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混凝土中的应
用
摘要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的强度日益增高,高性能混凝土也不断出现,并且在桥梁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为了能够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安全,深入地研究桥梁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和抗裂性能,寻求混凝土的收缩和抗裂机理,提出混凝土的抗渗抗裂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从而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首先,通过试验分析了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选择了试验材料,确定了高性能混凝土抗压试验的方法。
讨论了粉煤灰、矿渣和硅灰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龄期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以及硅灰掺量的变化规律。
其次,进行了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机理研究。
首先,定性的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机理,研究了理论模型;然后,分析了影响桥梁基础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
最后,进行了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机理研究。
首先,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机理,分析了影响高性能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
然后,讨论了提高桥梁基础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桥梁;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收缩;抗裂机理
目录
摘要 (1)
第1章工程概况 (1)
1.1工程总体 (1)
1.2设计概况 (1)
1.2.1 道路工程 (1)
1.2.2 桥涵工程 (1)
第2章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4)
2.1 试验材料 (4)
2.2 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6)
2.3 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7)
2.4 矿粉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9)
2.5 硅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0)
2.6 本章小结 (11)
第3章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机理研究 (12)
3.1 混凝土自收缩机理 (12)
3.2 影响混凝土自收缩的主要因素 (13)
第4章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机理研究 (15)
4.1 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机理 (15)
4.2 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18)
第5章结论 (21)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I
第1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总体
该工程为BT项目,项目位于宁波市镇海区G9211宁波绕城高速入口——蛟川收费站南侧,横穿东外环路,为东西走向,起点为东外环以西(起点桩号K7+620),东至镇骆路(终点桩号K9+722.79),全长2102.79m。
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60.0m,建设规模为双向八车道,两侧设置辅道和人行道。
路面结构为沥青砼路面,两侧另有15m通道绿化带。
该工程沿线经过庄俞公路、东外环、陈慈线、绕城高速、生规一路及镇骆路6个交叉口,包含了东外环跨线桥、庙港河桥、金塘港桥3座桥梁及一道两孔的箱涵,沿规划道路全线布置两条雨水管道、一条污水管道和配套的给水管道、两道电力管线(分别为12孔与24孔)和一条燃气管道等公用管线。
1.2设计概况
1.2.1道路工程
镇海大道三期路段道路全长2102.79m,标准横断面宽为60m,标准横断面布置为:3.5m(人行道)+7.0m(辅道)+2.5m(分隔带)+15m(机动车道)+4.0m(中央分隔带)+15m(机动车道)+2.5m(分隔带)+7.0m(辅道)+3.5m(人行道)。
设计道路横坡:机动车道、分隔带、辅道为2.0%;人行道-2.0%。
具体布置如图1.1:
图1.1 道路标准横断面
1.2.2桥涵工程
①跨线桥工程
东外环跨线桥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圆弧形薄壁、单箱四室,跨越东外环路,施工采用一次落架成形。
跨线桥桥长473m,面积为11825m2,标准横断面为双向六车道,桥面宽为2×12.5m,标准横断面布置为:0. 5m(防撞栏)+11.5m(车行道)+0. 5m(防撞栏)。
具体布置如图1.2:
图1.2 跨线桥段道路标准横断面
②地面桥工程
本工程中庙港河桥及金塘港桥均为地面简支桥梁,桥面标准横断面宽度和布置与道路标准横断面相同。
桥面横坡:机动车道、辅道向外侧2%;人行道向内侧1%。
具体布置如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