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总结前言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并是对外汉语、新闻学等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

该学科为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核心学科~该学科为两次获批建设的院级重点建设学科~该教学团队于2008年初获批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形成于建校之际~具有优良的教风和严谨、求实的学风~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在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在中文系党政领导的指导之下~原主任刘明钧副教授的具体带领下~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科研实力强、学术成果显著~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连续三年的建设~该教学团队获得较好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切实解决工作之中存在的困难~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团队全体教师年龄、职称、学位、学缘结构日趋合理团队设置较为符合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古代文学为中文系传统优势学科,有较多的教学经验,教学整体水平较高;团队具有博士、硕士学位9人,占团队比例69.23%,达到验收指标要求;团队职称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共1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7人,其比例为53.85%,达到验收指标要求;团队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团结互助,爱岗敬业,教风良好。

60岁以上1人,50-60岁4人,40-50岁3人,30-40岁5人,有4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

中青年教师比重大,教学、学术梯队化明显,大部分教师年富力强,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团队成员学缘结构较为合理,李治中、郭丽、焦华丽三名教师具有在“985”高校受教育背景。

,二,求真务实的带头人工作团队带头人是刘明钧副教授,前期做了大量具有建设性的工作,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狠抓教学质量,使得团队建设上新台阶,后来虽已退休离开教学岗位,1但还做大量指导工作,工作由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李治中副教授具体承担。

刘明钧副教授曾长期担任系主任工作,分别在武汉大学硕士课程班和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课程班学习,学识渊博,教学具有创新精神,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师教育先进个人,曾获得学院教学技能大奖赛一等奖,曾获2006年度学院教学优秀一等奖。

2008年参编《大学语文》省级教材。

在刘明钧副教授的指导下,团队积极从事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主持申报06年院级教改项目1项: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改革研究;08年院级教改项目2项:古代文学学科规划与建设研究和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及利用的研究;其中2项已结项,多篇教改论文公开发表。

带头人坚持教学,近三年平均授课每年达到240课时,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带头人敬业乐群、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建设运行机制。

,三,教学工作积极稳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形成了以地域文学史研究和陈楚文化研究的特色,以及以实证性研究为主的严谨学风,结合研究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质,汲取传统文化精粹,培养其当仁不让的爱国主义情感及健全人格。

尤为重要的是,该教学团队学术气氛浓厚,高水平的校内外学术交流活跃,能够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不断增强教学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做好学术成果的转化工作,,服务周口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周口市,乃至河南文化崛起的决策咨询的基地之一。

团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优秀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科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有效手段。

由于诸多因素,古代文学虽然系我院两次重点建设学科,但古代文学尚未成为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此项工作已经着手进行。

团队选用教材系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文学作品选采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带头人刘明钧副教授承担省部级教材《大学语文》的编写任务。

团队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由于诸多原因,尚未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团队严把教学质量关,教学效果较好,据统计显示,2008-2009学年秋团队教学质量评估平均成绩为97.17分,2009-2010学年秋2团队教学质量评估平均成绩为96.29分,结果大于检查标准90分,对培养专业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四,教学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团队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近三年来共主持或参与4项校级教改项目。

其中3项校级教改项目结项,即“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改革研究”、“古代文学学科规划与建设研究”和“语文新课程推进中深层次矛盾问题研究”,另有“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及利用的研究”在研中。

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发表有3篇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其中1篇核心期刊论文。

教学改革措施虽然较有力度,但尚未进行推广应用,未有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五,科研取得较大成绩团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主持 2 项省级科研项目;在CN刊物公开发表 27 篇学术论文,见附表:2008-2010年度古代文学教学团队科研一览,,其中核心期刊 8 篇;团队除了承担必修的主干课程及本系或外系有关古代文学课程外,每学年均为本科生开设选修课程“中国文化概论”、“陈楚文化”、“老庄研究”、“陶渊明研究”、“红楼梦研究”等,以及其他选修课程,加快并促使科研转化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师培养初见成效团队不断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采购大批古代文学专业书籍,支持古代文学教研室开展的学术活动,今年推出1名教师去北大高级访学。

基本培养计划与措施如下:侧重青年教师的学历教育;争取每年选送青年教师进修学习;遵从科研优先原则,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尊重教师科研方向与科研兴趣,提供能提供的便利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多出成果,出优秀成果。

这些举措对于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七,建设规划发展目标清晰明确~经费使用合理依据教学团队建设规划(2008-2011),不断进行团队结构的发展优化。

在专业结构方面,积极承担必修的文学史主干课程,巩固其为中文系各专业必修的重点基础课的地位;积极承担外系有关文学史教学,提高既有老庄研究、陶渊明研3究、红楼梦研究、中国文化史等选修课程的教学水平;立足于科研成果,增开陈楚文化、陈楚文学史等选修课程。

发挥学术科研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

在学历层次方面,鼓励进修学习,使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团队教师70%以上,积极引进博士。

在梯队建设方面,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科研,促进教学;立足教学与科研,提倡精品课程意识,使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优化教学,鼓励科研,使青年教师成为团队的业务骨干。

在运行机制方面,充分发扬民主,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与科研奖惩制度,建构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

团队努力提高建设水平,在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主持申报06年院级教改项目1项: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改革研究;08年院级教改项目2项:古代文学学科规划与建设研究和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及利用的研究;其中2项已结项,多篇教改论文公开发表。

主持或已经完成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方面,撰写出近百万字的《周口历史文化通览》“文化卷”,已经由学苑出版社公开出版。

在科研能力及科研转化教学方面,团队开设学术讲座以及组织学生进行田野文化考察、社会调研等,以课堂、讲座、田野考察、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培育优秀人才。

团队建设经费使用合理,古代文学专业图书使用1200元;参加学术会议8000元;精品课程建设1000元;人文社会科学调研活动3000元。

合计使用24000余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团队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绩,已有一定的基础与工作条件,但是应当看到,与建设较好的兄弟院校,与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学队伍亟待壮大。

基于古代文学教学内容丰富,开设学期多,实行分段教学的基本特点,随着汉语言文学以外专业开设古代文学的教学要求,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打造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必须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确保团队教师个人的科研时间,避免科研短线发展的教书匠行为,以及穷竭式的教师使用行为;其次,教学团队的学科带头人现已退休,需要选拔或明确具有工作4经验,且具有较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和较强责任心的团队带头人。

团队中缺乏在国内同类学科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领军人物,表现在高学历上,博士数量少,且积极性与团队意识需要提高,表现在高职称上,缺少年富力强,成果突出,科研水平较高的教授和副教授。

这些“瓶颈性”因素,影响到团队的快速成长和梯队建设,也影响到各研究方向的人力资源调配,影响到高级别课题的申报与完成;其三,工作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学院虽然注入了学科建设资金,但是专有教研室(办公室)、电脑等办公硬件设施仍然没有落实,教师的教学与工作环境有待改善;还有,奖励措施缺乏,有限的师资忙于上课,科研积极性没能够调动起来,科研环境有待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响应将我校建设成教学与科研型院校的号召,立足教学团队的建设特色,提高教学水平,进行科研攻关,努力争取到重要科研项目,努力出学术精品,进一步规范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为申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打下基础。

具体整改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端正思想,认清形势,树立信心、抓住机遇。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学科,是传统国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承担教育学生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质,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课程。

因此,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应认清形势,优化校园人文环境,树正气、树新风,增强学科建设紧迫感。

二、积极进行教学团队的队伍建设。

在这个方面,加强团队带头人、教学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三级教学梯队建设,积极引进学科特色鲜明、研究重点突出、学术造诣较高、成果丰富、发展潜力较好的学术人才,带动团队建设,提高团队中博士比例,增强队伍活力。

三、创新机制,积极进行学术研究。

认清当下中国古代文学的科研动态,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文学史研究的文化学方向得到不断加强,地方发展的文化战略其到促进作用,换言之,在对陈楚(本土)文学的全面梳理与研究基础上,在大文学史视阈内,通过对其文学价值的科学体认,转化为社会应用价值,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

四、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进行高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狠抓本科毕业生考研率,狠抓高等教育改革,及时将改革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积极探索与实现与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