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178-2010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ISO-178-2010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ISO178-2010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1.范围1.1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硬质(见3.12)和半硬质塑料弯曲性能的方法。

规定了标准试样尺寸,同时对适合使用的替代试样也提供了尺寸参数。

规定了试验速度范围。

1.2本标准用于在规定条件下研究试样弯曲特性,测定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其他弯曲应力/应变关系。

本标准适用于两端自由支撑、中央加荷的试验(三点加载测试)。

1.3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材料:——热塑性模塑、挤出铸造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硬质热塑性板材;——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热固性板材。

与ISO10350-1[5]和ISO10350-2[6]一致,本国际标准适用于测试以长度≤7.5mm纤维增强的复合物。

对于纤维长度>7.5mm的长纤维增强材料(层压材料)的测试,见ISO14125[7]。

本标准通常不适用于硬质多孔材料和含有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

对这些材料的测试,可采用ISO1209-1[3]和/或ISO1209-2[4]。

注:对于某些纺织纤维增强的塑料,最好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见ISO14125。

1.4本方法中所用的试样可以是选定尺寸的模塑试样,用标准多用途试样中部机加工的试样(见ISO20753),或者从成品或半成品入模塑件、挤出或浇铸板材经机加工的试样。

1.5本标准推荐了最佳试样尺寸。

用不同尺寸或不同条件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是不可比较的。

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注:尤其是半结晶聚合物,由模塑条件决定的样品表层厚度会影响弯曲性能。

1.6本方法不适用于确定产品设计参数,但可用于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测试。

1.7对于表现出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的材料,其弯曲性能只为公称值。

给出的计算公式都基于应力/应变为线性的假设,且对样品挠度小于厚度的情况下有效。

使用推荐的试样尺寸(80mm X10mm X4mm),在传统的3.5%弯曲应变和跨距与厚度比L/h为16的情况下,挠度为1.5h。

相比于非常柔软的和延性材料,弯曲测试更合适于测试具有较小断裂挠度的坚硬材料和脆性材料。

1.8与本国际标准的之前版本相反,本版本包含了方法A和方法B两个方法。

方法A与本国际标准的之前版本中的方法一致,即在试验中使用1%/min的变形速度。

方法B使用两个不同的变形速度:弯曲模量测试中选用1%/min的速度,测量弯曲应力-应变曲线的剩余部分依材料延展性的不同而选用5%/min或50%/min的形变速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中引用了以下的文件。

对于标示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有效。

对于未标示日期的文献,其最新版(包括任何修正)适用于本标准。

ISO291,塑料——状态调节与测试标准环境ISO293,塑料——热塑性材料的压塑试样ISO294-1:1996,塑料——热塑性材料注塑试样——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和长条试样的模塑成型。

ISO295,塑料——热固性材料的压塑试样ISO2602,测试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估计——置信区间ISO2818,塑料——机械加工制备试样ISO7500-1,金属材料——静态单轴测试仪器验证——第1部分:张力/压缩测试机器——力测量系统的验证和校准ISO9513,金属材料——单轴测试伸长计校正ISO10724-1,塑料——热固性粉末模塑复合物试样的注射模塑成型——第1部分:一般原则和多用途试样的模塑成型ISO16012,塑料——试样线性尺寸的测定ISO20753,塑料——试样ISO23529,橡胶——物理实验方法试样的准备和状态调节的通用步骤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试验速度,v支座与压头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速率。

单位为mm/min。

3.2弯曲应力σf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的正应力,MPa。

注:使用9.1中公式(5)计算。

3.3断裂弯曲应力σfB试样断裂时的弯曲应力(见图1中的曲线a和曲线b),MPa。

3.4弯曲强度σfM试样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见图1中曲线a和曲线b),MPa。

3.5在规定挠度时的弯曲应力σfC达到3.7规定的挠度S c时的弯曲应力(见图1中的曲线c),MPa。

3.6挠度s在弯曲过程中,试样跨距中心的顶面或底面偏离原始位置的距离,mm。

3.7规定挠度s c试样厚度h的1.5倍,mm。

注:使用L=16h的跨度,规定挠度相当于弯曲应变为3.5%。

3.8弯曲应变εf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上单元长度的微量变化,用无量纲的比或百分数(%)表示。

注:使用9.2中的公式(6)和(7)计算。

曲线a——试样在屈服前断裂;曲线b——试样在规定挠度s c前显示最大值后断裂;曲线c——试样在规定挠度s c前既不屈服也不断裂。

图1弯曲应力σf随弯曲应变εf和挠度s变化的典型曲线3.9断裂弯曲应变εfB试样断裂时的弯曲应变(见图1中的曲线a和曲线b),用无量纲的比或百分数(%)表示。

3.10弯曲强度下的弯曲应变εfM最大弯曲应力时的弯曲应变(见图1中曲线a和曲线b),用无量纲的比或百分数(%)表示。

3.11弯曲弹性模量或弯曲模量E f应力差σf2–σf1与对应的应变差(εf2=0.0025)-(εf1=0.0005)之比(见9.3,式(9))。

MPa。

注2:弯曲模量仅是杨氏弹性模量的近似值。

3.12硬质塑料弯曲弹性模量或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弹性模量不适用时)大于700MPa的塑料。

[ISO472[1]] 3.13试样支撑点间的跨距L试样与支架接触点间的距离(见图2)。

单位为mm。

3.14弯曲应变率r试验中弯曲应变增加比率。

由秒的倒数(s-1)或百分比每秒(%·s-1)描述。

4原理把试样支撑成横梁,使其在跨度中心以恒定速度弯曲,直到试样断裂或应力达到最大值的5%(见3.8)。

在这个过程中,记录对试样施加的力及试样中间跨度处相应的挠度。

5试验机5.1概述试验机应符合ISO7500-1和ISO9513及本标准中5.2至5.4的要求。

5.2试验速度试验机应可以实现表1中所规定的试验速度。

表1建议的试验速度,v5.3支座和压头两个支座和中心压头的位置应按图2所示安排。

支座和压头之间的平行度偏差应在±0.2 mm之内。

压头半径R1和支座半径R2尺寸如下:R1=5.0mm±0.2mm;试样厚度≤3mm时,R2=2.0mm±0.2mm;试样厚度>3mm时,R2=5.0mm±0.2mm。

跨距L应为可调的。

1试样F施加力R1压头半径R2支座半径h试样厚度l试样长度L支座间跨距长度图2.实验开始时的试样位置5.4负荷和挠度测量系统5.4.1力测量系统力测量系统应符合ISO7500-1中规定的1类要求。

5.4.2挠度测量系统挠度测量系统应符合ISO9513中规定的1类要求。

在整个挠度范围的测量中,测量系统都应满足要求。

可使用满足以上要求的非接触式系统。

测量系统性能不应受机器匹配性的影响。

当测量弯曲模量时,挠度测量系统测量精确度应达到测量值的1%或更好,跨距L为64 mm和试样厚度h为4.0mm时(见图3),该精确度对应于±3.4μm。

同理,其他跨距和试样厚度时将要求有其他相对应的精度。

任何可获得以上测试精度的跨距测试仪皆可使用。

注:十字头位移不仅包括样品跨度,也包括压头的压痕,以及支撑点压入试样的部分和仪器的变形。

仪器变形量与仪器和加载力大小相关,因此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测试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一般来说,除非进行过校正,否则测量十字头位移不适用于模量测定。

σ弯曲应力ε弯曲应变s样品厚度为4mm,跨距为64mm时的对应挠度。

图3测量弯曲模量时要求的精确度5.5测量试样宽度和厚度使用的仪器5.5.1硬质材料5.5.1.1试样厚度使用精确到±0.01mm的测微计。

如图5所示,使用测试头,测得测量区域中心的厚度和试样半高度处的宽度。

具有不同几何形状,即球形、圆形、矩形或有尖锐边缘的测微计接触面都是可接受的。

球形面的半径应≥50mm。

建议使用平的测量头。

圆形测量头的尺寸应在1.5mm和6.4mm 之间。

矩形测量头的长边应为4mm至6.4mm。

建议使用同一仪器测试宽度和厚度。

5.5.1.2试样宽度使用精确到±0.01mm的测微计。

如图5所示,使用测量头,测得测量区域中心的厚度和试样半高度处的宽度。

具有不同几何形状,即球形、圆形、矩形或有尖锐边缘的测微计接触面都是可接受的。

球形面的半径应≥50mm。

建议使用平的测量头。

圆形测量头的尺寸应在1.5mm和6.4 mm之间。

矩形测量头的长边应为4mm至6.4mm。

建议使用同一仪器测试宽度和厚度。

5.5.2柔性材料参照ISO23529测量试样的尺寸。

6试样测试6.1形状和尺寸6.1.1概述试样的尺寸应符合相关材料标准的规定,若适用,应符合6.1.2或6.1.3的要求。

否则,应与有关方面协商试样的类型。

6.1.2推荐试样推荐试样尺寸,单位为mm:长度l:80±2宽度b:10.0±0.2厚度h:4.0±0.2对于任一试样,其中部1/3长度部分的各处厚度与厚度均值的偏差不应大于2%,宽度与平均值的偏差不应大于3%。

除在6.4中规定的情况外,试样截面应为没有圆角的矩形。

可遵照ISO20753从多用途试样中间部分制得推荐试样。

6.1.3其他试样当不可能或不希望采用推荐试样时,使用表2中规定的试样尺寸。

注:某些产品标准要求从厚度大于规定上限的板材上制取试样,可采用机加工方法,从单面加工试样至规定厚度。

此时,通常在测试中将未加工面与支座接触,使得中心压头施加力于样品加工面上。

表2试样宽度b与厚度h的关系单位为mm6.2各向异性材料6.2.1若材料的弯曲性能与方向有关,在知道其最终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方向的情况下,选择试样承受弯曲应力的方向应与该方向一致。

试验样品和设想的最终产品间的关系将决定适用推荐试样的可行性。

注:试样的位置或方向及尺寸有时会显著影响试验结果。

6.2.2当材料在两个主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弯曲性能区别(>20%)时,需在两个方向上测试,并记录试样的取向与主方向的关系(见图4)。

L产品长度方向W产品宽度方向图4试样的位置与产品方向及施加力方向的关系6.3试样准备6.3.1模塑和挤塑料试样应按照相关材料标准进行制备。

当没有材料标准时,除非另有规定,根据需要,可选择按照ISO293或ISO295进行直接模压,或者按照ISO294-1或ISO10724-1直接进行注塑。

6.3.2板材按照ISO2818从板材或制品或半制品上加工制得试样。

6.4试样检查试样不可扭曲,试样表面互相垂直。

所有的表面和边缘应无划痕、麻点、凹陷和飞边。

借助直尺、规尺或平板,目视检查试样是否符合上述要求,并用游标卡尺测量。

相关主题