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益生产之流程化生产培训课件
精益生产之流程化生产培训课件
图5-14 现有的机群式布置方式。
5.2 一个流生产
工序名称
图5-15 实施一个流生产前的组装段生产线 作业时间/s 操作工/人 半成品/件 吊具/个 更换吊具/个
弹簧
滑块插入
5.4
1
60
垫圈插入
4.5
1
60
插板插入
4.3
1
60
27
0
5.2 一个流生产
采取实施一个流的改善,由一名操作工完成所有工序,布置成U形线,如下图 所示。
5.2 一个流生产
多能工化--------操作多工序的作业方式 多机台作业------操作同一功能设备
只有实现了多能工化才能达到少人化。
5.2 一个流生产
人体工程学最优的工作是坐和站的交替,站立 式走动作业可以行动方便快速反应。
5.2 一个流生产
➢IO一致原则——生产的投入点(Input)与完成品 的取出点(Output)位置尽可能靠近。
量而定,不固定人数,当产量减少时,人员也可以减少。
5.4 少人化
三、少人化的体系
前 提:
(1)采用一个流生产方式,不固定的设备、工具、人员, 对设备合理地布置和设计。
(2)要有具备能操作多种工序能力的训练有素的作业 人员,即多能工。
(3)要经常审核、修改作业标准和作业标准组合。
5.4 少人化
图5-45 少人化的体系
如果从X向Y转 移0.5人工的工作 量,从Z向Y转移 0.3,这是理论人 工分别为4.2、3.2、 3.2,需要人工的 尾数均为0.2,可 以通过短时间加班 解决,这是实际配 置人数就变为4、3、 3,节省2人
5.4 少人化
3. 不同节拍下的集合方式
在图5-54a中, 因为各生产线的节 拍不同造成生产对 象不可转移,因此 相对于必要的9.6 人工,需配置12人, 造成等待的浪费, 如果按照整数人工 进行配置,在线外 安排2名支援者, 就可以满足生产, 节省3人
图5-51 作业人数6人的作业分配
5.4 少人化
2. 多品种混流方式
(1)定义:多条专用生产线间的通用化和混流化,追
求1整数人工数。
方法一:专用生产线进行通用化 方法二:通用生产线间的负荷调整
5.4 少人化
图5-52(a)为3条专用生产线加工ABC三种产品,实际节拍T/T分别为 60s,100s。60s,理论需要人工数为1.6、2.5、0.6,实际分别需要2、3、 1,实际用工数比理论多了1.3人工。
如果对B生产线 进行通用化改造, 将AC合理编排,使 闲置的设备活用和 空间活用联系起来, 就会使5人成为可 能,如图5-52(b) 所示
5.4 少人化
图5-53为通用生产线之间进行负荷的调整,XYZ三条线理论人工为4.7、 2.4、3.5人工,合计需要理论人工10.6,实际配置12,产生1.4人工浪费。
5.2 一个流生产
A AA A A
B
B
C
C
C
工艺原则布置
1
2
3
4
5
AAAAA
BBBBB
CCCCC 产品原则布置
5.2 一个流生产
生产同步化: 各工序的生产速度严格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进行,
追求整体效率而不是个别效率工序的生产速度严格按照 一定的生产节拍进行,追求整体效率而不是个别效率。
浊流现象: 河流在流速不一样的交接点会产生积水浑浊的现象
5.4 少人化
少人化 体系
设备改善投入巨大
省人化
能缩放个作业人 员的作业范围 能进行工作中的相
互配合
设备改善风险大
设备改善如果在作业 改善之前进行失败风
险比较大。
5.4 少人化
图5-46 工作中相互配合的体系
5.4 少人化 四、少人化的方法
5.4 少人化
1. 同一节拍的连接方式
(1)原理:改变生产线布置,是同一节拍的两条生产
按产品原则式是一人多工序 操作。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精益生产强调要用有弹性的生产形态来适应市场
上的变化。 有弹性——指人员配置的弹性化以及生产的品种及数 量的弹性化。
设备布置要实现物流、人流和新系列顺畅,减少作业 人员的走动距离,方便一人多工序操作,同时要适应 产量变化,一边人员作业在分配,实现少人化。
一个流生产是精益生产的根本,将一个流的模式应 用到从产品设计到推出产品、实现生产、运输销售等所 有环节上,形成不间断的流程,缩短投入到产出的时间 消耗,促成最佳品质、最低成本、最短交货时间。
5.2 一个流生产
实施技术:
①实现单件流动 ②按照加工顺序布置设备 ③生产同步化 ④员工的多能工化 ⑤站立式走动作业 ⑥设备合理布置和设计
改为大通铺形(生产线集中布置)
④整体上呈一笔画布置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图5-35 大通铺式生产线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图5-36 一笔画的整体工厂布置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二、设备不合理布置
1、鸟笼形布置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2、孤岛形布置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3、直线型布置布置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作业安排
A B C
客户需求/件
500 1000 1500
产品周期/s 每日可用时间/s 生产节拍/s
60
30000
60
60
30000
30
60
30000
20
操作员配置/个
1 2 3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3. 一笔画的整体工厂布置
① 流程式布置
②采用U型生产线 ③将长屋形(单独隔离生产线)
➢生产线一般排成“U”或者“C”字型
➢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使得生产线转向细流而快的复 数生产线化(多段短线),才能有弹性的响应市场 需求的快速变化
5.2 一个流生产 ❖ 案例一:某汽配厂一个流改善实例
以组装段为例, 该段瓶颈节拍为5s, 有4位操作工,平 均每人每小时产出 167件,工序中半 成品和等待现象比 较多。
实施原则:
应当尽量缩小
加工批量,使所有 相关流程彼此靠近。
传统方式 B车间
在制品
流程化
一个流 主流水线
子
流
A车间
水
在制品
线
图5-4 消除车间之间的停滞
5.1 流程化生产概念
消除工位之间的停滞
5.1 流程化生产概念
流程化生产的要求:
(1)车间与主生产计划同步 (2)无库存,无出入库操作 (3)管理扁平化,消除中间层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图5-31 有弹性的生产线布置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布置的“三不”原则:
设备便于移动 设备不依附其他设施布置 设备不单独隔离布置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2. U型生产线布置
它有凹形、圆形、M型等变化形式
5.3 设备布置和设计
其中最重要的是
人员的多能工化, 因此对员工的作业 训练以及标准化 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增加生产批量和减少产 品种类以达到减少切换 次数
缺点:
仅考虑到减少切换本身 的成本,却忽略工厂的 整体效率。
丰田方法:
减少作业切换时间,减 少生产批量
优点:
缩短切换时间可以明显 缩小批量规模,以适应 市场的需求。
5.5 缩短作业切换时间
例:
需要加工A、B、C3种产品,每种产品的每个加工时 间都是1min,每种产品的批量规模是600个,更换零件 加工时的一次作业切换时间是1h,则分摊到单个产品切 换时间为0.1min。于是,加工完成这批的3种产品,需 要总生产时间为33h。
5.4 少人化
图5-49为6条U形线组合而成,分别生产6种不同零部件ABCDEF,组合生 产线的生产节拍是1min。需要8人完成,作业分配和作业顺序如图5-50所示。
5.4 少人化
图5-50 作业人数8人的作业分配
5.4 少人化
当市场需求减少时,生产节拍增加为1.2min,这时可对组合工序的全 部作业进行重新分配,增加每个员工的操作工序数,人员减少到6人,如 图5-51所示,这样可以节省2人,到达少人化的目的。
①降低成本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5.4 少人化
二、少人化的发展历史
传统生产
少力化
手工加工
机械加工
自动加工
精益生产
自动化
省人化
少人化
图5-44 少人化的发展历史
(1)自动化:通过自动化设备达到省力化。 (2)自働化:可以进行一人多机操作。
省人化和少人化的区别:
省人化就是指10个人做的工作减少到8个人来做;而少人化则是根据产
5.2 一个流生产
定 义:
按照作业顺序,合理配置场地、人员、设备,零 件一次经过各工序加工、传送、检验,每个工序最 多只有一个在制品或者成品,全过程无在制品周转。
特 征:
①做一个、传一个、查一个,非批次操作 ②作业人员跟着在制品走动,多工序操作
5.2 一个流生产 优 点:
①最短生产周期 ②发现问题及时,品质成本低 ③搬运最小化,创造安全的生产条件 ④减少存货和在制品
实施之后,虽然增加了相关工装夹具,但产品加工时间明显缩短,平均每个 加工时间为14.3s,平均每人每小时产出251个。
5.2 一个流生产
图5-17 改善前后个人日产量对比图
5.2 一个流生产
将过去的机群 式布置方式改 为按照产品原 则布置,如图 所示。
5.2 一个流生产
(1)把组装作业实施一个流之后,再把成型作业完成后直接进行组装,去除 单品检查入库的过程,同时成品检验与出货检查合并,生产提前期由以前的6天 缩短为2.7天。
三、设备合理设计
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