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

历史典故的成语:背水一战(韩信)负荆请罪(廉颇)破釜沉舟(项羽)指鹿为马(赵高)如鱼得水(刘备)图穷匕见(荆柯)才高八斗(谢灵运)千金买骨(郭隗)惊弓之鸟(更羸)一字千金(吕不韦)退避三舍(重耳)完壁归赵(蔺相如)四面楚歌(项羽)纸上谈兵(赵括)东窗事发(秦桧)初出茅庐(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围魏救赵(孙膑)一鼓作气(曹刿)七擒七纵(诸葛亮)草木皆兵(苻坚)毛遂自荐(毛遂)讳疾忌医(蔡桓公)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杀妻求将(吴起)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

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含贬义。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

后比喻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指鹿为马(赵高)一饭千金(韩信)悬梁刺股(苏秦、孙敬)约法三章(刘邦)手不释卷(刘秀)十面埋伏(项羽)多多益善(韩信)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项羽)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七步成诗(曹植)过其实(马谡)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表示不想接受。

单刀赴会(关羽)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画龙点睛(张僧繇)胸有成竹(苏轼、文同)江郎才尽(江淹)牛衣对泣牛衣对泣,典故名,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

汉代王章为诸生学于长安,生病无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诀别。

遂用“牛衣对泣”等谓夫妻共守贫穷,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本篇故事讲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王贪恋晋王送给的玉石,保马,答应借路给晋国.虞国大臣宫之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王,但他不听,让晋国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回来时顺势消灭了虞国."唇亡齿寒"意思是说有许多事物之间就像嘴唇与牙齿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同样,虢国被晋国消灭了,虞国就会失去支持和依托,也很难逃脱灭亡的命运.暮虢朝虞[mù guó zhāo yú][解释]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接袂成帷[jiē mèi chéng wéi][解释]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浃髓沦肤[jiā suǐ lún fū][解释]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怙恶不悛:hùèbùquān怙:音户,依靠,仗恃。

悛:音圈,悔改。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鳞次栉比:líncìzhìbǐ栉:音质,梳子、篦子的总称。

指象鱼鳞和梳子齿一样排比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一类的东西数量多而且有次序地排列着。

冒天下之大不韪:màotiānxiàzhīdàbùwěi 冒:犯,不顾。

韪:音伟,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

大不韪:最大的不是。

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

面面相觑:miànmiànxiāngqù觑:音去,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南柯一梦:nánkēyīmèng唐朝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中说,淳于棼fén)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

后用“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弹冠相庆:tánguānxiāngqìng冠:帽子。

《汉书·王吉传》记载,汉朝王吉同贡禹是同乡,又是朋友。

当时人说:“王阳在位,贡禹弹冠。

”(王吉字子阳)意思是说王吉做了官,贡禹也把帽子掸干净,准备去做官。

后用“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虚怀若谷:xūhuáiruògǔ虚怀:谦虚的胸怀。

谷:山谷。

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的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

越俎代庖:yuèzǔdàipáo越:超过。

俎:音组,指樽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祭品的器具。

庖:音袍,厨师。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也。

”(尸: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祝:主祭祀的人。

)意思是即使厨师不在厨房做饭,司祭也不能放下祭品去替他下厨房。

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注意〕“庖”不能读作bāo。

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音吝,lìn)上说,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代替廉颇为赵将,只据兵书,不知变通,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全军覆没。

后用“纸上谈兵”比喻只会大发空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髀肉复生: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髀肉复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不能再有所作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先左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茕茕孑立: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自晋代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郢书燕说yǐng shū yān yuè: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

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

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

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

(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

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

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

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

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

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讳莫如深:huìmòrúshēn讳:顾忌而不说,隐瞒。

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指把事情隐瞒得很严,唯恐别人知道。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jiāntīngzémíng,piānxìnzéàn兼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偏信:听了一方面的话就相信。

汉朝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唐朝魏徵概括成上面的八个字。

指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全面地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如果听了一方面的话就相信,必然造成错误的判断。

开宗明义:kāizōngmíngyì开:指阐发。

宗:宗旨。

明:说明。

义:意思。

语出《孝经》(一部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书),它第一章内容是说明全书的宗旨和中心意思,其标题为“开宗明义”。

后来用“开宗明义”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清主要意思。

继晷焚膏 jì guǐ fén gāo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暮虢朝虞[mù guó zhāo yú][解释]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接袂成帷[jiē mèi chéng wéi][解释]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浃髓沦肤[jiā suǐ lún fū][解释]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六朝金粉:六朝,三国时的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先后在建业或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建都,历史上称六朝。

金粉:指古代妇女妆饰用的脂粉。

六朝时,统治阶级生活豪华奢侈,所以后人多用以指当时的繁华景象。

甘棠遗爱: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召公童山濯濯: 光秃秃的山上没有草木。

也做为人秃顶的诙谐说法。

搜索枯肠: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枯窘.形容写作思路贫乏及极力冥思苦想竭力思考的样子.噬脐莫及: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追悔莫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