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时间:25分钟)3.(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
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
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答案】D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考点】冷战格局【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
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A5.(2013·海南单科·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C;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有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D。
【答案】D1.(2013·浙江高考调研·23)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
这种选择是正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考点】考查美苏冷战的背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中的“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咨文”即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美苏冷战的背景是美苏两国势均力敌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
【答案】A4.(2013·黑龙江教研联合体二模·34)下图为我国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一幅时政漫画作品。
该漫画主要( )A.强调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悲苦无奈B.说明西欧各国国际影响力江河日下C.揭露美国援助西欧实质和真实目的D.讽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貌合神离【考点】马歇尔计划【解析】从图中的时间消息可知这是对马歇尔计划的讽刺,漫画旨在说明美国对西欧实行援助像黄鼠狼给鸡拜年一样不安好心。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5.(2013·广东广州一模·21)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
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
“它”是指( )A.经济互助委员会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信息:“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
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A属于苏联冷战经济方面措施与材料中“美国”不符,BC分别是美国冷战政治军事措施,结合所学二者所产生消极影响,可得出与材料中“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不符,故选D。
【答案】D10.(2013·山东临沂一模·23)1947年马歇尔在演讲中提到:“欧洲今后三到四年的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她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么种非常可怕的状况。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原因是( ) A.稳定西欧的社会秩序B.扩大美国的海外市场C.应对共产主义苏联的威胁D.巩固美国和西欧的同盟关系【解析】1947年二战结束不久,西欧经济遭到战争的严重摧残,美国人认为西欧只有从美国获得援助,才能防止“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么种非常可怕的状况。
”由此可见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旨在稳定欧洲的社会秩序,故选A项。
其他三项也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但不是材料体现的内容。
【答案】A11.(2013·湖南衡阳一模·33)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B.维护欧洲资本主义制度C.推行霸权主义政策D.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制度【考点】马歇尔计划【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通过恢复西欧经济从而巩固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C项所述是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原因。
【答案】B13.(2013·北京丰台高三期末·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
下列事件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①北约组织成立②欧共体成立③杜鲁门主义实施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②①【考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解析】本题排序题,采用排除法。
①②③④的时间分别是1949、1991.12、1947、1944。
故选B。
【答案】B14.(2013·广东惠州三模·23)2009年5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这样评价美国对欧洲国家安全的作用:“美国的安全保证,自二战以来一直让我们受益,也使不少欧洲邻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搭上了山姆大叔的便车。
”二战以来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安全保证是通过( )A.马歇尔计划B.欧共体C.联合国D.北约【考点】冷战【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战后美国控制欧洲主要是经济上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政治方面主要是通过杜鲁门主义,军事方面主要通过北约,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安全保证”,同义转换,可得出答案D。
【答案】D16.(2013·广东揭阳高三期末·21)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D.雅尔塔体制、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考点】美苏冷战对峙【解析】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
1947年3月,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雅尔塔体系确立。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一分为二。
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故C项正确。
【答案】C17.(2013·山东烟台高三期末·7)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考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冷战【解析】冷战客观上使得世界长期以来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世界局势相对稳定,D项正确;A项是美国冷战政策,但不足为“长时期的和平”的主要依据;冷战下的国际关系是全面冷战、局部热战,B项说法错误;C项“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说法错误。
【答案】D21.(2013·福建厦门一模·23)在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某校学生拟定的以下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 )A.朝鲜战争: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B.欧洲联合: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C.跨越鸿沟:中美外交关系的调整D.苏东剧变:一场静悄悄的制度革命【考点】苏东剧变【解析】根据所学冷战是在1946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应该排除D。
故选D。
【答案】D22.(2013·广东韶关一模·23)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属于20世纪40、50年代美苏冷战及影响的史实有( )①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②柏林危机的发生③朝鲜战争的爆发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冷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现。
这是一道组合型选择题,采用排除法。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于1961年,故有④均不正确。
【答案】A23.(2013·浙江杭州一模·21)图三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
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
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②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的标志③长城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柏林墙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筑④长城和柏林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象征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考点】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中国古代政治史【解析】根据史实可知①③正确。
【答案】C24.(2013·浙江宁波二模·21)有四位同学找到一张残缺的海报(右图),他们根据图中残留的信息对这一海报的历史进行推断,其中推理最合理的是( )A.甲:一战时期协约国发行的海报B.乙:西班牙内战中人民阵线发行的海报C.丙: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发行的海报D.丁: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发行的海报【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美苏两极格局【解析】图片中有两把剑分别指向法西斯和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海报应该发行在既反法西斯又对抗社会主义时期,所以应该是二战后美苏冷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