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9)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9)


思考讨论一
1、孟子的哪些构想是你所期望 看到的?
2、孟子的"王道"是否能一蹴而就?
孟子的王道
解决生存权
活得了
提高生活质量 活的好
加强思想教育 活的有品位
(以民为本)
王道之始 王道之成
养生丧死无憾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思考讨论二
1、孟子为何不直接阐述自己的政治 主张,而是“以战喻”?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 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
关于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 并称“孔孟”。
他主张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游历于齐、宋、滕、魏、 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 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 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 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 得到实行。
梁惠王的语气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自豪;疑问和遗憾
边听边思考
1、如果你是“民”,你愿意依 附于梁惠王吗?为什么?
2、梁惠王所说的“民”与孟子所说 的”民“是否是一个概念?
对“民”的认知有分歧
梁惠王:青壮年
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不能移者。 ——朱熹
孟 子:所有百姓 (包括老弱妇孺)
全民思想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论辩的艺术
本质相同的灾荒策略 环
让 人 心 悦 诚 服


武力争霸强国方针不可取 扣


谋求新的发展道路

(王道:以民为本)
一直启发着后 世治国者,也为后世学者树立了典范,同学们 能不能联系实际,谈谈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呢?
课堂小结
读《寡人之于国也》,我们读到那颗博 大仁爱的心,它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读《寡 人之于国也》,我们读出“千年亚圣”孟子 的思想精髓,他凿凿言辞中浸染着的“经世 济民”社会立场。我们读经典,我们感受到 古圣人那穿梭历史夜空的灵魂。他在人类的 头顶周旋,用犀利的目光逼视着后人向人性 看齐,向道德看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