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编制原因 (1)
四、工程地质条件 (2)
五、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4)
word文档可编辑
一、工程概况
天悦商住广场工程位于东莞市塘厦镇塘厦大道西侧、花园新街东侧,建安路北侧,花园北路南侧。
工程建筑占地面积31720.74m2,总建筑面积179506.175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51705.787m2、地上建筑面积127800.388m2;包括三栋商业住宅楼和一栋商场;三栋住宅塔楼均南北向布置,住宅层高3米,建筑高度93.0米,综合商业楼共六层,建筑高度为34.3米。
结构型式:框剪结构,基础型式: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
本工程±0.000=22.95m,现地面标高22.40~23.20m,设2层地下室,本基坑坑底相对标高为-9.5m~-11.7m,基坑开挖深度约8.97m~12.69m,基坑面积约26803.0m2,基坑开挖土方工程量约28.7万m3。
二、编制依据
1、天悦商住广场工程建筑与结构施工图
2、天悦商住广场工程主体总承包工程合同文件
3、天悦商住广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天悦商住广场工程地下管线探测测绘技术报告
5、图纸会审记录。
三、编制原因
在支护和结构施工、基坑的开挖、降水过程中,施工对地层产生的扰动,基坑内外地基土应力的重分布,有可能会引起支护结构、地表及附近土层的变形或沉陷,危机基坑、主体结构的问题和附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围护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并根据检测成果,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以确保建(构)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
基坑施工的不可预见性因素较多,若施工期间的周围环境有变,或地质出现异常,就有可能使维护体系或基坑处于危险状态。
此时,如果施工监测的工作没有跟上,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就使设计与施工出现偏差,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预警,从而酿成事故。
因此,加强围护施工与基坑开挖过程的监测,掌握基坑及附近环境的实际工作状态,对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可靠和施工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1
四、工程地质条件
4.1 地层岩性
ml)、第四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
4
系坡积土层(Q dl)、残积土层(Q el)和侏罗系基岩层(J)。
现仅根据已揭露的资料,自上而下将各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ml)
4.1.1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素填土(Q
4
素填土:图件和附表代号为①1,褐灰色、灰白色、褐红色,压实,主要成份多数以碎石、砼块及少量粘性土、砂粒组成,为近期拆除厂房堆填而成,表层0.10~0.30m 为砼路面,少数钻孔回填粘性土、块石(母岩成份为花岗岩),直径10~30cm。
次层厚0.50~4.70m,平均2.00m。
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1次,击数N=11击(修正后击数10.3)。
4.1.2 第四系坡积土层(Q dl),为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图件和附表代号为②,褐黄色、褐灰色、褐红色,可塑~硬塑,主要成份以粘粉粒为主,含石英砂粒及角砾,手搓有砂感,土质较均匀,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分布于场地内多数钻孔,该层厚度0.40~5.80m,平均1.98m,层顶埋深0.50~4.70m,层底埋深1.00~9.10m。
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25次,校正后剔除2次,统计数23次,实测标贯击数为N=6~24击,标准值12.1击(校正后击数标准值为10.7击)。
4.1.3 残积土层(Q el),粉质粘土为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风化残积而成
粉质粘土:图件和附表代号为③,灰黄色、暗红色、灰黑色等,土芯状态呈可塑-硬塑状,由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风化残积而成,浸水易软化、崩解,手搓有砂感。
该层分布于场地内多数钻孔,该层厚度0.60~11.50m,平均3.77m,层顶埋深0.50~6.80m,层底埋深1.10~14.00m。
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32次,标贯击数为N=8~35击,标准值16.1击(校正后击数标准值为13.9击)。
4.1.4 基岩层(J),图件和附表代号为④,场地范围内主要揭露基岩层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微风化泥质粉砂岩。
;暗红色、青灰色、灰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图件和附表代号为④
1
黑色、灰黄色等,原岩结构基本破坏,残岩结构可辨,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岩芯
2
呈半岩半土状、土夹岩状,少数呈碎块状,岩块质较软,场地多数钻孔夹有薄层中风化岩,钻进相对较为缓慢,岩块相对较硬。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所有钻孔均有揭露,该层厚度 1.50~15.90m,平均7.16m,层顶埋深0.50~14.00m,层底埋深 5.20~20.60m。
该层做标准贯入试验23次,标贯击数为N=50~63击,标准值54.2击(校正后击数标准值为46.0击)。
;暗红色、青灰色,砂质结构,层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图件和附表代号为④
2
状构造,岩体风化裂隙发育且风化不均一,岩体破碎,岩芯呈短柱状、饼状为主,少数呈长柱状、碎块状,岩质较新鲜,质较硬。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仅个别钻孔ZK26未见揭露,该层厚度0.60~16.00m,平均5.16m,层顶埋深5.20~20.60m,层底埋深11.30~31.00m。
根据钻探揭露的地质情况还应注意该层存在强风化软弱夹层,可见于钻孔ZK06、ZK20、ZK28,钻孔ZK06强风化夹层厚度为1.60m、7.00m,钻孔ZK20强风化夹层厚度为0.50m,钻孔ZK28强风化夹层厚度为4.50m。
4.2 场地地下水
4.2.1 场地岩土层的渗透性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裂隙水及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贮存于表层填土中,裂隙水主要贮存在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岩层中。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下渗及周围地表水侧向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渗流的方式排泄。
场地内人工填土层①1属强透水层,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基岩为弱~中等透水层,其余各岩土层均为相对隔水层或微弱透水层。
钻探期间实测钻孔静止水位埋深为0.40~3.80m,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标高为18.52~23.44m。
水位主要受地形地貌、大气降水、自然蒸发及季节性等因素而变化。
按地层的富水情况及透水性,对本场地地层评述如下:
1)素填土层为强透水层,富水性较弱。
2)坡积粉质粘土层、残积粉质粘土、强风化~微风化层为相对隔水层,富水性较弱。
4.2.2 地下水腐蚀性
根据地下水化验结果,本场地为Ⅱ类场地环境,按地层渗透性属B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地表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3
五、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在土方开挖前根据提供的天悦商住广场工程地下管线探测测绘技术报告,作为土方开挖的依据。
依据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我们项目部总体上:
(l)思想上要对管线保持高度重视;
(2)人工开挖样洞,施工前必须全部暴露清楚,便于保护;
(3)落实专人负责;
(4)管线保护工作首先办好监护,后落实专门措施,这样能有效地加以保护。
5.1 施工工艺的选择
5.1.1 在地下管线较多的区域施工时,应该选用对管线扰动较小的施工工艺,不宜采用荷载大的重型机械施工工艺,在选用对土体产生挤压、引起土体变形和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施工工艺时,应尽量分阶段进行,以减小对附件管线的扰动;
5.1.2 管线周围的土体加固。
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或井壁松散土和孔隙进行注浆充填加固;
5.1.3 对于埋深较大而又临近施工区域的管线,可以采用隔离法,通过各种桩来限制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避免振动或挤压管线,也可以通过在施工部位和管线之间挖出空间,以起到隔断挤压力和振动力的作用;
5.1.4 对于施工开挖后裸露在外的管线,可以通过采用支撑或悬吊等方法来减小土体开挖后管线的变形和位移;
5.1.5 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防治洪水对管线及周围土体的冲涮。
5.2 管线保护措施
为保证公用管线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本公司拟定如下具体管线保护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
5.2.1 项目部组成以项目经理总负责,项目部安全部、工程部组成的管线保护
领导小组,加强深坑开挖、排水沟开挖、电缆埋设等施工期间对原有管线的保护
工作;
5.2.2 教育每个工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保护公用管线的重要性及损坏公用
管线的危害性,特别是在路口附近,现场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更应高度重视。
5.2.3 根据甲方提供的开挖区域内的管线分布图,在埋设管线的位置悬挂
警示牌;管线分布图中,可能有部分管线在平面图中未显示出来或者图示中给
4
5出的位置不够准确,施工时,开挖上部5~6m土层时应小心,应有专人指挥,
仔细观察,待其位置暴露后通知甲方及有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理后再进行开挖。
严禁下列行为:
(1)上部开挖时未有指挥人员或对基坑清况不了解即擅自开挖;
(2)遇到管线不上报即自行开挖;
(3)管线未处理完毕或未许可即野蛮开挖。
5.2.4 在沟槽开挖前必须开好样洞,摸清周围管线实际走向、分布情况,对于地下管线情况不明的地段,应当人工先进行试挖,严禁盲目使用机械开挖,造成野蛮施工,破坏地下管线。
5
.
2
.
5
发
生
意
外
情
况
的
处
置
措
施
:
在
施
工
中
万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