对于两侧是个雷暴日数的低值 区。
2 雷暴活动的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上,我省绝大部分地区全年都有雷暴活动,集中期在 3~9 月份,尤以 7~8 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 从 1951~1997 年 47 年福州、厦门、南平、龙岩四地的逐月平均雷暴日数统计结果。无论在沿海还是山区, 从 1 至 12 月均有雷暴活动,从 1~8 月雷暴日数逐月递增,8 月份达最高值,从 9 月份开始迅速减少,至 10 月 份约 1 天左右。 3~4 月份春雨期间,雷暴产生于锋面雷雨,表现为地形对锋面的阻挡作用,在鹫峰山和戴云山两侧为高值
最短年雷 暴活动日
180 天 (71 年) 182 天 (95 年) 167 天 (71 年) 149 天 (54 年)
5 结论
(1) 根据四十七年雷暴资料显示,我省除沿海个别海岛(如平谭、东山)外,年平均雷暴日数都在 40 天以上, 属于多雷电活动地区。其中南平地区北部、三明地区南部和龙岩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在 70 天以上(闽西西部高达 80 天以上),是雷电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因此加强雷电灾害的防护非常必要。
──────────────────────────────────────────────
2
中国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 号 100081
Phone/Fax:010-68409661 root@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中国防雷信息网
《中国雷电与防护》网络版 2005 No. 3

福建省雷暴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邵霖 冯晓冬
(福建省防雷中心,福州 350001)
引言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邻太平洋,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纬度低,丘陵山地多,是个多雷 暴的省份。根据 1960~1999 年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对我省雷暴的活动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对指导我省 防雷减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7~8 月进入盛夏期,雷暴主要产生于局地热雷雨,多发生在午后到上半夜,空间分布上沿海和内陆出现很
大的差异。沿海地区一般小于 10 天,半岛和岛屿仅 4~5 天;内陆山区一般大天 13 天,南平北部和闽西地区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