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学基础理论复习题及答案(填空)1、警察的发展阶段分为()时期、()时期、()时期。
1、警察的发展阶段分为()时期、()时期、()时期。
2、()年,由英国人()建立的首都伦敦警察系统,标志着近代警察行政的建立。
3、中国近代警察行政始建于清朝末年,最早的全国性统一的中央警察机关是()年在北京建立的()。
4、公安学的理论基础中,()学说和()理论,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指导思想。
5、公安学是关于()的知识体系,是公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6、公安现象是()与()互相作用的社会现象。
7、公安主体是()的实施者,是依据公安法规系统地进行()的社会力量。
8、公安主体广义上包含从事公安控制的()及()其指导下的()。
9、公安客体是我国()中公安行为的()。
10、公安客体分为()和()。
11、公安第一客体是公安主体的()和()的对象。
12、公安第二客体是公安主体的()和()的对象。
13、公安客体实质上是公安第一客体与公安第二客体的()关系。
14、公安第一客体与公安第二客体是()与()的关系。
15、公安主体的工作围绕()的关系开展,是调整()的工作。
16、公安第一客体的构成要件是()、()、()。
17、公安第一客体的基本类别是()、()、()、()。
13、治安危害从造成危害动机区分为()和()。
18、公安第二客体从外在形式上可区分为()、()、()。
19、公安第二客体从内在实质上可归纳为()。
20、1927年12月,党在()建立的第一个保卫机关是()。
21、公安机关的宗旨是()。
22、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具有()性质的治安行政和()的执法机关。
23、1938年,陕甘宁边区首府建立的(),成为最早的、较正规的、着装的人民警察队伍。
24、()年,党中央书记处作出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中建立()。
25、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公安部部长,()为副部长。
26、公安机关基本职能是:对敌人()的职能和对人民()的职能。
27、公安机关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专政职能是实现民主职能的(),民主职能是发挥专政的职能()。
28、民主职能的内容是:依靠人民,保护人民,(),(),为民服务。
29、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同时成立了人民革命政权的第一个公安机关,这就是()。
30、公安机关专政职能的手段依据法律和政策对专政对象实行镇压、制裁、和()的各种手段。
31、从1949年到1966年,共召开了()次全国公安会议。
32、()年开始,到()年结束,我国公安机关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33、新时期,我国公安工作坚持“抓班子、()、()、保平安”的基本思路。
34、在公安工作中,首要的任务是()。
35、国家安全是指我国的()不受侵犯及()不受侵犯。
36、公安工作是依据党和国家的()和()保卫国家安全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
37、社会治安秩序是专门由()所确认和维护的社会秩序。
38、公安专业工作主要包括的三大类别是:刑事司法性质的工作、()、武装保卫与专门公安工作。
39、公安机关职责是国家依法确定的公安机关的()和()。
40、《人民警察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在()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
”41、《人民警察法》规定的公安机关必须履行的职责有()项。
42、狭义的警察权是()的同义语。
43、公安机关权力的构成是()的权力、刑事诉讼方面的权力、()的权力和紧急状态处置方面的权力。
44、公安机关权力实施的控制监督系统由下列四个方面组成:()、规范控制、组织控制和()。
45、公安机关权力实施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适度。
46、公安机关全力实施程序方面的监控是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
47、公安行为是我国公安主体能动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一种()。
48、公安行为的必备要素是()、()、()、()。
49、公安组织要素即公安行为主体的()。
50、公安意识要素即支配公安行为的()。
51、公安实物要素即保障公安行为的()。
52、公安信息要素即为公安行为导向的()。
53、公安组织要素的作用是能动地()其他三要素的社会力量。
54、公安意识要素的作用是对公安机关的性质有一定(),对公安工作有(),对公安行为有()。
55、公安实物要素的作用是其他三个要素()的物质基础。
56、公安信息要素的作用是公安主体系统()的中介信号。
57、公安行为要素整体结合原则之一是()的主导原则,应把调动()放在首位。
58、公安行为要素整体结合原则的齐备原则要求,四个基本要素(),每个要素对另外三个要素都有()关系。
59、公安行为要素整体结合原则的互补原则要求,四个基本要素彼此有()、()的作用。
60、公安行为要素整体结合原则的协调原则要求,四个基本要素要建立()状态。
61、公安行为要素整体结合原则的补缺原则要求,克服四个基本要素中的()现象,把()提高起来。
62、我国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63、()同志1950年9月对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的指示确定了我国公安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
64、我国现行公安机关的领导体制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65、公安机关是()的一个职能部门。
66、政府对公安机关的领导是依法实行的()领导。
67、在我国各种()力量中,只由()领导公安工作。
68、公安工作根本原则中所谓“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是指从地方公安机关与()级地方党委的关系上来说的。
69、公安工作根本原则中所谓“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是指从公安工作与的关系来说,公安工作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70、()坚持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可以处理两个最有决定意义的政治关系,一是()的关系,二是()的关系。
71、公安工作群众路线是在公安工作上服务群众、保护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制度和方法的总称。
72、在一切监督力量当中,()对公安工作的监督具有第一位的意义。
73、周恩来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提出()是针对垂直领导的。
74、毛泽东同志提出群众路线就是针对()的。
75、周恩来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提出党委领导是针对()的。
76、公安工作基本方针是我国公安工作()的具体体现。
77、公安工作基本方针是双方目标一致基础上的结合,主导的方面是()。
78、公安群众工作中实行功利激励,即做到()与()相结合。
79、公安工作的总政策是()。
80、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出发点是:惩办少数,改造多数,(),()。
81、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基本精神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
82、公安政策对公安法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保证作用和();公安法制则以其更突出的规范性、强制性和()保证公安政策的落实。
83、严肃与谨慎是辩证的统一,是坚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严肃要以谨慎为(),谨慎要服从严肃的()。
84、依法从重就是依照()规定,在()内从重处刑。
85、依法从快就是依照()的规定,在审理案件的()以内,迅速审结案件。
86、公安政策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和()。
87、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就是()。
88、同犯罪分子作斗争要稳、准、狠,其中()是关键。
89、公安法制由公安立法、()、公安执法和()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90、公安法规是含有()的法律文件的总称。
91、在公安法规实施中要处理好公安执法和公安守法的关系。
公安守法是()环节,公安执法是()环节。
92、()是公安执法和公安守法的依据,是()的首要环节。
93、公安执法必须落实到公安守法的()。
守法是执法的()。
94、必须处理好公安立法、公安执法、公安守法以及监督的全面关系,使之()、(),结合成公安法制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完备的公安法制。
95、从法制的部门性质上区分,公安法制总体上属于()体系,但它包含着()的法制内容。
96、公安守法有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一是()的守法,一是()的职务守法。
97、公安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的,以()保证实施的;用以调整有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社会关系的()。
98、公安法规的实施就是通过公安执法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
99、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解决治安问题的()和()。
10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实质,是依靠我国()的优越性,综合地发挥()的整体功能,()全面解决治安问题。
10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要求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标是指对()依法处理,治本是指从()入手去解决问题。
10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工作范围,包括()、()、()、()、()、()。
103、实现综合治理的核心是“()、()”的原则。
104、综合治理的战略性指导原则是“(),(),()”。
10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提出和制定的客观依据是()“社会综合症”。
106、综合治理发挥治安积极因素整体功能的灵魂是()。
107、综合治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和落实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是“()”。
108、(),是综合治理中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
109、围绕治安(),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
110、综合治理工作中减少治安危害、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
111、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是加强有关综合治理的()、()、()。
112、综合治理工作中教育人、挽救人和防止重犯的特殊预防工作,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一工作。
113、治安效益要借助建设效益()的损失值来表现自己。
114、治安效益要借助()效益避免了的损失值来表现自己。
115、()治安效益要借助建设效益避免了()的值来表现自己。
116、对治安成果所作的评价的“效率评价”,指的是()的治安效益。
117、对治安成果所作的“作用评价”,即()的治安效益。
118、治安效益=( )/投入的公安要素。
119、治安效益=取得的治安成果/( )。
120、治安效益观即公安工作的()观。
参考答案:1、萌芽古代警察近代警察2、1829罗伯特?比尔3、1905巡警部4、马克思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5、公安工作规律和对策6、公安主体、公安客体7、公安行为、公安控制8、国家公安力量、社会治安力量9、公安控制、作用对象10、公安第一客体、公安第二客体11、惩罚、处置12、维护、服务13、矛盾14、侵害、被侵害15、公安第一客体和公安第二客体、社会关系16、有社会危害性事实、有行为责任者、违犯公安法规、有必要依法采取公安行为实行防治17、刑事犯罪行为、治安违法行为、治安事件、治安事故18、故意型、过失型14、人身、财富、信息、自然环境、抽象关系19、受公安法规保护的社会关系20、上海中央特科2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2、武装刑事司法23、延安市警察队24、1939社会部25、罗瑞卿杨奇清26、专政民主27、基本保障基础条件28、教育人民管理社会安全事务29、国家政治保卫局30、控制改造31、十四32、1950 195333、带队伍促工作34、维护社会稳定35、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36、政策、法律公安法规37、公安法规38、治安行政管理工作39、管辖范围责任义务40、非工作41、1442、公安机关权力43、治安行政管理方面武装方面44、思想控制群众控制45、合法及时46、同步控制47、国家行为48、公安组织要素、公安意识要素、公安实物要素、公安信息要素49、社会结构形态50、精神形态51、可感物质形态52、信息形态53、掌握和运用54、决定作用、指导作用、规范作用55、发挥实际作用56、内部互相联系57、人、人的积极性58、不可缺一、相互依赖59、互相促进、互相补益60、无序到有序的协调61、瓶颈阻滞、总和效果62、党、63、毛泽东、64、统一领导分级负责65、人民政府66、行政领导67、政治中国共产党68、同级69、全党绝对70、与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71、理论原则72、人民群众73、党委领导74、神秘化75、垂直领导76、群众路线77、公安机关78、精神鼓励物质鼓励79、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80、讲究策略区别对待81、首恶必办胁从不问82、补充作用稳定性83、保证要求84、刑法量刑幅度85、刑事诉讼法时限86、调整87、不枉不纵88、准89、公安执法公安法制的监督90、公安法律规范91、基础主导92、公安立法公安法制93、基础之上出发点和归宿94、互相衔接互相促进95、行政法刑事司法96、公民和社会组织公安人员97、公安机关的强制力行为准则98、公安守法99、根本途径、长远战略方针100、社会主义制度、全社会治安积极因素、标本结合地101、已发生的案件和事件、产生案件与事件的本源102、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103、谁主管、谁负责104、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105、治安问题106、民主集中制107、打击108、积极的预防工作109、开展社会教育110、加强治安行政管理111、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范建设112、改造113、避免114、建设115、损失116、狭义117、广义118、取得的治安成果119、投入要素的公安要素120、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