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鸿雁传书的历史典故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处】 《汉书·苏武传》。
【鸿雁传书的典故释义】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指通信。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鸿雁传书的历史典故 】 汉武帝天汉元年, 匈奴向汉朝求和, 于是, 汉武帝就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
苏武接受任务以后,带着使团及丰厚的礼物出发到匈奴。
不料,反复无常的匈奴 单于不但不感谢,反而受坏人挑唆,把苏武等人扣押起来,要苏武投降。
金钱、 高官厚禄、冻饿折磨,这些都没能使苏武屈服,他坚决不投降。
没办法,单于只 好下令将苏武送到北海边上(现在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
并且对苏 武说:“等公羊何时生了小羊,就送你回汉朝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用意 十分明白,单于是坚决不放苏武回汉朝了。
北海一带,荒无人烟,终年白雪覆盖。
苏武只能以野鼠洞里的草子充饥。
每 天,苏武一边牧羊,一边抚弄着出使时汉武帝亲手交给他的旌节,心中深深地怀 念着自己的祖国。
夜晚睡觉时,他将旌节紧紧抱在胸前。
就这样,日复一日,艰 苦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后来,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匈奴又与汉朝议和,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 汉朝,还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千方百计把苏武的情 况告诉了汉朝使者,还为使者想出了一个要回苏武的妙计。
第二天,汉朝使者去见单于,按照常惠的计策对单于说:“你们匈奴既然要 诚心跟汉朝结好,就不该再欺骗我们。
苏武明明没有死。
有一天,我们皇上在上 林苑里射猎,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系着一条绸子,那是苏武写给皇上的一 封信。
信里说他在寒冷的北海地方牧羊,你们怎么说他死了呢?大雁能带信,这 是天意,你们怎么可以欺骗天呢?”单于听了,不觉大吃一惊,只好承认自己说 了谎话,而后又说:“苏武的忠心都感动了飞鸟,难道我们还不如大雁吗?”说 完,他立即向汉朝使者道歉,并答应赶快派人把苏武从北海地方找回来。
苏武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京城长安, 汉昭帝接见了他们, 还叫他到先帝庙里 去拜见汉武帝的灵位,并把那根光秃秃的旌节交还到汉武帝灵前。
【成长心语】 历史学家吴晗曾写过一篇《谈骨气》的文章,其中提出做人不可有傲气,但
1/5
不可无骨气。
所谓骨气就是做人要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明是非、知荣 辱,不拿原则做交易。
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苏武用不屈的铮铮傲 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