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概念⑴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③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例如:H2SQ、NaHCO NHCI、N@O Na2Q、Al 2Q⑵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
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Q 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如BaSQ CaCQ等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2、判断(1 )物质类别判断: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少数盐和水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酸除外)、多数有机物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性质判断:熔融导电: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均不导电: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3)实验判断:①测一定浓度溶液pH②测对应盐溶液pH③一定pH溶液稀释测pH变化④同等条件下测导电性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溶液浓度.离子浓度<导电性强弱丿-电离程度〔离子所带电荷⑴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I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⑵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饱和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例1:(上海高考题)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CHCOOH B. Cl 2 C. NHHCQ D. SQ例2:(1)有下列物质:①硫酸②固体KCI③氨④食盐水⑤CO⑥CI2⑦CaCQ© NaaQ⑨铜丝⑩氯化氢气体11氨水12浓硫酸13盐酸14碘化氢15硫酸钡。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弱电解质的例3:(全国高考题)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1mol/L甲酸溶液的c(H )=10- mol/LB .甲酸以任意比与水互溶C. 10mL 1mol/L甲酸恰好与10mL 1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D. 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定义和特征⑴电离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
任何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具有该条件下的最大电离程度。
⑵电离平衡的特征①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
②等: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③动: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不等于零,是动态平衡。
④定: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里离子的浓度、分子的浓度都不再改变。
⑤变: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被破坏,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⑴浓度:越稀越电离在醋酸的电离平衡CH3COOH CH凭OOH*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变大,但C(CH3COOH) C(H+)、C(CH3C0O变小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右移动,C(CH3COOH、C(H+)、C(CH3CO0增大,但电离程度变小⑵温度:T越高,电离程度越大⑶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时,使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⑷化学反应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F CH S COOH加金属Mg向右减小减少增多增多增多增强增大加CaCO(s)向右减小减少增多增多增多增强增大例1:(南昌测试题)在CHCOOH JCH s COOH f的电离平衡中,要使电离平衡右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NaOH(s) B.加浓盐酸 C.加水 D.加热例2:(全国高考题)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c(OH-)/c(NH 3 H2O) B. c(NH s HbO)/c(OH") C . c(OH-) D. n(OH')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⑴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⑵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到位。
HCO 斗++HCO, HCO H 厶CO2-,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⑶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成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酸根是部分电离。
NaHCQ=Na++HCO, HCO H ^+O2"⑷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完全电离,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里的电离是不相同的。
熔融状态时:NaHSQNa+HSO—溶于水时: + + 2NaHSO=Na+H+SO —例3:在一定温度下,无水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要使c点溶液中c(Ac-)增大,溶液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 ,② 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
三、水的电离及溶液的pH1、水的电离⑴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H2O+HO H^C+OH,通常简写为H2O H 务OH; A H>025 C时,纯水中c(H+)=c(OH-)=1 X10"7mol/L⑵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c(H+)和c(OH)同时增大,K W增大,但c(H+)和c(OH)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C升到100C, c(H )和c(OH-)从1 X10" mol/L 增大到1X10" mol/L(pH 变为6)。
②酸、碱向纯水中加酸、碱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不变。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或OH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不变时,K W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OH⑶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Kw=c(H ) •(OH) , 25C 时,K W =1X10-(无单位)。
① 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
141225C 时 K W =1X10- , 100C 时 K W 约为 1X10-。
② 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
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 只要温度不变,K W 就不变。
⑷水电离的离子浓度计算例1:在25°C 时,浓度为1 xiO -5mol/L 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C(OH)是多少?酸:C(OH )溶液=C(OH )水 碱:C(H )溶液=C(H )水 盐:酸性 C(H +)溶液=C(H +)水碱性C(OH —)溶液=C(OH —)水例2:(西安测试题)在25C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可能是()。
2、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的c(H +)与c(OH)的相对大小。
在常温下,中性溶液: c(H +)=c(OH -)=1 xi0-?mol/L ;酸性溶液:c(H +)>c(OH -), c(H +)>1 xi0-7mol/L ; 碱性溶液:c(H +)<c(OH -) , c(H +)<1 xi0-7-mol/L 。
思考:c(H +)>1 x10-7mol/L ( pH<7)的溶液是否一定成酸性?3、溶液的pH ⑴表示方法++ -pHpH=-lgc(H ) c(H )=10 p- --pOHpOH=-lgc(OH ) c(OH )=10 p+ 12c(H )=1 X10- mol/L ,则该溶液的pHA 12B . 7例3:常温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的电离产生的C. 6D. 2C ( H) =1X10-12 mol/l ,则下列肯定能共存的离子组是A Cu 2+ NO C SO 2- NH 例4:在25°C 时, 3-SO 42- Fe 3+ B 、Cl - S+ + 2+-4K Mg D 、Cl NapH=5的HCI 和NHCI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2-Na-2-NO 3 SO 4c(H +)比值是: __________常温下,pH+pOH=-lgc(H +)-lgc(OH -)=-lgc(H +) c (0H)=14。
⑵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常温时)① 中性溶液:c(H )=c(OH )=1 X10 mol L , pH=7。
② 酸性溶液:c(H +)>1 X10-7mol L -1>c(OH -),pH<7,酸性越强,pH 越小。
③ 碱性溶液:c(H )<1 X10- mol L - >c(OH -), pH>7,碱性越强,pH 越大。
思考:1、甲溶液的pH 是乙溶液的2倍,则两者的c(H +)是什么关系?2、pH<7的溶液是否一定成酸性?(注意: pH=0的溶液c(H +)=1mol/L 。
) ⑶pH 的适用范围+1^11 + 1c(H )的大小范围为:1.0 X10- mol L - <c(H )<1mol L -。
即pH 范围通常是 0〜14。
当c(H )》mol L -或c(OH -) N mol L -时,用物质的量浓度直接表示更方便。
⑷溶液pH 的测定方法①酸碱指示剂法:② pH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取一小块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 测液滴在试纸的中部,随即 (30s 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色对照,确定溶液的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