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约每一张纸说课稿

节约每一张纸说课稿

立足生活创设活动高效教学
------《爱惜每一张纸》说课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爱惜每一张纸》。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立足生活优化内容
《爱惜每一张纸》是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中的第三个主题,也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

三个主题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

前两个主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教育,这一主题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的教育,是由“纸的用途多”、“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节约用纸”三个板块构成。

二、关注学情明确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纸的用途、来历,知道爱惜每一张纸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交流、观察、体验、讨论等方法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养成从小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习惯。

根据对本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纸的用途、来历,知道爱惜每一张纸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养成从小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习惯。

三、创设活动高效教学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前师生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若干小树苗卡片。

学生准备:(1)收集纸制品;(2)完成统计表:统计自己一天的用
纸量。

(3)收集资料:纸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课所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观察演示法、模拟表演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方法;学法是---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体验中感悟情感。

根据本课的三个活动紧密联系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设计用1课时完成教学。

整个教学流程是“竞猜谜语,激趣导入——了解用途,走进生活---分析比较,体会感悟---指导实践,深化认知——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第一个板块:竞猜谜语,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伊始,我以一则谜语导入新课。

学生猜后出示谜底的实物——纸,并张贴,代替板书今天所学的话题:纸。

【此教学环节将知识寓教于乐,同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特点。


第二板块:了解用途,走进生活
首先,我引导学生质疑:说到纸,你最想知道它的什么?然后,让学生拿出收集的纸制品,说作用,感悟纸的用途大。

接着,视频播放“造纸术的发明”,引导学生了解纸的来历、生产过程,体会纸的来之不易,并且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此教学环节从学生的问题入手,体现以生为本。

实现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三板块:分析比较,体会感悟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通过五个活动完成突破。

首先让学生汇报说一说:课前记录、统计的自己一天的用纸量;之后让学生算一算:更大范围
的用纸量;接着想一想:纸和树木的关系;之后学生小组合作议一议:我们每天大量地用纸,树木被一棵棵砍伐,会出现什么后果?最后让学生看一看:课件展示——森林被砍伐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这样,学生懂得了爱惜每一张纸就是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最好办法,相机板书: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此教学环节,突破了难点,体现了学科整合:收集资料、学习统计、数学计算、课件展示。


第四板块:指导实践,深化认知
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通过五个活动进行强化。

首先我让学生辨一辨——看视屏录像辨析小朋友行为的对错,并说明理由;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以前浪费纸张的行为;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议一议——有什么节约用纸的好点子,肯定学生的好点子并随机张贴小树苗卡片;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最后,让学生写一写---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小树苗图形的纸卡,让学生写一句节约用纸的宣传广告语。

相机板书:爱惜每一张〈纸〉。

【此教学环节,突出了重点,学生在学习中明理、反省、导行、创新。

】第五板块: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为了强化本课的学习,我让学生汇报本课的收获,让学生再次加深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认识。

接着,出示《节纸歌》,让学生诵读。

最后,我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环保宣传语的卡片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把《节纸歌》诵读给家人和朋友听,让家人、朋友也一起加入环保行动中来。

【此教学环节,巩固本课的知识学习,实现了教育的提升,并很自然地把环保行为延伸到课外、校外,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


四、巧妙板书,形象美观
板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游图,也是老师引导学习的微型教案。

这节课的板书如下: 板书设计
爱惜每一张纸
保护环境节约用纸
此板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强化重点、分解难点、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引导,也对教学内容作了总结。

五、反思教学 提升效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这门学科的教学要生活化、活动化。

整节课的教学,兴趣导入,活动导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认知、明理、触情、导行,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新课伊始,我首先给学生们出了一个谜底为“纸”的谜语,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活动。

如:开课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结课时问:“你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已知……
(三)、多项活动,突破重难点。

教学时,我紧抓“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的教学难点和“如何做到爱惜每一张纸”的教学重点,开展多项活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同时构建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四)、重视德育,拓展延伸。

课上写的环保宣传语的卡片和诵读的《节纸歌》,我要求学生送给家人、朋友,把环保理念渗透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个人走向社会。

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教学情节,引起我的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设计时没有预设的内容。

怎么处理?
教学中,在讲述四大发明---造纸术的时候,有学生提问:“还有三大发明是什么?”这是我教学设计时没有预设的内容。

当时,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质疑:你的提问很有价值。

同时,我精炼地回答了学生的提问。

但是,此教学情节引起了我的反思。

我认为,今后要做到:1、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体验,永远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的首位。

2、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质疑。

3、教师在课前预设要更全面,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

因为,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课堂上进行的环保教育,课后学生并不能很好地付诸行动。

如何落实?
本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但是,我观察到学生课外还有很多浪费纸张的行为。

如何让学生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如何让环保理念牢牢扎根于学生的思想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做好?
我认为,今后要做到:1、经常督导、促行。

2.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我的说课结束,因为时间原因,很多内容不能具体阐述,有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