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省属出资企业经营业绩专项审计
内容及重点
一、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指标包括:
1、营业收入
(1)依照《考核办法》规定,核实所有收入项目的结构及准确性,考核目标确定的收入项目构成有无变化,与考核目标构成口径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超出考核目标构成口径范围的情况;
(2)严格审计收入确认政策是否合理、与以前年度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的情况;
(3)产品销售价格是否公允,有无关联方交易以及涉及数额情况等;
(4)收入及应收款项是否存在异常变动。
(5)分析市场因素以及政策性因素导致价格、利率、税收变化对收入的影响。
(主要同上年度进行对比)
2、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不含少数股东损益)
(1)依照《考核办法》规定,核实利润项目的结构及准确性,考核目标确定的利润项目构成有无变化,与考核目标构成口径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超出考核目标构成口径范围的情况;
(2)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是否按照规定计入当期损益,成本费用结转是否准确,考核年度内有无擅自改变原材料计价方法和成本结转方法等影响利润的情况;
(3)是否存在利用预提、待摊以及各项准备金科目调节利润的情况;是否存在跨期确认利润的情况;
(4)经审核的当期企业消化以前年度潜亏情况;
(5)企业当年新增的不良资产;
(6)企业当年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及政策性补贴、拨款等情况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7)企业因破产、兼并、改制重组、划转、股权转让、执行新会计准则、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变更管理级次等政策性原因对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影响数额,并说明是调增还是调减。
(8)分析市场因素以及政策性因素导致价格、利率、税收变化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主要同上年度进行对比)
3、净资产收益率
(1)企业当年财务决算审计报告的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及平均净资产;
(2)企业因当期消化以前年度潜亏、新增的不良资产和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等原因对净资产的影响数额;
(3)企业因破产、兼并、改制重组、划转、股权转让、执行新会计准则、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变更管理级次等政策
性原因对净资产的影响数额。
(4)企业当年财务决算审计报告的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考虑到上述原因影响后的净资产收益率。
4、项目投入
根据《青海省省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及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确定的投入数额,逐项审查企业项目投入的完成情况,具体列示项目投入的名称、进度、投入额(按照实际付款额以及形象进度额分别列示)。
具体操作:依照企业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等科目新增数据填列。
(二)附加指标包括:
1、应收款项回收率: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应收帐款、预
付款项、其他应收款三项内容,不包括其他科目(如应收票据);
2、利润总额超额完成目标值的计算(剔除客观因素影响);
3、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依据相关部门认定结果确认;
4、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依据相关部门认定结果确认;
5、企业重大事项报告情况。
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经
济损失,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重大投融资和资产重组等重大
事项是否及时向国资委予以报告,是否得到国资委的相关批复。
二、企业当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根据《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确认企业当年的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率,正确认定企业经营性增值或减值因素,核实企业客
观增加或减少国有资本及权益的因素。
三、企业负责人上年度薪酬发放及职务消费情况
1、按照《办法》及年度薪酬批复文件的规定,对企业
负责人上年度实际发放薪酬情况、列支渠道以及纳税情况进
行审核,检查发放是否超过国资委核定的上年度薪酬总额,
是否在批复薪酬外兑现个人专项奖励等报酬;
2、计算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年金等
是否以基薪为基数,并符合国家规定。
是否存在企业代个人
缴纳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现象;
3、是否存在除批复薪酬之外以任何形式发放任何报酬
的情况,企业负责人兼职取酬情况应单独说明。
4、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列支情况。
(职务消费是指企
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时,发生的由企业承担的消费性支
出,主要包括公务用车配备及使用、办公用房配置及使用、通讯、业务招待(含礼品)、差旅、国(境)外考察培训等。
详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
中办发[2009]26 干规定》
号)内容)
四、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及人工成本发放情况
1、工资发放情况
(1)企业年度在册职工和在岗职工的平均人数、实际
发放的工资总额(实发工资不含企业缴纳的五险一金、年金等,单独列示)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减及原因分析说明。
(2)企业年度用工结构(分层列示),其中:劳务派遣人员数量、实际发放的劳务派遣费用、以及增减变化情况。
(3)核实工资总额构成情况以及实际发生数有无超出
国资委年度核定工资总额计划。
2、企业人工成本情况
(1)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其中:工资总额、五金一险、住房费用、福利费用、工会经费及教育经费等各组成部分的数额及其增减情况;
(2)企业是否实行年金制度、补充医疗保险等情况。
3、执行“两低于”原则情况按照工资总额管理遵循的“两低于”原则(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要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工资水平的增长幅度要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重点审计企业年度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利润总额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及增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